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
2022-09-23
来源:独旅网
山东医药201 1年第51卷第35期 质量和考虑经济学角度出发,肝癌高危筛查以半年l 7欠较为 合 。 [3]李修蕾,莫盂生,黄锦超,等.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l临昧意义 [J].广西医学,2005,27(11):1729—1731. 2.3 9 查的社会经济效益 有学者研究年轻人肝癌(40岁 以下)的临床特征,预后和患者牛存的分析后得…结论,肝癌 的早期筛查很有必要,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尤其对于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对HBsAg阳性者实施一年2次的 [4]陈钦艳,董柏青,杨进业,等.广西隆安县HBsAg阳性1}千 』t随 访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9,9(5):807—809. [5 j Masatoshi K.Early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t cllular carcinoma:value of imaging muhistep human hepa|ocarcinogenesis 血检和B超(彩超)复查。对AFP异常者实施临J木随访复 奄,结果提示3 a筛查使早期诊断率达70.31% 。另有研 究表明每半年的筛查能减少37%的肝癌病死率… 。杨秉辉 等¨ 的研究认为筛查组中生存3 a以_I:的病例皆得益于筛 查带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果。 张博恒等¨ 研究结果表明:①肝癌患者的早期发现、早 [J].Intervirology,2006,49(1-2):64. [6]陈建国,陆建华,张永辉,等.甲胎蛋白的现场应用 啼查进展 [J].中国肿瘤,2009,18(8):609 ̄5】2. [7]黄天壬,张振权,余家华,等.广 农村肝癌岛发现场开展肝癌 “三早”筛查的研究[J].J 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312— 3l3. [8]陈金洋,杨秉辉,周杏无,等.社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问隔时间的 探索[J].中国肿瘤,2001,10(4):201—202. [9]Wun YT,Dickinson JA.Alpha—fctoprotein and/or liver ultrason—og— Taphy for live eaneer screening in patients wilf ̄chronic hepatitis B 期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②选取发 病率高的人群是保证筛查效果的重点之一。在男性高危对 象中筛查,可减低医疗成本,又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女性 高危对象中是否筛查应慎重。提高依从性可明显增加筛查 的效果,所以推广肝癌筛查在目前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既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又可很大程度降低肝癌的病死率。 总之,在肝癌高危人群HBsAg阳性者,特别是ALT、B超 [J].Coe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3,(2):CD002799. [10]Bruix J,HessheimerAJ,FornerA,et a1.New aspect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einonm【J j.Oncogene,2006,25 (27):38-48. 异常且AFP阳性者进行肝癌筛查,能及时发现早期肝癌;通 过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Seung KY.Recent advances in tumor markers of human hepatocellu— lar earcinonla basel[J].Intervirology,2008,5I(34):8. [1 1]Zhang Bid,Yang BH,Tang Z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ofs creening for Hepato cellular carcinonla【J].J Cancer Res Clin On— col,2004,130(7):4l7422. [12]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二级预防[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 (10):19-20. [13]张博恒,杨秉辉.原发性月t 癌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f J].rf_I国I临 床医学,1999,6(2):106—108. (收稿L】期:2011 4)5—18) [2]张博恒,杨秉辉.上海市肝癌高危人群监测方案实施评估[J]. 中国肿瘤,2001,10(4):199-200. 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 张耀辉 (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036) 关键词:白血病;分子生物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1)35-0111-02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和多发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 病,形态学分型为其主要诊断方法,但对于一些形态不典型 的病例易误诊。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白血病存在 着某种染色体易位,而易位会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癌基因的 扩增、原癌基因点突变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应用于白血病的基因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 性,既可以直接对个体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又可以对表型正 常的携带者以及特定疾病的易感者作出诊断和预测 。 在分子水平诊断白血病主要针对特定的染色体易位和 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I L) M2b型存在AML1/ETO融合基因,为t(8;21)(q22;q22)易 位所产生;M3型存在PML/RARc ̄融合基因,是t(15;17) (q22;q21)易位所产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存在 的bcr/abl融合基因由t(9;22)(q34;ql1)易位所产生的;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存在IgH、TCRy、TCR8等基因重 排。髓系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排基因以 1 诊断策略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检测受检者体 内DNA或RNA的结构或者水平的变化,从而对疾病作出诊 断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其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 及融合基因为分子生物学诊断白血病提供了分子靶标,使其 】】】 医药 O11年第5l卷第35期 能有效进行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 及疗效评价 J。 2诊断方法 瘤进行更精确的分型分类,并可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 后。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借助基因芯片技术,目前 可得到不同类型肿瘤的转录基因表达谱(GEP)。近年来,应 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白血病的GEP研究报道较多,但用于 临床诊断的基因芯片尚未问世,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目前 一2.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目前FISH广泛用于检测 染色体重组和标记染色体,检测多种基因疾病的染色体微缺 失和用于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其基本原理是用 标记了荧光素、生物素或者地高辛的单链DNA探针和与其 互补的DNA退火杂交,通过检测附着在玻片上的分裂中期 个国际性肿瘤合作研究组(MILE)正在对基因芯片在白血 病诊断分型方面的可靠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其有 望改变白血病的诊断和分类格局,甚至成为白血病分子分型 的必备工具 J。 综上所述,FISH、RQ—PCR或基因芯片检测融合基因和 或间期细胞上的核DNA位置反映相应基因的状况。适用于 多种临床标本(如血液、骨髓、组织印片和体液,甚至石蜡包 埋的组织标本等),具有直观、方便、敏感、可量化、方法多样 和适应不同检测目的等优点,目前在血液学领域中得到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白血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和 微小残留病检测等诸方面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目前,可通过检测已经被克隆的染色体易位累及的融合 基因对白血病进行分子诊断。常见的单一序列探针有PML/ RARc ̄、AML1/ETO、BCR/ABL和TEL/AML1等。但是为了 方便起见,商品化的探针可为多标记的,即两个基因分别用 两种颜色进行标记,同时在一张玻片标本上进行杂交,可大 大提高检测效率。间期FISH技术检测的是单个细胞水平上 的染色体异常,可提供白血病负荷的数量指标,且可反映各 期细胞的白血病残留状态,因此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杜庆 锋等 应用双色双融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D—FISH)探针对 移植后或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内残留的微小肿瘤负荷水平 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 FISH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可 重复性高,并且检测到的阳性结果与RT—PCR结果高度相 关。 2.2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Q—PCR) RQ—PCR技术是 在常规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者荧光标记探 针,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过程中荧光强度的 变化情况,再根据标准品的ct值(即PCR扩增过程中,荧光 信号开始由本底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 数)来建立标准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 量分析的方法。其具有灵敏、特异、技术成熟和操作简便等 优点,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准确稳定,对于临床上明确 诊断、具体分型、动态观测肿瘤负荷、选择合适治疗方案、评 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较大价值。姜艳梅等 对RQ—PCR 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在应用其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 ETO融合基因时,结果显示6例阴性AML1/ETO融合基因 标本均呈现阴性,说明其特异性好,可重复性高。Uckun 等 在用不同方法检测ALL患儿的t(4;11)染色体易位时 发现,P,Q.PCR既具有较核型分析和巢式RT—PCR更高的敏 感性,又可定量分析。 2.3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将大量探针有序地固 定在固相支持物上,与待测样本中的多种类核酸按碱基配对 原则进行杂交,再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点样和图像扫描硬件 及软件分析,迅速得出待测样本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和遗 传学结果的方法。其优越性为能够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对肿 112 基因重排,可用于白血病和微小残留病(MRD)分子生物学 监测,在恶性血液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 对一些骨髓形态学检查并不十分典型的白血病,通过检出其 特征性染色体的改变,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白血病的分子 生物学诊断既可以弥补形态学(M)、免疫学(I)和细胞遗传 学(c)检查的不足,又能够发现新的亚型。白血病相关基因 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不仅诊断达到分子水平,而且可以了解患 者的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并及时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极 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府伟灵.基因诊断治疗与预测医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31(1):24-25. [2]Zechi—Ceide RM,Jesus—Oliveira NA,Guion.Almeida ML,et a1.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OL2A1 gene analysis in 21 Brazilian fami- lies with Stickler syndrome:identiifcation of novel mutations,further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 sis[J].Eur J Med Genet,2008,51(3):183—196. [3]Campana D.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studies in acute leukemia [J].Am J Clin Patbol,2004,122(1):47. [4]Pinkel D,Landegent J,Collins C,et a1.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 disation with human chromosome speciifc libraries Detection of triso一 y 21 andtranslocations of chromosmoes 4[J].Proc NatlAcad Sci USA,1988,85(23):9138-9142. [5]Kuwano A,Ledbetter SA,Dobyns WB,et a1.Detection of deletions and cryptic transloeations in Miller・・Dicker syndrome by in situ hybri- -disation[J].Am J Hum Genet,1991,49(4):707-714. [6]杜庆锋,刘晓力,宋兰林,等.双色双融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探 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病状态[J].中华内科杂志, 2002,41(12):801—804. [7]姜艳梅,袁宏,刘新光,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急性 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 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17(1):17-22. [8]Uckun MF,Herman—Hattenk K,Crotty LM,et a1.Clinical signifi‘ cance of mU-af1 fusion transcript expression in the sbsence of a cyto。 genetically detectable t(4,1 1)(q21,q23)chromosomal transloca‘ tionfJ1.Blood,1998,92(3):810-821. [9]Haferlach T,Kohlmann A,Bacher U,et a1.Gene expression profi_ l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leukemia[J].Br J Cancer,2007,96 (4):535-540. (收稿日期: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