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榆林(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采矿团队
2013年10月
目 录
一. 毕业设计的任务与目的 ...................................................... 3 二. 设计题目及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 3 三. 设计方法 ............................................................................... 3 四. 毕业设计时间分配 .............................................................. 4 五.《采区设计》题目说明书的编写提纲 ................................ 4 六.《采煤工艺设计》题目说明书的编写提纲 ...................... 11 七. 设计要求 ............................................................................. 17 八. 注意事项 ............................................................................. 18 九. 毕业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 19
2
为了保障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采煤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和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本指导书,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具有指导和帮助作用。
一. 毕业设计的任务与目的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综合性检验。根据国家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具体规定,结合神木县域矿井的实际特点进行设计,尽量使毕业设计符合当地矿井的生产实际。通过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采区巷道布置、采煤工艺、巷道掘进和通风安全等生产技术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设计题目及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1.毕业设计的内容
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安排采煤工艺设计和采区采煤系统设计,同学可以根据实习煤矿的情况任选下面一个题目。
×××煤矿×××采区设计
×××煤矿×××采区×××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2、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毕业设计的内容以毕业设计大纲和本指导书编写提纲的规定内容为准,但应当结合学生毕业实习矿井或指导教师提供的矿井采区或采煤工作面基础资料确定相应的设计内容。由于设计时间的限制,采区设计题目,重点应是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设计及施工设计内容,而有关机械、电气设备的选型计算过程可简化,其它具体要求由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毕业设计计划中规定。
三. 设计方法
1、设计应当始终围绕任务书给出的原始资料进行,这样设计出的方案才能符合矿井的实际。
2、设计应注意选择最新的参考资料加以利用,以使设计出的方案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安全生产条件更好、资源回收率更高,满足当今生产的要求。
3、设计时遇到问题应尽量独立思考或和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即以自己设计
3
为主、指导教师帮助为辅的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说明书在抄写或打印前,图纸在绘制前应当经过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以保证设计的质量。
5、参考资料:
(1)《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2)《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中国规划出版社,1994 (3)《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4)《煤矿开采方法》(曹允伟等)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5)《矿井设计手册》(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出版社 (6)《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四. 毕业设计时间分配
设计内容与时间分配表 设计顺序 1 2 3 4 合 计 设 计 内 容 毕业设计实习与现场搜集资料 撰写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 毕业答辩 时间分配(周) 4 1 7 1 13
五.《采区设计》题目说明书的编写提纲
1 矿井概况
1.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1.1.1 矿井自然情况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及地貌情况(附:交通位置图)和气候条件。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
1.1.2 煤层赋存状况
煤田生成期、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含煤系数(附:煤层综合柱状图)、可采煤层特征(附:煤层与煤质特征表)。煤质牌号及用途
1.1.3 井田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井田主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
4
1.1.4 瓦斯与煤尘
矿井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煤的自燃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
1.2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工作制度 1.2.1 矿井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和可采储量 1.2.2 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2.3 矿井工作制度
1.3 井田开拓和主要生产系统 1.3.1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划分,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水平运输大巷的位置,主要石门或采区石门长度、间距和数量,主要上(下)山位置、长度和数量(附:矿井开拓平面图)。井筒位置、数目、形式和用途,井筒直径和技术装备。井底车场形式和通过能力(附: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
1.3.2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简述
矿井通风、运输、排水、供电、压风、防灭火、洒水系统简述;主要设备技术特征。
1.3.3 矿井现有采区概况
矿井现有采区形式、尺寸和巷道布置;采区生产能力和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的主要类型,开采顺序,上下煤层间在开采上互相影响的程度(附有代表性的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
2 设计采区地质概况 2.1 采区自然状况
一、 采区位置、范围、走向长、倾斜长、上下标高,相邻采区情况,地
面情况及与开采的关系。区内钻孔情况,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平、剖面图及区内钻孔特征表)。
区内钻孔特征表
孔号
见煤 层号 见煤底板标高(m) 煤厚 (m) 5
孔深 (m) 终孔 层位 封孔 质量 备注
2.2 采区地质概况 2.2.1地质构造
采区内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等构造情况及对开采的影响。 2.2.2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采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层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工业指标及其变化情况;煤层内夹石及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内尖灭、分叉及合并情况;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附煤层赋存情况表、煤层特征表、煤层工业指标表)
煤层赋存情况表 煤层倾角 煤层厚度 煤层结构 (度) 煤层[上(夹石)下] 最小~最大 编号 最小~最大 (m) 平均 平均 稳 定 性 标 志 层 层间距 (m) 煤层特征表 煤层 颜色 光泽 普氏系数(f) 容重(吨/m3) 煤层工业指标表 水分 灰分Ad 硫分St.d 挥发分 发热量 工业 煤层 (%) (%) (%) (%) (MJ/kg) 牌号 2.2.3 瓦斯及煤尘
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煤的自燃性、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的危险性。
2.2.4 矿井水对采区开采的影响
本采区开采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地表各种水源的情况,对回采的影响;钻孔的
6
封孔质量;周围采空区及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及对本区开采的影响;开采影响到的含水层层位、厚度、水量、充水条件及充水性质;断层的导水性质、断层防水煤柱。
3 采区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3.1 采区储量
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附:储量计算表)。
采区储量汇总表
煤层 合计 工业储量(万吨) 可采储量(万吨) 回采率(%) 3.2 采区生产能力
3.2.1 采煤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 3.2.2 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3.2.3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 3.2.4 采区生产能力 3.2.5 验算采区生产能力 3.3.6 采区服务年限 4 采区方案设计 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2 采区巷道布置: 4.2.1 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
采区准备方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及分层平巷)与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方案,采区设计方案比较主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比较,技术比较:主要从采区的采煤、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等生产系统方面进行比较,既考虑生产,又兼顾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济比较:计算各可行方
案的工程量、基本建设投资、建井工期、生产经用费用等主要指标,要有相应的计算过程。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附:技术与经济比较表)。
4.2.2 采区参数的确定
区段或分带的划分、采煤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分层厚度;采区内的各条巷道之间的距离及煤柱尺寸。
4.2.3 采区巷道掘进
7
简述岩巷及煤巷掘进方法和装备、通风运输系统、掘进速度;同时掘进工作面的数量、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数量比。计算采区总工程量、投产工程量及采区准备时间(附:采区工程量及准备时间表)。
4.3 采区开采顺序
采区内煤层、区段的开采顺序,同采煤层和工作面数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同采时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以及掘进顺序。
4.4 采区车场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及其确定依据。 4.5 采区硐室
4.5.1采区煤仓的位置、形式、容量的选择和支护方式; 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采区绞车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采区水泵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形式。 5 采煤工艺
5.1 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5.2 采煤工艺过程 5.2.1 落煤
采煤机落煤的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截齿消耗、有夹石和顶煤的处理(附:进刀方式示意图);爆破落煤的炮眼布置方式、炮眼参数和每循环炸药雷管消耗量,爆破说明书(附:炮眼布置和循环炸药雷管消耗标)。
5.2.2 装煤和运煤 5.2.3 支护形式
工作面支架形式、材料及规格、布置方式、柱距和排距、支护强度计算、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附:支架材料型号及规格表、工作面支架说明书)。
5.2.4 采空区处理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控顶距离(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特种支架类型、材料、规格和布置方式。
分层开采时假顶的选择、假顶材料、规格和铺设;采用再生顶板的技术措施和间隔时间。
5.3 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劳动组织和工人出勤表、循环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附: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采煤工作面平面图)
5.4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6 采区生产系统 6.1 采区运输系统
8
采区运输系统、采区各环节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选择、各环节运输能力验算。(附:采区运输系统流程图、运输设备特征表)
6.2 采区通风系统 6.2.1矿井通风概况
简要叙述矿井通风现状,主要内容包括矿井通风方式、风机型号、矿井需要风量、矿井实际进风量、风机排风量、矿井负压等参数。
6.2.2采区供风量及负压计算
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规定的风量计算方法为依据,逐项统计、分析计算、验算采掘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各机电硐室所需要的风量、计算采区负压及等积孔、通风网络解算、风量分配、风速验算,并选择与配置通风设备和构筑物(附:通风网络图)。
6.3 采区供电系统
采区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控制设备选择、做一个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低压电缆选择和控制设备选择及采区照明。(附:采区供电系统图、电气设备负荷统计表、供电设备型号及数量表)
6.4 压风系统
采区使用风动设备的地点、风动工具的型号、台数、压风管路系统。 6.5 防尘注浆系统
采区喷雾洒水和注浆地点、主要供水管路和注浆管路系统。 6.6 采区排水系统
采区涌水情况、采区排水系统、水泵及水仓位置、选择水泵型号及台数、选择管道直径。
6.7 采区液压系统
泵站位置、管路系统(附:液压管道系统图)。 7 采区单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7.1 巷道断面设计 7.2 巷道交岔点设计 7.3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 7.4 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7.5 采区上部车场设计 7.6 采区硐室设计 8 采区安全技术措施
全面分析采区通风、提升、运输、供电、顶板、水、火、瓦斯、煤尘及穿过断层、老空区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附:采区避灾路线图)
9
9 采区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名称 采区走向长度 采区倾向长度 采区面积 采区工业储量 采区可采储量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准备方式 采区上、下山名称 采区开拓准备工程量 可采煤层名称 煤层平均厚度 煤的容重 煤的灰分 煤的自燃发火期 煤尘爆炸性 瓦斯等级 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 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 采煤方法 准备巷道支护方式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 首采工作面 采区设计工作面个数 采区正常涌水量 采区最大涌水量 突水系数 安全隔水层厚度 受水威胁程度 采区水仓容量 泵房排水泵型号 泵房排水泵数量 水泵排水能力 主运输设备型号、数量 辅助运输设备型号、数量 单位 m m m2 万t 万t 万t/a a m m t/m3 % 月 3m/t m3/min 个 m3/h m3/h Mpa/m m m3 台 m3/h 指标 备注 说明 不同煤层、含水层分别叙述 分工作、备用、检修泵
10
10 采区设计附图: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 (1:1000或1:2000). (2) 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1:1000)
(3)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平、剖面图(1:200或1:500)(可以选作) (4)采区各巷道断面支护图 (1:50) (5)采区巷道交叉点图 (1:50或1:100)
(6) 采区硐室平、剖面图(绞车房、变电所、水泵房等)(1:50或1:100) (7)回采工作面及回采工艺平、剖面图(1:100或1:200) (8)采区通风系统示意图 (9)采区供电示意系统图 (10)采区避灾路线图
(11) 有关专题部分的图纸有指导教师确定。
六.《采煤工艺设计》题目说明书的编写提纲
1 概 述
1.1采煤工作面位置、开采范围及井上下关系 1.1.1位置
采煤工作面的位置主要指本工作面所处的矿井、开采水平、翼、采区(盘区或带区)、区段等。
1.1.2开采范围
采煤工作面的开采范围是指开采的上下边界、始采和终采位置、沿走向(或倾斜)方向的推进长度及工作面的长度。
1.1.3采煤工作面井上下关系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地面标高 地面相 对位置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走向长度/m 1.2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
11
采区名称 井下标高 00000000 倾斜长度 面积/m2 00000000
1.2.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
开采煤层群的矿井,应写明本采煤工作面所开采的煤层与上下煤层的层号、层间距、各煤层的厚度、开采情况及对本工作面的影响,若上下煤层工作面同采,应写明两工作面的错距。
1.2.2与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
应写明本采煤工作面与相邻已采采区有无隔离煤柱以及煤柱的宽度;采空区内是否有积水和瓦斯,对本工作面采煤有何影响。
2 地质概况
2.1煤层赋存情况(附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煤层硬度 煤层情况 描述 2.2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附: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基本顶 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基本底
2.3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2.4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 3 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 3.1 可采储量
计算出本采煤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可采储量 3.2 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12 4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4.1 巷道布置
简要说明本工作面所在采区(盘区或带区)的巷道布置方式。详细说明本采煤工作面的运煤巷、回风巷及开切眼的布置、巷道断面规格、支护形式以及支架
12
煤层结构 煤种 煤层倾角/(o) 稳定程度 岩石名称 厚 度/m 特征
折损情况。附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4.2 生产系统 4.2.1运输系统
包括煤炭运输系统和材料及设备运输系统。 4.2.2供电系统
将本工作面所有用电设备的负荷列表统计,表的格式见下表。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使用地点 „„ 数 量 „„ 额定容量 (kw) „„ 备注 4.2.3 一通三防尘系统 确定工作面所需风量,并用文字说明通风设施和通风监测仪表的布置及要求。瓦斯防治系统(瓦斯检查包括设点、次数;瓦斯监测)。综合防尘系统(防尘管路系统、防尘措施;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附: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排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
4.2.4 照明及通讯系统
说明工作面照明设备的型号、数量、及安设地点。说明通讯设备的型号及安设地点,并说明各特定的联络信号和联络办法。
4.2.5 排水系统
采煤工作面遇有正常淋水或涌水时,作业规程要说明水源及涌水量、排水方式、所选用的排水设备型号、台数及主要技术特征、排水硐室的布置。
5 采煤工艺 5.1 采煤工艺的选择
确定采煤工艺,应首先详细了解煤层赋存条件,并对实习矿井目前要用的采煤工艺进行认真分析,做出简要的评价。对于近距离煤层群采区,可由指导教师指定其中一层煤进行采煤工艺设计。
采煤工艺设计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提高机械化水平、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降低吨煤成本。
5.2 采煤工艺
采煤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 5.2.1破煤
5.2.1.1滚筒采煤机落煤
在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顶板完整、煤层厚度在0.8米以上的长壁工作面可采用滚筒采煤机落煤。在设计中应说明:采煤机类型、采煤机的工作方
13
式、采煤机的进刀方式以及合理的截深等(附: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
5.2.1.2刨煤机落煤
刨煤机对煤层地质条件(特别是底板岩层性质)的适应性比滚筒采煤机差,因此使用并不广泛。但是刨煤机的刨深小,可充分利用煤壁被压酥的特点,快速穿梭采煤。工作中不需要人工清理浮煤,工人分段定点作业,司机固定位置操作,采出煤块度大,煤尘少,所以仍有不少优点。在设计中应说明:刨煤机的类型、刨深等。
5.2.1.3爆破落煤
炮采在我国仍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不具备使用采煤机的工作面中应用更广。钻眼爆破工作包括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炮线及放炮等。依据采煤工作面的采高、煤层的软硬、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围岩的性质,正确地确定钻眼爆破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炮眼的排列、炮眼布置方式、炮眼的角度、炮眼深度、装药量、一次起爆炮眼数量以及起爆顺序等。(附:爆破说明书和炮眼布置图、炮眼布置和循环炸药雷管消耗表。
炮眼布置方式 炮眼间距名称 /m 位置/m 距顶 联接方法 角度/() 0 眼深炮眼数/个 一次起爆数 雷管/个 水炮炸药/kg 距底 水平 垂直 /m 每孔 合计 泥/m 5.2.2装煤方式 5.2.3运煤
5.2.3.1采煤工作面的运输方式确定
采煤工作面的运煤方式主要根据煤层倾角及破煤方式确定。在缓斜煤层工作面,无论采用何种采煤方式,均采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在倾斜煤层工作面,当采用滚筒式采煤机破煤时,使用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或活节溜槽溜煤;当采用爆破法破煤时,可采用铁溜槽或搪瓷溜槽溜煤。搪瓷溜槽的磨擦系数较小,在煤层倾角大于19°时即可采用。
5.2.3.2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的选择
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的选择应根据落煤方式及运煤能力确定。而各种输送机在设计上已规定了它们适应的落煤方式,所以在设计中着重根据运煤能力来考虑,所选输送机的运输能力应大于工作面生产能力。
6 工作面支护
6.1炮采、普采工作面支护
一般选用单体液压支柱与铰接顶梁组成的金属支架。 6.1.1 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14
可采用类比法进行设计。
首先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填制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顶底板 1 直接低厚度 2 3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初 次 来 压 周 期 4 来 压 平 5 6 7 8 9 10 时 来压步距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来压显现程度 来压步距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来压显现程度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直接悬顶情况 底板容许比压 直接顶分类 基本顶级别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计算合理支护强度。 计算支柱实际支撑能力。 计算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为 m,柱距为 m。 选择合理的控顶距。
这部分应说明单体支柱规格(计算出最大、最小高度,确定单体支柱的类型和规格)、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工作面上下出口支护、采煤巷道的超前支护。(附:工作面及端头支护示意图)。
15
项目 直接顶厚度 基本顶厚度 条件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m m m m m kN/m2 mm m kN/m2 mm kN/m2 mm m MPa 类 级 m
6.2综采工作面支护
选择并说明所选液压支架的架型及规格。 7 采空区处理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全部跨落法、充填法、煤柱支撑法、缓慢下沉法等。其中全部跨落法应用最广。
全部跨落法是通过回柱放顶、移架使工作面控顶距范围以外的顶板岩层有计划地跨落下来,基本上填满采空区,同时维护好控顶距范围内的顶板,使其保持完整稳定。为此设计这部分内容要解决放顶距及控顶距的确定(在设计中,放顶距、控顶距应与支架的布置、截深放在一起考虑。);是否采用特种支架,采用何种形式的特种支架(可参考实习矿井实际生产情况而确定);工作面回柱顺序、回柱方法等几个问题。采用综采时还需根据支架类型和顶板情况确定移架方式。
8 生产技术管理
这一章内容包括确定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编制循环作业图、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8.1循环方式
循环方式系指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数的总体。
循环进度是指采煤工作面每完成一个循环工作面煤壁向前推进的距离。对于炮采工作面,循环进度等于工作面煤壁每次开帮深度与每循环开帮次数的乘积。对于普采工作面,循环进度等于采煤机截深与每次循环割煤刀数的乘积,一般为铰接顶梁长度的1~2倍。对于综采工作面,循环进度等于采煤机截深(或移架距离)。
在一昼夜内采煤工作面完成的循环数目。其分为单循环、和多循环。工作面昼夜循环数目的确定,主要考虑每个循环各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严密配合及其所延续的时间。
8.2作业形式
系指一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形式。
目前,我国煤矿的工作制度有三种,一种是“三八”制,另一种是“四六”制,第三种是“四八”交叉制。作业形式的确定与矿井工作制度、机械化程度有关,选择作业形式时,应从集中生产时间出发,在保足够的准备检修时间的前提下,以最短的生产时间完成循环方式中所规定的工作量。
在顶板稳定、回柱后即能冒落、支架布置简单,可实行三班采煤,采准平行作业形式。
在顶板破碎或有周期压力、冲击地压等情况时,特种支架或铺设假顶工作量大的工作面可考“两采一准”的作业形式。
综采工作面工序简化,可采用二班半采煤,半班准备,或三班生产,一班准备的作业方式。
16
8.3工序安排
首先应对整个采煤工艺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工序和次要工序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工作面空间和时间,避免各工序的相互影响,保证主要工序顺利进行。如机采工作面割煤是主要工序,支护、放顶等是次要工序,把次要工序围绕主要工序进行安排。
其次应对各工序在时间上分清先后顺序,在空间上应分清位置关系,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应安排其平行作业。
8.4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包括人员的配备和劳动组织形式。(附:采煤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8.5循环作业
循环作业图表示工作面内各工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它是以工作面长度(单位是米)为纵坐标,以昼夜24小时为横坐标,再以规定的符号在图内汇出各工序所处的时间和地点。循环图表应根据确定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等编制。
作图时应准确地反映出各工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关系。图的下面应注明图例(必须用采矿制图标准中的标准图例)。
8.6工人出勤表
工人出勤表中各工种出勤人数,可根据各工种的工作量及实习矿井收集到的劳动定额计算求得,无定额的工种,按岗位定员。
8.7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
用表格形式来表示采煤工作面的工作条件和应获得的技术经济指标。 9 安全技术措施
本节应主要说明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安全操作与保养措施;支、回柱或移架安全技术措施;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瓦斯的防治措施;综合防尘措施;防火措施;防水措施;其它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初次放顶、收尾放顶、托伪顶开采、过老巷、过断层、褶曲和过陷落柱等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制度;遇灾害时的紧急处理及避灾路线。(附: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七. 设计要求
1、对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设计必须在符合国家现行的煤炭工业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程、规范等的规定的前提下,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条件好、资源回收率高的设计方案。
(2)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2、对设计成果的要求:
17
(1)说明书:
说明书中,除文字说明外,应有图表密切配合。引用文献中的公式和主要原理,应在文字右上方标注符号,并将引用文献的书名、杂志名或有关资料的全名、作者和参考页数附注于说明书最后的参考文献中。
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说明书中的技术用语,不得使用地方用语,公式中的主要字母代号按采矿制图标准执行。
说明书一律采用16开纸张书写或打印,左侧装订,每章、节应重新开页,各章、节标题均应使用大于具体内容一号加粗字体。
说明书中所有图表,均应注明名称,并且分别编号。 说明书正文前应编写目录,并一一注明页数。 说明书的章节,一般应按设计指导书规定编写。 说明书应按统一格式装订。
说明书的叙述应简明扼要、文理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2)图纸
应满足以下要求:明确反映设计内容,符合工程要求,尺寸、投影正确;符合采矿制图标准要求;图面布置均匀,图纸简洁清晰、字体工整;图纸数量要根据设计题目内容、时间、学生水平等情况而定,所有图纸应用铅笔绘制或CAD制作。
3.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及毕业设计题目实际情况设定专题。专题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一般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专题研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现场实际的经验,资料整理及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2)专题探讨的理论依据及分析。充分结合煤矿实际和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论证生产实际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
(3)根据现场实际的经验,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自己对专题探讨的必要性及见解。
(4)在专题探讨过程中,要注意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专题论文的编写页数一般在20~30页,并附有必要的插图。 (6)专题进行时间,以不影响毕业设计为原则。
八. 注意事项
1、设计必须遵守设计大纲、指导书和计划的规定。
18
2、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煤炭工业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程、规范等的规定。 3、应当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资料室的资源,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4、设计说明书打印、图纸绘制前必须经指导教师确认。 5、设计完成时,应为答辩做好准备。
九. 毕业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主要步骤。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领导、教务、指导教师以及校外聘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分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5名答辩教师组成,设组长一人。答辩委员会负责进行学生毕业设计的审阅答辩及评定成绩的工作。 1)答辩步骤
(1)学生汇报毕业设计内容
学生汇报毕业设计的基本条件、基本内容、主要技术、研究方法、结果。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时间为15~20分钟。 (2)答辩
答辩委员会根据毕业设计指导书要求,结合学生所做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技术决定、基本概念、理论公式等,提出质疑。学生现场回答问题,时间25~20分钟。
(3)评定成绩
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学生毕业设计完成与答辩情况,共同进行答辩成绩评定。
2)毕业设计的评阅
毕业设计的评阅由指导教师及一名评阅教师完成。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任务书完成情况及在做毕业设计中的态度、守纪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评审教师主要对学生毕业完成情况、设计质量、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均先按100分制给出。指导教师成绩30%,评阅教师成绩30%,答辩成绩30%,辅导员考勤成绩10%。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毕业设计成绩评分标准 1)优秀
(1)毕业设计内容完全符合指导书要求。
(2)主要技术决定考虑全面,论证详细,分析深入,符合有关技术政策及安全规程规定,技术决定完善合理。
(3)选择公式、参数合理,计算准确,图表工整,说明书文字流畅。 (4)答辩清楚,逻辑性强,回答问题确切。 (5)毕业设计态度认真,无违纪行为。 2)良好
(1)毕业设计内容符合指导书要求。
(2)主要技术决定正确合理,符合有关技术政策及安全规程规定,论述较详细。
(3)说明书及图纸质量较好,计算与论述有个别错误。 (4)答辩较清楚,有逻辑性,回答问题较好。 (5)毕业设计态度比较认真,无违纪行为。 3)中等
(1)毕业设计内容较符合指导书要求。
(2)主要技术决定正确合理,符合有关技术政策及安全规程规定。 (3)说明书及图纸质量尚好,计算与论述有个别错误。 (4)答辩清楚一般,有一定逻辑性,回答问题一般。 (5)毕业设计态度尚属认真,无违纪行为 4)及格
(1)毕业设计内容基本符合指导书要求。
(2)主要技术决定基本正确,但有些决定不够合理,缺乏足够的分析和论证。 (3)说明书及图纸质量较差,计算与论述错误较多。 (4)答辩不够清楚,有逻辑性较差,回答问题较差。 (5)毕业设计态度一般,有轻微违纪行为 5)不及格
(1)毕业设计不符合指导书要求。
(2)技术决定错误,有的决定严重违法有关技术政策及安全规程规定。 (3)说明书及图纸多处错误,质量差;计算与论述有严重错误。 (4)报告不清楚,多数问题回答错误,基本概念不清。 (5)毕业设计态度不认真,在毕业设计期间有严重违纪行为。
榆林(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2013.10
20
附录一
毕 业 设 计 任 务 书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 姓名 设计条件及要求 设计时间: 指导教师: 自 至 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21
附录二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专业班级 姓名 设计题目 评语: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22
附录三
评审教师成绩评定表
专业班级 姓名 设计题目 评语: 评定成绩 评审教师 年 月 日
23
附录四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
毕 业 设 计 成 绩 评 定 书
专业班级 姓名
毕业设计题目
经毕业设计答辩,评定 同学的毕业设
计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 主任(组长) 副主任(副组长)
日期 年 月 日
24
附录五
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
25
要 求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构想,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独立完成。
2、开题报告正文用A4纸打印,各级标题用4号宋体字加黑,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20磅行距。
3、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至少包含1~2篇外文期刊。 4、年月日等的填写,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5、所有签名必须手写,不得打印。
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班级 课题名称 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职称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7
3.主要参考文献 4.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骤 5.阶段进度计划
28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意见: 主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