一.对于寺庙的普遍看法 为了此次课题,我们分两天,总共走访了上海的四座寺庙,而这四座寺庙恰好两两成组,据我们观察下来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情况,既是上海佛教寺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也是中国当今佛教的备受争论的问题。许多寺庙被揭发出天价烧香费以及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而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又大肆宣传,导致一些人们已经不信任现在的寺庙,认为寺庙都是骗钱的。同时也有极为传统的例如辽宁大悲寺的苦行僧般的修行为人所知,让人不敢相信在现代中国社会仍有这样的虔诚的僧人。两种被广为人知却截然不同的寺庙现状,到底哪种才是真实的?我们抱着这个心态出行去走访了寺庙,完成了此次课题。 二.龙华寺
龙华寺历史极为悠久,始建于北宋时期,后来在元末战乱中被毁,在明代又被陆续修复,成为了当时上海第一名刹,此后龙华寺一直长盛不衰,一直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又一次被毁,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再次修复,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的模样。
龙华寺给我们的印象非常好,门票只有10元,并且还附送一炷香。我的朋友是个比较信佛的,我便跟着他一起先认真的拜了菩萨,烧了香。紧接着就在寺庙中走动了起来。因为龙华寺在上海确有名气,寺庙里游客不少,却非常安静,整个寺庙给人一种古朴幽森的感觉,让人从心底里认同这就是应该用来清秀的地方。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僧人,无一例外地很符合我心中僧人的形象,还看见了香客询问僧人一些问题,而僧人也很和善地回答了。同时我们还正巧遇到了僧人们的静修结束,一个个陆陆续续地从一个空旷又大的房间出来,我们悄悄地去看了两眼,发现里面全是佛像还有打坐用的垫子和木鱼,似乎这就是他们修炼用的地方。寺庙比较大,而且有种中国古典文化的静美之感,我们在里面除了参观各种大殿,佛像,也欣赏了一番千年古刹的美丽风景,最后满意的离开这座龙华寺。
龙华寺一行在很大幅度上改观了我对上海佛教寺庙的看法,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我是带着一定程度上的偏见来看待寺庙的,而这也是我会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但是当我真正地走进了这所寺庙,而不是以往在旅游景区见到的寺庙,我感觉心灵受到了洗礼,被那种安静幽森的气氛所震撼,还有那一个个真正修行的僧人。这是我亲眼所见,所感受到的。 三.玉佛寺
玉佛寺创始于清光绪八年,至今有一百三十年历史,与龙华寺相比历史并不算非常悠久,但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尤其是文革,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最珍贵的两所玉佛以及许多文物都完好无损,也是当时上海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佛教寺院,所以说它的内涵沉淀还是比较丰富的。
然而在踏入玉佛寺没多久我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个寺庙并不大,至少没有龙华寺大,然而来参观的人却更多,所以非常吵闹,简直可以称得上人声鼎沸。而这不是最让我惊讶的,在正门的转角放着一块大屏幕,上面写着某某捐赠多少万,某某捐赠多少万,最少的不下十万,最多的上千万。在屏幕的旁边就是各种捐赠的方式,比如捐“砖”捐“瓦”,一个就是几百块钱,同时更是明码标价了烧香的不同价格。我们一行人被这浓浓的金钱味熏的难以言表,只能默默地烧了一柱门票送的香,然后朝里面走廊走去。走廊上面挂满了祝福以及求佛祖保佑的卡片,最上层堆积了至少有半米厚,而这种卡片形式的祝福也是在大门附近的收费处明码标价的,更甚的是我们居然还看到了与僧人大师交流,也就是向大师请教居然也被标价了!
我们接着参观了这所寺庙名称的来源,那尊大玉佛,然后便匆匆地离开了,离开前还在后门停车场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豪车。这一次参观让我们的心情都比较沉重,这充满了铜臭味的寺庙真的是佛教僧人清修的场所吗?还是就如同网上一些过激言论所说的,沦为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我不得而知,也不愿意粗暴的妄下结论,只是这个玉佛寺的确让我很失望。
四.静安寺与庆云寺
静安寺是上海佛教名寺,在上海佛教界久负盛名,静安区亦是因寺而得名。静安寺始建于三国年间,在一千多年间几次翻修,一直到了十九世纪太平天国年间被毁,而到了十九世纪末再次重建,之后发展兴盛,文革年间却没摆脱大多数寺庙的命运,寺庙被毁,改革开放被重建。庆云寺是新兴寺庙,建于1997年,可以说既没有历史底蕴也没有文化底蕴。
那为什么要将这两所寺庙放在一起呢?它们很有意思,一所具有上千年历史,一所在二十年前才建造完毕。一所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一所位于上海最偏僻的郊区。静安寺一进去就会被那恢弘壮丽的大殿所震撼,庆云寺的建筑却都平平无奇,和大部分寺庙都差不多。为什么将他们并列在一起?虽然静安寺久负盛名,但这两所寺庙给我的感觉确实一样的,既没有龙华寺那种清修幽静之感,也谈不上像玉佛寺那样被金钱所吞噬。作为观光客我们的感受就是非常平淡,有趣的是在这两个寺庙我们转了一圈连一个僧人也没见到,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五.对比
龙华寺与玉佛寺,既是上海寺庙发展的两个典型,也是当今整个中国关于佛教寺庙文化的两个典型例子。一个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僧人们都在认真苦修,四大皆空不沾染钱财之类的俗物,一心参悟佛法。这样的寺庙有,但太少,而且大多数都是藏传佛教,与大多数汉族人所知晓的中土佛教是存在着极大差别的。而另一个就是许多人对于现代佛教寺庙的印象了,僧人六根不净,寺庙大肆敛财,高价烧香费,各种巧立名目的收取钱财,还有数目大到惊人的捐款额。这么一比较,肯定就是前面一种比后面一种好了,我们社会就因该大力支持弘扬前一种一心苦修的寺庙,而打压后一种渐渐变得商业化的寺庙,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将时间倒回去一千三百年,在唐朝那个佛教最为兴盛的时代,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这些传播难道不需要钱吗?其实也是由当时的许多有钱地主还有朝廷捐赠的,而向信徒收取香火费更是必不可少,毕竟寺庙从本质上来说不是盈利机构但也需要吃饭和发展啊。而那些在我们看来一心苦修的寺庙也是有的,他们的钱财也是由许多希望菩萨保佑的信徒们捐赠的,数目同样不少。只是前一种寺庙更加的民俗化,民俗化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商业化,历朝历代一千多年只要是发展兴盛的寺庙就没有贫穷的。换个说法,那些苦修的寺庙很少有发展兴盛人数众多的。这两种寺庙模式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前一种更加注重民俗的佛教传播,后一种更加注重僧人的个人修炼。不同的发展方式要比较出孰优孰劣是片面的也是不合理的。 六.总结
上海佛教寺庙是一个小的着眼点,从它出发我们可以见微知著看到全国佛教寺庙的发展情况。而如果我们将中国的佛教寺庙同样当做一个小的着眼点,我们又可以看出当今中国社会的情况。上海佛教寺庙乃至全国佛教寺庙在总体上来说是在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尽管它的传播形式我们可能不大能够接受,比如什么少林寺课程,佛学院,甚至还有寺庙公司之类的。当今的一位佛法大师一钵大师说过:“不同的时期修行的方法也不一样。”同样,不同的时期佛教传播的方式也不一样,也许现在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是更好的呢?然而身处现代的大多数人们对于寺庙的看法却比较偏激,这一方面是由于媒体的错误宣传,将极个别过分的寺庙以点带面,获取大众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是如今的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一股浮躁之气。个人的观点被淹没在大众的声音当中,对于事情少有自己的见解,习惯性遵从大多数的意见而不自己思考,或者说,懒得思考。如果将这种浮躁的现象推论到佛教寺庙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僧侣的素质低下,僧人不像僧人,将修佛法的心转移到如何赚钱身上。这些都是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我们应该正视它们并且逐渐改善它们,而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一定能够最大程度消除这些弊病,而佛教也会变得更好,迎来更大的发展! -----进才中学 高二(12)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