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实习指导书
ShuZi CeTu ShiXi ZhiDaoShu
谢爱萍 编著
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数字测图实习实训须知
一 实习与实习一般要求-------------------------------------------------------(2)
二 使用仪器的规则----------------------------------------------------------(2)
第二部分 数字测图课堂实习
实习一 全站仪的基本使用----------------------------------------------------(4) 实习二 全站仪三角高程导线测量-----------------------------------------------(9) 实习三 图根控制数据采集----------------------------------------------------(10) 实习四 测记法外业数据采集--------------------------------------------------(12) 实习五 全站仪的数据传输---------------------------------------------------(20) 实习六 CASS测图系统测点点号成图法定位成图法地物的绘制--------------------(24) 实习七 CASS测图系统自动成图法地物的绘制---------------------------------- (29) 实习八 应用CASS绘测图系统制等高线--------------------------------------- (33) 实习九 地物编辑、图形分幅与图幅整饰----------------------------------------(39) 实习十 掌上电脑数字测图--------------------------------------------------- (45) 第三部分 数字测图教学实习
一 实习目的---------------------------------------------------------------(47) 二 实习内容---------------------------------------------------------------(47) 三 时间安排---------------------------------------------------------------(48) 四 实习组织---------------------------------------------------------------(48) 五 实习工作要求-----------------------------------------------------------(48) 六 实习内外业工作注意事项-------------------------------------------------(49) 七 实习测量工作的技术要求-------------------------------------------------(49) 八 应提交的实习成果-------------------------------------------------------(60) 九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61)
1
第一部分 数字测图实习与实习须知
《数字测图》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实习要求
1.在实习期间人身安全第一,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在农村地区实习时,防止被蛇或狗咬伤。
2.实习课前,应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和预习《数字测图实习与实习》中相应项目。了解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习是集体学习行动,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应在指定场地进行,不得随便改变地点。
4.在实习中认真的观看指导老师进行的示范操作,在使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和计算机绘图时严格按操作规则进行。 二、使用测量仪器规则
测量仪器是精密光学仪器,或是光、机、电一体化贵重设备,对仪器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1、仪器的携带
携带仪器前,检查仪器箱是否扣紧,拉手和背带是否牢固。 2、仪器的安装
(1)安放仪器的三脚架必须稳固可靠,特别注意伸缩腿稳固。
(2)从仪器箱提取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用双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放到三脚架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连接螺旋,直至拧紧。
(3)仪器取出后,应关好箱盖,不准在箱上坐人。 3、仪器的使用
2
(1)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之后,无论是否观测,观测者必须守护仪器。 (2)应撑伞,给仪器遮阳。雨天禁止使用仪器。
(3)仪器镜头上的灰尘、污痕,只能用软毛刷和镜头纸轻轻擦去。不能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擦,以免磨坏镜面。
(4)旋转仪器各部分螺旋要有手感。制动螺旋不要拧得太紧,微动螺旋不要旋转至尽头。 4、仪器的搬迁
(1)贵重仪器(经纬仪、全站仪等)搬站时,必须把仪器装箱后再搬。
(2)水准仪近距离搬站,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收拢三脚架,一手握住仪器基座或照准部﹐一手抱住脚架,稳步前进。
5、仪器的装箱
(1)从三脚架取下仪器时,先松开各制动螺旋,一手握住仪器基座或支架,一手拧松连接螺旋,双手从架头上取下装箱。
(2)在箱内将仪器正确就位后,拧紧各制动螺旋,关箱扣紧。
3
第二部分 数字测图课堂实习 实习一 全站仪的基本使用
一、实习目的
全面熟悉全站仪的各部件的功能及使用。
掌握全站仪角度、距离、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和存储、记录的使用方法,同时使学生对其他品牌或型号的全站仪有一个认识。
二、实习物品(各组)
全站仪一台,三角架一个,棱镜和对准杆各一,小钢尺一把。 三、实习内容
1.熟悉全站仪各部件的功能和使用。 2.全站仪的安置和参数设置。
3.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和坐标测量。 四、实习内容(以南方NTS-352型全站仪为例)
1.选择一已知点作为测站点安置全站仪并进行对中、整平; 2.熟悉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表1-1) 键盘符号: ANG MENU ESC POWER F1 -F4 0- 9 表1-1 全站仪键盘符号的名称和功能
按键 ANG MENU ESC POWER 名 称 角度测量键 距离测量键 坐标测量键 菜单键 退出键 电源开关键 功 能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上移键) 进入距离测量模式(下移键)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进入菜单模式 (左移键) 右移键) 返回上一级状态或返回测量模式 电源开关 F1- F4 软键(功能键) 对应于显示的软键信息 0- 9 数字键 星键 输入数字和字母、小数点、负号 进入星键模式 4
显示符号(表1-2):
V% HR HL HD VD SD N E Z * m ft fi
表1-2 全站仪显示符号的含义
显示符号 V% HR HL HD VD SD N E Z * m ft fi 3.角度、距离测量 (1)角度测量
在基本测量模式下精确照准目标A按[角度]键显示角度测量菜单,选择“1.置零”将起始方向设为0°00′00″(也可设定为任意角度),然后精确照准另一目标B,全站仪屏幕即显示目标A、B与测站点间的角度(图1-1)。
角度测量模式 (三个界面菜单)
V: 90°10′20″ HR: 122°09′30″ 内 容 垂直角(坡度显示) 水平角(右角) 水平角(左角) 水平距离 高差 倾斜 北向坐标 东向坐标 高程 EDM(电子测距)正在进行 以米为单位 以英尺为单位 以英尺与英寸为单位 置零 锁定 置盘 P1↓ 倾斜 --- V% P2↓ H-蜂鸣 R/L 竖角 P3↓ F1 F2 F3 F4 图1-1 角度测量模式界面菜单
(2)距离测量
5
在进行距离测量之前应进行目标高输入、气象改正、棱镜类型、棱镜常数以及测距的设定(此项设置可在建站之前进行设置)。
在基本测量状态下按[热键]进入[热键]菜单,分别选择“1.目标高”、“2—气压”按要求输入相应的数据,按[回车]确认并返回到基本测量状态,然后长按[测量1]或[测量2]键进入测量模式菜单,进行目标、常数、模式等的设置。然后用望远镜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按[测量1]或[测量2],测量结果将显示在屏幕上(图1-2)。
距离测量模式(两个界面菜单)
HR: 122°09′30″ HD*[ r ] < 第 4 步 按键F1输入温度 按键F4输入气压 按键F1执行[输入]输入温度与气压*1。按F4执行[回车]确认输入。 温度和气压设置 温度 :-> 25.0 °C 气压: 1017.5 hpa 输入 --- --- 回车 设置反射棱镜常数(表1-4) 南方全站的棱镜常数的出厂设置为-30,若使用棱镜常数不是-30的配套棱镜,则必须设置相应的棱镜常数。一旦设置了棱镜常数,则关机后该常数仍被保存。 表1-4 设置反射棱镜常数操作过程 步骤 第1步 第2步 操作 操作过程 显示 设置音响模式 F3 ①由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模式按F3(S/A)键 PSM : -30.0 PPM: 0.0 信号:[ | | | | | ] 棱镜 PPM T-P --- 棱镜常数设置 F1 ②按F1(棱镜)键 棱镜: 0.0 mm 输入 --- --- 回车 第3步 F1 ③按F1(输入)键输入棱镜常设置音响模式 PSM:0.0 PPM: 0.0 信号:[ | | | | | ] 棱镜 PPM T-P --- 输入数据 数改正值*1),按F4确认,显F4 示屏返回到设置模式 4.坐标测量 在已设好站基础上,在基本测量状态下直接按[测量1]或[测量2]即可测得角度、距离、坐标、高差等数据,需要查看所测坐标按[显示]键至坐标显示状态,最后[回车]记录(图1-3)。 坐标测量模式(三个界面菜单) N: 122.347m E: 500.256m Z: 35.686m 测量 模式 S/A P1↓ 镜高 仪高 测站 P2↓ 偏心 --- m/f/i P3↓ F1 F2 F3 F4 7 五、注意事项 1.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 2.旋转照准部时应均匀旋转,切忌急速转动。 3.仪器装箱时只能握住仪器的支架,而不能握住镜筒,以免损害仪器精度。 4.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掉电源。 5.搬运仪器时一定要检查箱子锁扣是否扣好并注意防震。 8 实习二 全站仪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一、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是进行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前提和基础,控制点的精度决定了数字地形图成果的精度,本次实习主要使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导线测量,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导线的布设及外业导线测量,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二、实习物品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三个,棱镜两个,基座两个,小钢尺三把。 三、实习内容 1.图根导线的布设与图根点的标定。 2.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 四、实习步骤 1.在测区内选定由3-4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或附合导线,并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图导线测量 为了提高导线测角和测距精度可以采用三联脚架法。为了减弱仪器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对测角和测距的影响,一般使用三个既能安置全站仪又能安置带觇牌(放射棱镜)的基座和脚架,基座具有通用光学对中器。 (1)参数设置 (2)使用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记录。 五、注意事项 1.爱护仪器,按规定要求正确进行各项操作。 2.相互协作,团结合作完成导线测量。 3.按照城市所采用的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 9 全站仪导线记录表 测站 仪高 温度 气压 观测员 记录员 观测时间 测点 目标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值方向值 ° ′ ″ 一测回值方向值 ° ′ ″ 电子测距 测点 目标 镜高 盘位 SD V O / // HD i 平均// 平均 竖直角 O / // SD 平距 高差 10 实习三 图根控制数据采集 一、实验目的 图根控制测量是进行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前提和基础,图根控制点的精度决定了数字地形图成果的精度,本次实验主要使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导线测量,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图根导线的布设及外业导线测量,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二、实验物品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三个,棱镜两个,小钢尺三把。 三、实验内容 1.图根导线的布设与图根点的标定。 2.使用全站仪进行图根导线测量。 3.使用辐射法(极坐标法)、交会法、支导线法、自由设站法等方法增设测站点。 四、实验步骤 1.在测区内选定由6-7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或附合导线,并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2.图根导线测量 为了提高导线测角和测距精度可以采用三联脚架法。为了减弱仪器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误差对测角和测距的影响,一般使用三个既能安置全站仪又能安置带觇牌(放射棱镜)的基座和脚架,基座具有通用光学对中器。 3.测定测站点 当在各级控制点上无法测绘所有的碎部点时,我们必须增设测站点。 可以采用辐射法(极坐标法)、交会法、支导线法、自由设站法等方法增设。 (1)辐射法: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该方法无需要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 (2)自由设站法:使用全站仪内置的自由设站程序功能,在一个未知坐标的测站上对2~5个控制点进行方向和距离观测,便可由全站仪自动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自由设站的平面坐标是按间接平差计算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平面坐标精度。 11 五、注意事项 1.爱护仪器,按规定要求正确进行各项操作。 2.相互协作,团结合作完成导线测量。 3.按照城市所采用的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施测。 12 实习四 测记法外业数据采集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碎部点测算方法,能够使用全站仪运用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碎部点数据的采集。 二、实习物品 全站仪一台,对中杆两个,棱镜两个,钢尺一把,皮尺一把,草图纸一张,铅笔一只,对讲机若干。 三、实习内容 数据采集方法。 四、实习步骤 一、人员组织与分工 观测员:1人,操作全站仪,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领尺员:1人,指挥跑尺员,现场勾绘草图。跑尺员:1-2人,现场徒步立棱镜(反射器)。 二、数据采集 (一)数据采集过程 进入测区后,领尺员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大概看一遍,认清方向,并勾绘草图。 观测员在测站点安置好全站仪后,指挥跑尺员立镜定向,并量取仪器高,输入测站点点号和坐标、定向点点号、定向点起始方向值(或输入定向点坐标由全站仪自动解算出定向坐标方位角)、仪器高,精确瞄准定向点的棱镜,定好方向;然后照准另一已知点,检查定向是否正确。 (二)全站仪操作步骤 选择数据采集文件,使其所采集数据存储在该文件中。 当需要保存测量数据的时候,应先选择参数设置,在“是否仅存坐标数据”中,选择“否”。 选择坐标数据文件。可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的调用。(当无需调用已知点坐标数据时,可省略此步骤) 13 置测站点。包括仪器高和测站点号及坐标。 置后视点,通过测量后视点进行定向,确定方位角。 置待测点的棱镜高,开始采集,存储数据。 (如图4-1) 正常测量模式 ESC MENU 菜单 1 / 3 F1: 数据采集 F2: 放样 F3: 存储管理 P1↓ 选择文件 FN: ___________ 输入 调用 --- 回车 设置文件 数据采集 1 / 2 F1: 输入测站点 F2: 输入后视点 F3: 测量 P↓ 输入测站点 设置测点 输入后视点 数据采集菜单1 / 2 F4 数据采集 2 / 2 F1: 选择文件 F2: 输入编码 F3: 设置 P↓ 设置后视点, 测量 进行数据采集 选择坐标文件 选择文件 输入编码 编码库输入 数据采集菜单2 / 2 设置 设置数据采集参数 图4-1 南方NTS352全站仪菜单模式的基本结构 14 1、数据采集文件的选择 首先必须选定一个数据采集文件,在启动数据采集模式之间即可出现文件选择显示屏,由此可选定一个文件(表4-1)。 文件选择也可在该模式下的数据采集菜单中进行。 表4-1 数据采集文件的选择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菜单 1 / 3 F1: 数据采集 F2: 放样 F3: 存储管理 P↓ 选择文件 ① 由主菜单1/3按F1(数据采集)键 F1 FN: ___________ 输入 调用 --- 回车 SOUDATA /M0123 ②按F2(调用)键,显示文件目录*1) F2 ->*LIFDATA /M0234 DIEDATA /M0355 --- 查找 --- 回车 LIFDATA /M0234 ③按[▲]或[▼]键使文件表向上下滚动,选定一个文件*2),3) [▲]或[▼] DIEDATA /M0355 ->KLSDATA /M0038 --- 查找 --- 回车 数据采集 1 / 2 ④按F4(回车)键,文件即被确认显示数据采集菜单1/2 F4 F1: 输入测站点 F2: 输入后视点 F3: 测量 P↓ 2、测站点和后视点 测站点与定向角在数据采集模式和正常坐标测量模式是相互通用的,可以在数据采集模式下输入或改变测站点和定向角数值。 测站点坐标可按如下两种方法设定: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定(表4-2) 2)直接由键盘输入 后视点定向角可按如下三种方法设定: 1)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定 2)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表(4-3) 15 3)直接键入设置的定向角 设置测站点的示例: 表4-2 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置测站点的操作步骤 操作过程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按F1(输入测站点)键,即显示原有数据。 操作 F1 显示 点号 ->PT-01 标识符 : 仪高: 0.000 m 输入 查找 记录 测站 测站点 ②按F4(测站)键 F4 点号: PT-01 输入 调用 坐标 回车 测站点 ③按F1(输入)键 F1 点号: PT-01 回退 空格 数字 回车 输入点号 ④输入点号,按F4键*1) F4 点号 ->PT-11 标识符 : 仪高: 0.000 m 输入 查找 记录 测站 输入标识符 ⑤输入标识符,仪高*2)*3) 输入仪高 点号 ->PT-11 标识符 : 仪高: 1.235 m 输入 查找 记录 测站 点号 ->PT-11 ⑥按F3(记录)键 F3 标识符 : 仪高-> 1.235 m 输入 查找 记录 测站 >记录? [是] [否] 数据采集 1 / 2 ⑦按F3(是)键,显示屏返回数据采集菜单1/3 F3 F1: 输入测站点 F2: 输入后视点 F3: 测量 P↓ 设置方向角示例:(*方位角一定要通过测量来确定。) 16 表4-3 通过输入点号设置后视点将后视定向角数据寄存在仪器内 操作过程 ①由数据采集菜单1/2 按F2(后视),即显示原有数据 操作 F2 显示 后视点 ->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置零 测量 后视 后视 ②按F4(后视)键*1) F4 点号-> 输入 调用 NE/AZ [回车] 后视 ③按F1(输入)键 F1 点号 : 回退 空格 数字 回车 ④输入点号,按F4(ENT)键 *2) 按同样方法,输入点编码,反射镜高 *3)*4) 后视点 ->PT-22 输入PT﹟F4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置零 测量 后视 后视点 ->PT-22 ⑤按F3(测量)键 F3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角度 *斜距 坐标 --- V: 90°00′00″ ⑥照准后视点 选择一种测量模式并按相应的软键 例:F2(斜距)键 进行斜距测量,根据定向角计算结果设置水平度盘读数测量结果被寄存,显示屏返回到数据采集菜单1/2 照准 F2 HR: 0°00′00″ SD* <<< m >测量… 数据采集 1 / 2 F1: 输入测站点 F2: 输入后视点 F3: 测量 P↓ 3、进行后视点检验 用坐标后视测量时,显示测量的后视点的坐标结果,比较其与输入的已知后视点坐标,一般N、E坐标差不超过3cm。如果超出,须重新定向。 17 4、进行待测点的测量,并存储数据(表4-4)。 表4-4 进行待测点测量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数据采集 1 / 2 F1: 测站点输入 F2: 输入后视 F3: 测量 P↓ ① 由数据采集菜单1/2, 按F3(测量)键,进入待测点测量。 F3 点号 ->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点号 = PT-01 编码 : 镜高 : 0.000 m ②按F1(输入)键,输入点号后*1)按F4确认 F1 输入点号 回退 空格 数字 回车 点号 = PT-01 F4 编码 –> 镜高 : 0.0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F1 ③按同样方法输入编码,棱镜高 *2) ④按F3(测量)键 ⑤照准目标点 输入编码 F4 F1 输入镜高 F4 F3 照准 点号 : PT-01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角度 *斜距 坐标 偏心 18 ⑥按F1到F3中的一个键*3) 例:F2(斜距)键 开始测量 数据被存储,显示屏变换到下一个镜点 F2 V: 90°00′00″ HR: 0°00′00″ SD* [n] <<< m >测量… < 完成> 点号 ->PT-02 ⑦输入下一个镜点数据并照准该点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V: 90°00′00″ HR: 0°00′00″ SD* [n] <<< m ⑧按F4(同前 )键 按照上一个镜点的测量方式进行测量 测量数据被存储 按同样方式继续测量 按ESC键即可结束数据采集模式。 照准 F4 >测量… < 完成> 点号 ->PT-03 编码 : SOUTH 镜高 : 1.200 m 输入 查找 测量 同前 三、用草图或和编码进行测记 定向完成后,通知跑尺员开始跑点。领尺员指挥跑尺员在碎部点上立棱镜,用对讲机告诉观测员棱镜高及所立点的性质,并在草图上注明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观测员及时测量,记录棱镜高、点号和坐标(有码作业还需记录碎部点的编码)。 五、注意事项 1.一个测站数据采集完之后要在进行重合点检核无误后再搬站。 2.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领尺员必须与测站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可通过对讲机),使草图上的点号与手簿上的点号一致。 19 实习五 全站仪的数据传输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全站仪的通信功能及使用。 2.了解数据传输相关参数的设置及含义。 3.初步掌握全站仪与南方CASS系统的数据通讯方法。 二、实习物品 已采集有(测量)数据的全站仪一台、棱镜一个、计算机一台(装有超级终端和南方CASS5.1测图软件)和通讯电缆等。 三、实习内容 1.数据处理软件(南方CASS系统)相关参数的设置。 2.将全站仪内存中的数据传入CASS5.1中,并形成CASS5.1专用格式的坐标数据文件。 四、实习步骤 1.全站仪参数设置(以南方NTS-352型全站仪为例) (1)通过通讯电缆把全站仪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2)设置全站仪通讯参数(表5-1) 表5-1 设置全站仪通讯参数例的操作过程(设置波特率:4800) 操作过程 操作 显示 存储管理 1 / 3 ①由主菜单1/3按F3(存储管理 )键 F3 F1:文件状态 F2:查找 F3:文件维护 P↓ 存储管理 3 / 3 ②按F4(P↓)键 F4 F1:数据传输 F2:初始化 P↓ 数据传输 ③按F1(数据传输)键 F1 F1: 发送数据 F2:接收数据 20 F3: 通讯参数 通讯参数 ④按F3(通讯参数)键 F3 F1: :波特率 F2:通讯协议 F3:字符/校验 波特率选择 ⑤按F1(波特率)键 F1 波特率: 1200 b/s 1200 2400 4800 回车 波特率选择 ⑥按F3(4800),选定所需参数 F3 波特率: 4800 b/s 1200 2400 4800 回车 通讯参数 ⑦按F4(回车)键 F4 F1: 波特率 F2:通讯协议 F3:字符/校验 2.数据传输下载(以南方CASS5.1为例) (1)打开南方CASS5.1数字化成图软件; (2)单击“数据”菜单,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读取全站仪数据”(图5-1); 21 图5-1 (3)在弹出的“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进行通讯参数的设置;此设置要与全站仪上的参数设置一致,否则可能导致数据无法传输(如图5-2)。 图5-2 (4)点击“选择文件”按钮,在弹出的“输入CASS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中选择保存路径并输入保存为DAT格式的文件名(如图5-3); 22 图5-3 (5)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后返回到“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界面,然后单击“转换”按钮。 (6)先在计算机上回车,再在全站仪上回车(如图5-4)开始数据转换; 图5-4 (7)数据传输完成后,全站仪返回到基本测量状态,关闭全站仪电源,断开连接。 五、注意事项 使用索佳SET-500型全站仪传输数据时,在计算机和全站仪上回车后,必须在全站仪上选中SDR数据格式才能正确进行数据传输,否则将提示传输失败。 23 实习六 CASS测图系统测点点号成图法定位成图法地物的绘制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利用草图,把野外采集的碎部点点号、点位展绘在计算机绘图屏幕上,人机交互绘制平面图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法: 1.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绘制平面图; 2.屏幕坐标定位成图法绘制平面图。 两种方法的区别是在计算机屏幕上定点的方式不同,而操作步骤基本一致;因此本实习只练习测点点号定位成图即可。 二、实习物品 1、每个同学的实习原始数据: (1)外业坐标数据文件STUDY.DAT; (2)外业绘制的草图。 2、实习仪器工具: 安装有南方CASS50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习内容 1.展绘测点点位、点号。 2.利用测点点号定位绘制平面图。 四、 实习步骤 1、定显示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定显示区”。 弹出如图6-1所示的“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例如C:\CASS50\DEMO\STUDY.DAT),单击“打开”按钮。这时,命令行窗口显示: 最小坐标(米)X=87.315,Y=97.020 最大坐标(米)X=221.270,Y=200.00 24 图6-1 “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 2、设置图形比例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改变当前图形比例尺”。命令行窗口提示: 当前比例尺为 1: 0 输入新比例尺<1:500> 1: 3、展绘测点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展点” →“野外测点点号”。 弹出 “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例如C:\CASS50\DEMO\STUDY.DAT),单击“打开”按钮。操作结果如图6-2所示。 输入图形的比例尺 图6-2 STUDY.DAT展点图 25 4、选择定点方式 单击右侧屏幕菜单“定点方式”下的“测点点号”项,即弹出图6-3所示的“选择点号对应的坐标数据文件”对话框。 利用该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例如C:\CASS50\DEMO\STUDY.DAT),单击“打开”按钮。命令行窗口提示: 读点完成!共读入60点。 图6-3 “选择点号对应的坐标数据文件”对话框 5、绘平面图 根据野外作业时绘制的草图,移动鼠标至右侧屏幕菜单区选择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然后在屏幕中将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 图6-4 (1)绘制草图6-4所示的, 由33,34,35号点连成一间普通房屋的步骤如下:移动鼠标 26 至右侧屏幕菜单“居民地”处按左键,系统便弹出如图6-5所示的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四点房屋”的图标处按左键,然后移鼠标至OK处按左键。这时命令行窗口提示: 1.已知三点/2.已知两点及宽度/3.已知四点<1>: 输入1,回车(或直接回车默认选1)。 命令行窗口继续提示: 点P/<点号> 点P/<点号> 点P/<点号> 输入33,回车。 输入34,回车。 输入35,回车。 这样,即将33,34,35号点连成一间普通房屋。 图6-5 选择“居民地”图层的对话框 (2)绘制如图6-4所示的, 由19,20,21号点构成的一段陡坎的操作步骤如下:移动鼠标至右侧屏幕屏幕菜单“地貌土质”处按左键(因为表示陡坎的符号放在“地貌土质”这一层),这时系统便弹出如图6-6所示的对话框。 27 图6-6 选择“地貌土质”图层的对话框 移鼠标到表示未加固陡坎符号的图标处按左键,再移鼠标到OK处按左键。命令行窗口提示: 请输入坎高,单位:米<1.0>: 输入坎高,回车(直接回车默认坎高1米)。 点P/<点号>: 输入19,回车。 点P/<点号>: 输入20,回车。 点P/<点号>: 输入21,回车。 点P/<点号>: 回车或按鼠标的右键,结束点的输入。 拟合吗? 回车或按鼠标的右键,默认输入为N(不拟合)。 这时,便在19,20,21号点之间绘成陡坎的符号,如图6-4所示。 (3)重复上述的操作便可以将所有测点用地图图式符号绘制出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套用别的命令,如放大显示、移动图纸、删除、文字注记等操作。 五、注意事项 1.当房子是不规则的图形时,可用“实线多点房屋”或“虚线多点房屋”来绘; 2.绘房子、苗圃等地物时,输入的点号必须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输入,如上例的房屋,点号输入按34、33、35或35、33、34的顺序输入,否则绘出来房子不对。 3.有辅助符号的地物、地貌(如陡坎)在绘制时要特别注意前进的方向。辅助符号生成在绘图方向的左侧。 28 实习七 CASS测图系统自动成图法地物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 1.编码引导文件的编制方法; 2.利用引导文件自动绘制平面图; 3.简编码自动绘制平面图(有码作业的绘图方法)的作业流程。 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也称为“编码引导文件+无码坐标数据文件”自动成图法。 二、实验物品 1.实验原始数据 (1)外业坐标数据文件WMSJ.DAT; (2)外业绘制的草图。 2.实验仪器工具 安装有南方CASS5.1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根据外业草图编辑编码引导文件。 2.利用引导文件自动绘制平面图。 四、实验步骤 1、编辑引导文件 单击下拉菜单 “编辑”→“ 编辑文本文件”,命令行窗口出现以下提示: File to edit: 输入要编辑或新建的编码引导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如C:\CASS50\DEMO\WMSJ.YD),回车。 屏幕上将弹出记事本,这时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根据南方CASS5.0的地物代码以及编码引导文件的格式,编辑此文件,如图7-1所示。引导文件编辑好后,存盘并退出记事本。 29 图7-1引导文件编辑界面 2、定显示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定显示区”,弹出如图7-2所示的“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 图7-2 “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 利用该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例如C:\CASS50\DEMO\WMSJ.DAT),单击“打开”按钮。这时,命令区显示: 最小坐标(米)X=87.315,Y=97.020 30 最大坐标(米)X=221.270,Y=200.00 3、设置图形比例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改变当前图形比例尺”。命令行窗口提示: 当前比例尺为 1: 0 输入新比例尺<1:500> 1: 输入图形的比例尺 4、编码引导 将“引导文件”与“无码的坐标数据文件”合并生成一个新的带简编码的坐标数据文件,以供“简码识别”时使用。 (1)单击下拉菜单 “绘图处理”→“编码引导”。 弹出如图7-3所示的“输入编码引导文件名”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编码引导文件(如C:\CASS50\DEMO\WMSJ.YD),然后单击“打开”按钮。 图7-3 “输入编码引导文件名”对话框 (2)接着,弹出“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如 C:\CASS50\DEMO\WMSJ.DAT)。 (3)这时,弹出如图7-4所示的“输入简编码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确定将生成的简编码坐标文件名及保存路径(如C:\CASS50\DEMO\WMYD.DAT)。 图7-4 “输入简编码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 31 (4)当命令区提示:“编码引导完毕!”时,表示编码引导操作完成。 4. 简码识别 单击下拉菜单 “绘图处理”→ “简码识别”。 弹出 “输入简编码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编码引导文件(如C:\CASS50\DEMO\YMSJ.YD),然后单击“打开”按钮。 5. 绘平面图 单击下拉菜单 “绘图处理”→ “绘平面图”。 这时,CASS50系统自动在屏幕上绘出平面图。结果如图5-5所示。 图7-5 用YMSJ.DAT绘的平面图 五、注意事项 1.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一般用于地形比较简单、规则的情况。 2.测记法有码作业采集的外业数据带有简编码,可以直接利用“编码识别”和“绘平面图”功能绘制平面图。 3.编写编码引导文件时,有辅助符号的地物(如陡坎)要特别注意点号的先后顺序。 4.自动绘制的图形往往某些部分带有一定的错误,必须进行编辑处理,得到合格的平面图。 32 实习八 应用CASS绘测图系统制等高线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南方CASS5.1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三角网)的方法以及在数字地面模型基础上自动追踪等值点、进行光滑处理、勾绘出等高线的操作方法。 二、实习准备 1、每个同学的实习原始数据 外业采集的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DGX.DAT; 2、实习仪器工具 安装有南方CASS50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习内容 1.利用野外测的高程点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三角网); 2.修改三角网; 3.利用三角网自动生成等高线; 4.修饰等高线。 四、实习步骤 1、定显示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定显示区”。 弹出 “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确定要打开的坐标数据文件(例如C:\CASS50\DEMO\DGX.DAT),单击“打开”按钮。这时,命令行窗口显示: 最小坐标(米):X=31313.320,Y=53326.220 最大坐标(米):X=31538.090,Y=53603.180 2、设置图形比例尺 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处理” →“改变当前图形比例尺”。命令行窗口提示: 当前比例尺为 1: 0 输入新比例尺<1:500> 1: 输入图形的比例尺 33 2、展高程点 注记高程点的距离(米): 根据规范要求输入高程点注记距离(即注记高程点的密度),回车默认为注记全部高程点的高程。这时,所有高程点和控制点的高程均自动展绘到图上。 3、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构建三角网) 单击下拉菜单“等高线” →“定显示区” → “由数据文件建立DTM”。 这时,输入文件名C:\CASS40\DEMO\DGX.DAT,将鼠标左键移至“打开”按钮处并点击左键后命令区提示: 请选择: 1.不考虑坎高 2.考虑坎高<1>: 回车(默认选1)。 说明:如果要考虑坎高因素,则在建立DTM前系统自动沿着坎毛的方向插入坎底的点(坎底点的高程等于坎顶线上已知点的高程减去坎高),这样新建坎底的点便参与三角网组网的计算。因此在建立DTM前必须先将陡坎绘出来,然后还要赋予陡坎各点坎高。 请选择地性线:(地性线应过已测点,如不选则直接回车) Select objects: 直接回车(表示不选地性线)。 说明:地性线是过已知点的复合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如有地性线,可用鼠标逐个点取地性线,如地性线很多,可专门新建一个图层放置,提示选择地性线时选定测区所有实体,再输入图层名将地性线挑出来。 请选择: 1.显示三角网 2.不显示三角网<1>: 回车(默认选1)。 命令行窗口提示生成的三角形数,生成如图8-1所示的三角网。 图8-1 用DGX.DAT数据建立的三角网 34 4、修改数字地面模型(修改三角网) 根据实际地貌修改三角网,使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和实地相符合。 (1) 删除三角形 如果在某局部内没有等高线通过的,则可将其局部内相关的三角形删除。删除三角形的操作方法是:先将要删除三角形的地方局部放大,再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的“删除三角形”项,命令区提示:Select objects:,这时便可选择要删除的三角形,如果误删,可用“U”命令将误删的三角形恢复。 (2) 增加三角形 如果要增加三角形时,可选择“等高线”菜单中的“增加三角形”项,依照屏幕的提示在要增加三角形的地方用鼠标点取,如果点取的地方没有高程点,系统会提示输入高程。 (3)过滤三角形 可根据用户输入选择符合三角形中最小角的度数或三角形中最大边长最多大于最小边长的倍数等条件的三角形。 (4)三角形内插点 选择此命令后,可根据提示输入要插入的点:在三角形中指定点(可输入坐标或用鼠标直接点取),提示:高程(米)= 时,输入此点高程。通过此功能可将此点与相邻的三角形顶点相连构成三角形,同时原三角形会自动被删除。 (5) 重组三角形 指定两相邻三角形的公共边,系统自动将两三角形删除,并将两三角形的另两点连接起来构成两个新的三角形,这样做可以改变不合理的三角形连接。如果因两三角形的形状无法重组,会有出错提示。 (6) 修改结果存盘 通过以上命令修改了三角网后,选择“等高线”菜单中的“修改结果存盘”项,把修改后的数字地面模型存盘。 当命令行窗口提示:存盘结束!时,表明操作成功。 5、绘制等高线 用鼠标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的“绘制等高线”项,命令区提示: 35 最小高程为490.400米,最大高程为500.230米 请输入等高距〈单位:米〉: 1,回车。 请选择: 1.不光滑 2.张力样条拟合 3.三次B样条拟合 4.SPLINE <1>: 选择等高线绘制的方式,例如输入3,回车。 正在绘图,请稍候! 当命令区显示: 绘制完成!,便完成绘制等高线的工作如图8-2所示。 根据比例尺,按图式规范的要求输入等高距,例如输入 图8-2 6、等高线的修饰 (1) 删除三角网 用鼠标选择“等高线”项之“删三角网”即可。 (2) 注记等高线 用“窗口缩放”项得到局部放大图如图,再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之“等高线注记”的“高程”项,命令区提示: 选择需注记的等高(深)线:移动鼠标至要注记高程的等高线位置,按左键; 依法线方向指定相邻一条等高(深)线:移动鼠标至如图3-39之等高线位置B,按左键。 等高线的高程值即自动注记在A处,且字头朝B处。 (3)切除穿建筑物等高线 36 移动鼠标至“等高线”项,按左键,出现下拉菜单。然后移动鼠标至“等高线修剪”的“切除穿建筑物等高线”项,该处以高亮度(深蓝)显示,按左键,进入子菜单。这时,程序自动将等高线穿过房屋的部分切除。 (4)切除穿陡坎等高线 程序自动切除所有等高线穿过指定陡坎的部分。 (5)切除穿围墙等高线 程序自动切除所有等高线穿过指定围墙的部分,要注意用鼠标点取围墙时应选围墙骨架线。 (6)切除指定二线间等高线 命令区提示: 选择第一条线 用鼠标指定一条线,例如选择公路的一边。 选择第二条线 用鼠标指定第二条线,例如选择公路的另一边。 程序将自动切除等高线穿过此二线间的部分。 (7)切除穿高程注记等高线 程序自动切除所有等高线穿过高程注记的部分。 (8)切除指定区域内等高线 选择一封闭复合线,系统将该复合线内所有等高线切除。 7、绘制三维模型 建立了DTM之后,就可以生成三维模型,观察一下立体效果。 移动鼠标至“等高线”项,按左键,出现下拉菜单。然后移动鼠标至“绘制三维模型” 项,按左键,命令区提示: 输入高程乘系数<1.0>: 输入5。 是否拟合? (1)是 (2)否 <1> 回车,默认选1,拟合。 这时将显示此数据文件的三维模型,如图8-3。 图8-3 三维效果 37 另外利用“低级着色方式”、“高级着色方式”功能还可对三维模型进行渲染等操作,利用“显示”菜单下的“三维静态显示”的功能可以转换角度、视点、坐标轴,利用“显示”菜单下的“三维动态显示”功能可以作出更高级的三维动态效果。 五、注意事项 修改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后必须进行修改结果存盘,这样绘制的等高线才和实际的三角网相符合。 38实习九 地物编辑、图形分幅与图幅整饰 一、实习目的 地形图初步绘好后,必须利用CASS5.1系统提供的编辑功能进行编辑,使地形图跟地面的实际情况一致;同时也必须利用图形分幅与图幅整饰功能进行分幅和整饰,得到最终的地形图。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南方CASS5.1的编辑、分幅与整饰功能进行地物编辑、图形分幅与图幅整饰的操作方法。 二、实习物品 1.实习数据 采用南方CASS5.1绘制的地形图一幅(未进行编辑和分幅)。 2.实习仪器工具 安装有南方CASS5.1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习内容 1.利用“编辑”下拉菜单编辑图形。 2.利用“地物编辑” 下拉菜单编辑地物。 3.查看实体编码与加入实体编码。 4.图形分幅与图幅整饰。 四、实习步骤 1.利用“编辑”下拉菜单进行图形的编辑。 由AutoCAD提供的编辑功能,包括:图元编辑、删除、断开、延伸、修剪、移动、旋转、比例缩放、复制、偏移拷贝等。 2.利用“地物编辑” 下拉菜单进行地物的编辑。 由南方CASS系统提供的对地物编辑功能,包括:图形重构、线型换向、植被填充、土质填充、批量删剪、批量缩放、窗口内的图形存盘、多边形内图形存盘等。 (1)图形重构 在南方CASS50系统中,可以通过对复杂地物的主线(骨架线)进行编辑,达到编辑地物符号的目的。 39 a.用鼠标左键点取骨架线,再点取显示蓝色方框的结点使其变红,移动到其它位置,或者将骨架线移动位置,效果如图9-1。 图9-1 改变原图骨架线 b.将鼠标移至“地物编辑”菜单项,按左键,选择“图形重构”功能(也可选择左侧工具条的“图形重构”按钮),命令区提示: 选择需重构的实体:<重构所有实体>回车表示对所有实体进行重构功能。 此时,原图转化为图9-2。 图9-2 对改变骨架线的实体进行图形重构 (2)查看及加入实体编码 a. 查看实体编码 将鼠标移至“数据处理”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查看实体编码”项, 40 命令区提示: 选择图形实体 鼠标变成一个方框,再将其移至多点房屋的线上,点击左键,工作区弹出信息框,如图9-3。 图9-3 查看实体属性 b. 加入实体编码 将鼠标移至“数据处理”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加入实体编码”项,命令区提示: 输入代码(C)/<选择已有地物>鼠标变成一个方框,这时选择下侧的陡坎。 选择要加属性的实体: Select objects:用鼠标的方框选择多点房屋。 在第一步提示时,也可以直接输入编码(此例中输入未加固陡坎的编码204201),这样在下一步中选择的实体将转换成编码为204201的未加固陡坎。 (3)线型换向 对未加固陡坎、加固斜坡、依比例围墙、栅栏等有方向性的地物进行线型换向,原图如图9-4所示。 图9-4 原图 将鼠标移至“地物编辑”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线型换向”,命令区提示: 41 请选择实体 将转换为小方框的鼠标光标移至未加固陡坎的母线,点击左键。 这样,该条未加固陡坎即转变了坎的方向。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对栅栏、加固陡坎以及依比例围墙进行线型换向编辑。结果如图9-5。 图9-5 线型换向后的图 (4)坎高的编辑 将鼠标移至“地物编辑”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修改坎高”,则在陡坎的第一个结点处出现一个十字丝,命令区提示: 选择陡坎线 当前坎高=1.000米,输入新坎高<默认当前值>:输入新值,回车(或直接回车默认1米)。 十字丝跳至下一个结点,命令区提示: 当前坎高=1.000米,输入新坎高<默认当前值>:输入新值,回车(或直接回车默认1米)。 如此重复,直至最后一个结点结束。这样便将坎上每个测量点的坎高进行了更改。 五、 图形分幅 1、准备工作 找到当前图形数据文件中的最小坐标和最大坐标。 注意:在CASS5.0下侧信息栏显示的坐标和测量坐标是相反的,即CASS5.0系统中前面的数为Y坐标(东方向),后面的数为X坐标(北方向)。 2、自动分幅 将鼠标移至“绘图处理”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批量分幅”,命令区提示: 请选择图幅尺寸:(1)50*50 (2)50*40 <1> 选择图幅尺寸,直接回车默认选1。 42 请输入分幅图目录名: 输入分幅图存放的目录(如C:\\CASS50\\DEMO\\),回车。 输入测区一角: 在图形左下角点击左键。 输入测区另一角: 在图形右上角点击左键。 这样在所设目录下就产生了各个分幅图,自动以各个分幅图的左下角的东坐标和北坐标结合起来命名,如:“29.50-39.50”。自动分幅得到的各个分幅图自动加绘图框和图外注记,分幅完成后可以打开各个分幅图进行编辑。 3、手工分幅 (1)绘制图幅网格 在测区﹙当前图形范围﹚形成矩形分幅网格,使每幅图的范围清楚地展示出来。操作过程如下: 执行此菜单后,命令区提示: 方格长度﹙mm﹚: 输入方格网的长度。 方格宽度﹙mm﹚: 输入方格网的宽度。 用鼠标器指定需加图幅网格区域的左下角点: 指定左下角点。 用鼠标器指定需加图幅网格区域的右上角点: 指定右上角点。 按提示操作,系统将在测区自动形成分幅网格。 (2)分幅图形存盘 利用“地物编辑”菜单的“窗口内的图形存盘”功能把分幅网格内的图形分别存盘,截取各个图幅,得到多个独立的图形文件。 六、 图幅整饰 把手工分幅时所保存的各个图形打开,选择“文件”下拉菜单的“打开已有图形…”项,在对话框中输入SOUTH1.DWG文件名,确认后SOUTH1.DWG图形即被打开。 选择“文件”中的“加入CASS50环境”项。 选择“绘图处理”中“标准图幅(5050CM)”项显示如图9-6所示的对话框。输入图幅的名字、邻近图名、测量员、制图员、审核员,在左下角坐标的“东”、“北”栏内输入相应坐标,例如此处输入40000,30000,回车。在“删除图框外实体”前打勾则可删除图框外实体,按实际要求选择,例如此处选择打勾。最后用鼠标单击“确定”按扭即可。 43 图9-6 输入图幅信息对话框 因为CASS5.0系统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测量坐标,即1:1的真坐标,加入50X50CM图廓后如图9-7所示。 图9-7 44 实验十 掌上电脑数字测图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镜站平板数字测图的特点,掌握镜站平板数字测图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南方CASS5.1系统作镜站平板测绘地形图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物品 (1)安装好CASS5.1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2)安装好南方测图精灵数据采集软件的掌上电脑一台。 (3)数据传输电缆一条。 (4)对讲机若干。 (5)全站仪一套﹙主机、三角架、棱镜、钢尺和对中杆若干﹚。 (6)微型电台两台。 三、实验内容 1.镜站平板的准备工作。 2.野外碎部点的采集及现场成图方法。 四、实验步骤 1、人员组织与分工 观测员:操作全站仪,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领图员。 领尺员:指挥跑尺员,操作掌上电脑现在绘图,同时担负内业制图任务。 跑尺员:现场徒步立反射器。 45 图10-1 2.作业流程 (1)野外数据采集 操作员安置全站仪,量取仪器高,将测站点、后视点的点名、三维坐标、仪器高、跑尺员所持棱镜高度输入全站仪。领尺员指挥跑尺员立尺,并通过电台通知观测员观测。 观测员操作全站仪观测测站至反射镜的水平方向值、天顶距值和斜距值,利用全站仪内的程序自动计算出所测碎部点的x、y、H三维坐标并通过微型电台把观测数据传输到掌上电脑。领尺员把观测数据记录到掌上电脑,并绘制图形。 (2)数据下载 掌上电脑记录的数据和绘制的图形通过电缆传输到电脑,形成观测坐标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 (3)图形编辑处理 在南方CASS5.1系统中打开从掌上电脑传输过来的图形文件,进行编辑处理,得到最终的地形图成果。 46 第三部分 数字测图教学实习 一﹑实习目的 《数字测图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数字测图实习是《数字测图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数字化测图的实习,使学生熟悉从图根控制到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其目的与要求为: 1.熟练地掌握全站仪测量的操作技能。 2.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和外业数据采集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出图过程。 4.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南方CASS5.1)的使用。 二. 实习内容 1.实习任务 (1)导线控制测量。 (2)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 2.实习场地 根据数字化测图实习的具体情况,场地拟订在校实习实训基地某处。 3.实习内容 (1)实习前准备工作:实习动员,领取仪器、工具,全站仪操作练习。 (2)控制网的布设:搜集资料,测区踏勘、实地选点埋石。 (3)控制测量:导线平面控制测量的内外业工作,水准测量的内外业工作(或三角高程测量的内外业工作)。 (4)数字化图的测绘:测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测区内各种地物、地貌测绘,图面的编辑整饰,图边的拼接,检查验收。 (5)整理上交成果,编写技术总结和个人小结,实习考核。 47 三.时间安排(表z-1) 表z-1 时间安排表 序号 1 2 3 4 5 合计 四﹑实习组织 1.组织机构: (1)由教师、班长、学习委员组成实习领导机构,下设实习小组; (2)实习小组由五至六组成,设组长一人; (3)每日的外业实习工作由小组成员轮流当责任组长。 2.职责: (1)班长:检查全班各组考勤和各小组实习进度,协助解决实习有关事宜。 (2)学习委员:检查各组仪器使用情况,收集各小组的实习成果。 (3)组长:提出制订本组的实习工作计划,安排责任组长,全组讨论通过。负责本组仪器的保管及安全检查,收集保管本组的实习资料和成果。 (4)责任组长:执行实习计划,安排当天实习的具体工作,登记考勤,填写实习日志。注意做好准备。 责任组长如实记录实习日志。实习日志内容:当天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小组出勤情况。 实习组织工作由系主任全面负责,每班配备2-3名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每班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组5人左右,设组长1人,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五﹑实习工作要求 实习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有明确计划性;实习外业工作在校实习实训基地内开展,车辆和行 实习内容 三角高程导线控制测量 内业计算 数据采集与地形图编辑 地形图的整饰与分幅 整理总结 时间分配(天) 2 0.5 2.5 1 1 7 48 人干扰因素较多,实习工作以小组为单位,独立作业,工作强度大。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有高度组织纪律性,协调一致完成各项实习工作。 各小组根据实习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并执行。各小组实习工作计划可按实习基本过程和实习日历详细制定。 2.每位同学按小组安排,充分准备,认真完成当天工作。 3.遵守纪律和考勤制度。 4.注意安全,爱护仪器工具,防止事故。 5.协商一致,团结主动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六、实习内外业工作注意事项 1.实习中,学生应严格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要求”、“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以及有关实习室规则。 2.实习期间,小组组长应切实负责,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切不可单独追求实习进度。 3.实习中,应加强团结。小组内、各组之间、各班之间都应团结协作,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4.实习期间,要特别注意测量仪器的安全,各组要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仪器、工具。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按仪器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5.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旋,并复查。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后以及迁站前,一定要检查仪器与脚架的中心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守护在仪器旁,注意过往行人、车辆,防止仪器翻倒。若发生仪器事故,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隐瞒不报,严禁私自拆卸仪器。 6.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在测站上不得嬉戏打闹,工作中不看与实习无关的书籍和报纸。未经实习队允许,不得缺勤、不得私自外出和游泳,否则后果自负。 七﹑实习测量工作的技术要求 实习技术要求依据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49 7.1 一般规定 1、坐标系统采用天水市城建坐标系。 2、测图比例尺选用1:500。 3、地形图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途的需要,按表 z-2之规定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确定。 4、地形图符号注记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规定。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符号,由实习指导教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设计使用。 5、 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规格为50cm×50cm;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如:1:1000,10.5-21.5)。 表 z-2 基本等高距 单位:m 基本等高距 1:500 1:1000 1:2000 平 地 0.5 0.5(1.0) 1.0 丘 陵 1.0(0.5) 1.0 1.0(2.0) 山 地 1.0 1.0 2.0(2.5) 高 山 地 1.0 2.0 2.0(2.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以用图需要选用。 6、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7、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1/6基本等高距。 8、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z-3之规定。 表z-3 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 (图上mm) 地区分类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点位中误差 ≤0.5 ≤0.75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0.4 ≤±0.6 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2中规定值放宽50%。 9、地形图高程精度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z-4之规定。 50 表z-4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平地 ≤1/3 丘陵地 ≤1/2 山地 ≤2/3 高山地 ≤1 注: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3中规定值放宽50%。 7.2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宜在各级国家等级控制点、城市等级控制点和校区控制点下加密。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传统测图方法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z-5之规定;数字化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z-6之规定。 地形复杂、隐蔽以及城市建筑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并结合具体情况加大密度。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仪器安置、通视良好、视野开阔、便于测角和测距、便于施测碎部点的地方。要避免将图根点选在道路中间。图根点选定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作为标志;或用油漆在地面上画“⊕”作为临时标志并编号。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埋石点应选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并应做到至少能与另一个埋石点互相通视。 表z-5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m)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表z-6 数字化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m)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1:500 64 1:1000 16 1:2000 4 2 2 1:500 150 1:1000 50 1:2000 15 7.3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方法,不宜超过二次附合,图根导线在个别极困难的地区可附合三次。局部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交会点等方法,亦可以采用GPS测量方法布设。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z-7之规定。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边长可单程观测1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连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1测回,其它站水平角应分别测 51 左、右角各1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 表 z-7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平均 比例尺 边长 (m) 1:500 1:1000 1:2000 80 150 250 导线 全长 (m) 900 1800 3000 ≤1/4000 ≤±40n 1 Ⅱ级 单程观测 1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m) 方位角 闭合差 (″) 水平角 测回数(DJ6) 仪器类型 测 距 方法与 测回数 图根三角锁(网)的平均边长不宜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宜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传距角也不宜小于20°。线形锁三角形的个数不应超过12个。图根三角锁(网)的水平角,应使用DJ6级仪器并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1测回。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应归零。图根三角锁(网)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表z-8之规定。 表z-8 图根三角锁(网)的技术要求 仪器类型 DJ6 测回数 1 测角中误差 ≤±20″ 半测回归零差 24″ 三角形闭合差 ≤±60″ 方位角闭合差 ≤±40n 采用交回测量时,其交会角度应在30°~150°之间。前、侧方交会应有三个方向;后方交会(α+β+δ)不应在160°~200°之间。交会边长不宜大于0.5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点位应避免落在危险圆范围内。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平面位置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z-9之规定。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所测的图根点,不应再行发展,且一幅图内用此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30%。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或适当检测各点的间距;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校核。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0.2mm。 表z-9 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项目 测距 测角 仪器类型 Ⅱ级 DJ6 方法 单程观测 方向法,连测两个已知方向。 测回数 1 1 1:500 200 - 最大边长 1:1000 400 - 1:2000 800 - 固定角不符值 - ≤±40″ 注:1 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 2 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只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距均为1测回,两组坐标较差不超限 时,取其中数。 52 图根三角锁(网)和图根导线均可采用近似平差。计算时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单三角锁坐标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1nt(mm)(nt为三角形个数)。线形锁重合点或测角交会点的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实量边长与计算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 7.4 图根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用图根水准、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GPS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用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定。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的闭合环,必须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使用不低于DS10级的水准仪(i角应小于30″),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线应往返测),估读至毫米。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z-10、表z-11之规定。图根水准计算可简单配赋,高程应取至厘米。 表 z-1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公里路线长度 (Km) 水准 仪的 型号 DS1 三等 6 ≤50 DS3 双面 水 准 尺 铟瓦 往 返 各一次 往 返 各一次 往 返 各一次 往 返 各一次 往一次 与已知 点联测 符合或 环 线 往一次 平 地 (mm) 山 地 (mm)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 12L 4n 四 等 10 ≤16 DS3 双面 20L 6n -- 五 等 15 -- DS3 单面 往一次 30L 注: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n为测站数。 表 z-11 水准测量测站限差 等 级 四 等外 视线长度 m 80 100 前后视距差 m 5 20 前后视距累积差 m 10 100 黑红面读数差 mm 3 4 黑红面高差之差 mm 5 6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控制点上,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图根点垂直角可单向观测 53 1测回,变换棱镜高度后再测一次;独立交会点亦可用不少于三个方向(对向为两个方向)单向观测的三角高程推求,其中测距要求同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z-12之规定。 表z-12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中丝法测回数 仪器类型 经纬仪 三角高程测量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对向 1 单向 2 指标差较差 垂直角较差 (″) 对向观测高差、单程两次高差较差 (m) 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 (m) 附合或环形闭合差 经纬仪 三角高程测量 ≤≤25 ≤0.4×S ≤0.2×HC 0.1HCnS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DJ6 1 40D 注:1 S为边长(Km),HC为基本等高距(m),nS为边数,D为距边边长(Km); 2 仪器高和目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 当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取至秒,高差应取至厘米。 7.5 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测图 数字测图开始前,应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检查和校正用于数字测图的仪器、设备等硬件和数字成图软件。 2 抄录控制点平面和高程成果,并将其存入全站仪。 3 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和完好情况。 4 拟订作业计划。 7.5.1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 1、传统测图要求 大比例传统地形测图可选用大平板仪、经纬仪配合半圆仪法等方法进行。 传统测图时,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等进行。仪器的安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2)以较远的一点标定方向,其它点进行检查。采用经纬仪测绘时,其角度检测值与原角值 之差不应大于2′。每站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采用经纬仪测图时归零差不应大于4′。 54 (3)检查另一测站点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 传统测图时,地物点、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应符合表z-13之规定 表z- 13 碎部点的最大视距长度 m 最 大 视 距 长 度 比 例 尺 地物点 1:500 1:1000 1:2000 - 80 150 地形点 70 120 200 注:1 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建成区和平坦地区以及丘陵地,地物点的距离应采用皮尺量距或电磁波测 距,皮尺丈量最大长度为50m; 2 山地、高山地地物点最大视距可按地形点要求。 2、数字测图要求 数字测图时,碎部点坐标可采用极坐标法、量距法、交会法等,碎部点高程宜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碎部测量与图根测量可同时进行或分开进行。 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坐标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仪器高、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采用绘草图的数字化成图系统,应在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 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记至秒,距离应读记至毫米。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z-14之规定。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及时补测错漏数据,超限的数据应重测。 数据文件应及时存盘,并做备份。 表 z-14 碎部点的最大测距长度 m 比 例 尺 地物点 1:500 1:1000 1:2000 160 320 600 地形点 300 500 800 最 大 测 视 距 长 度 3、地形测图基本要求 传统测图时,测绘地物、地貌应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应在现场完成。 55 测图过程中应认真进行自检自校。每测站工作完毕后,应对照实地检查地物地貌是否表示完整,是否有遗漏,综合取舍是否恰当。 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为首曲线。从零米算起,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一根计曲线,并在计曲线上注明高程,字头朝向高处,但需避免在图内倒置。山顶、鞍部、凹地等不明显处等高线应加绘示坡线。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可测绘间曲线。城市建筑区和不便于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 高程注记点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宜符合表z-15之规定。 (2)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 水崖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3)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屋墙基脚和相应的 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地面倾斜变换处。 (4) 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 表z-15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m) 比例尺 高程注记点间距 1:500 15 1:1000 30 1:2000 50 地形原图铅笔整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物、地貌各要素,应主次分明、线条清晰、位置准确、交接清楚。 (2) 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书写应清楚整齐。 (3) 各项地物、地貌均应按规定符号绘制。 (4) 各项地理名称注记位置应适当,并检查有无遗漏或不明之处。 (5) 等高线须合理、光滑、无遗漏,并与高程注记点相适应。 (6) 图幅号、方格网坐标、测图者姓名及测图时间应书写正确齐全。 7.6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 地物、地貌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地 56 形图图式》GB/T7929-1995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之规定: (1) 各级测量控制点均应展绘在原图板上并加注记。水准点按地物精度测定平面位置,图上应表示。 (2)测绘居民地和垣栅。居民地按实地轮廓测绘,房屋以墙基为准正确测绘出轮廓 线,并注记建材质料和楼房层次,依据不同结构、不同建材质料,不同楼房层次等情况进行分割表示。1:500、1:1000测图房屋一般不综合,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1:2000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居民区内的次要巷道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可不表示,天井、庭院在图上小于6mm以下的可综合,房屋层次及建材根据需要注出。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时可用直线连接。道路通过散列式居民地不宜中断,按真实位置绘出。 城区道路以路沿线测出街道边沿线,无路沿线的按自然形成的边线表示。街道中的安全岛、绿化带及街心花园应绘出。 依比例尺表示垣栅,准确测出基部轮廓并配置相应的符号,不以比例尺的垣栅测绘出定位点、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 街道的中心处、交叉处、转折处及地面起伏变化处,重要房屋、建筑物基部转折处,庭院中,各单位的出入口等择要测注高程点,垣栅的端点及转折处也要择要测注高程点。 (3)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测绘包括矿山开采、勘探、工业、农业、科学、文教、卫生、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以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出轮廓,配置相应的符号并根据产品的名称或设施的性质加注文字说明;不以比例尺表示的设施应准确测定定位点、定位线的位置,并加注文字说明。 凡具有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设施应测注高程点,入井口、水塔、烟囱、打谷场、雷达站、水文站、岗亭、纪念碑、钟楼、寺庙、地下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等。 (4) 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指示目标、确定位置的重要依据,必须准确测定位置。独立地物多的地区,优先表示突出的,其余可择要表示。 (5)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所有的铁路、有轨车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车站及附属建筑物、隧道、桥涵、路堑、路地、里程碑等均需表示。在道路稠密地区,次要的人行道可适当取舍。铁路轨顶(曲线要取内轨顶)、公路中心及交叉处、桥面等应测取高程注记点,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公路及其他双线道路在大比例尺图上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若宽度在图上小于0.6mm时, 则用半比例尺符号表示。公路、街道按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 2 57 砾石、硬砖、沙石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辅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离。出入山区、林区、沼泽区等通行困难地区的小路,以及通往桥梁、渡口、山隘、峡谷及其特殊意义的小路一般均应测绘。居民地间应有道路相连并尽量构成网状。 1:500、1:1000测图铁路依比例尺表示铁轨轨迹位置,1:2000测图测绘铁路中心位置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电气化铁路应测出电杆(铁塔)的位置。火车站的建筑物按居民地要求测绘并加注名称。车站的附属设施如站台、天桥、地道、信号机、车档、转车盘等均按实际位置测出。 公路按其技术等级分别用高速公路、等级公路(1—4级)、等外公路按实地状况测绘并注记技术等级代码。国家干线还要注记国道线编号。等级公路应注记铺面宽和路基宽度。道路在同一水平高度相交时,中断低一级的道路符号,不再同一水平相交的道路交叉处应绘以桥梁或其他相应的地形符号。 桥梁是联结铁路、公路、河运等交通的主要纽带,正确表示桥梁的性质、类别,按实地状况测绘出桥头、桥身的准确位置,并根据建筑结构、建材质料加注文字说明。 正确表示河流、湖泊、海域的水运情况。码头、渡口、停泊场、航行标志,航行险区均应测绘。 对铁路、公路、大车路等道路图上每隔10cm—15cm及路面坡度变化处应测注高程点。桥梁、隧道、涵洞底部、路堑、路堤的顶部应测注高程,路堑、路堤亦要测注比高。当高程注记与比高注记不以区分时,在比高数字前加“+”号。 (6) 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正确测绘管线的实地定位点和走向特征,正确表示管线类别。 永久性电力线、通信线及其电杆、电线架、铁塔均应实测位置。电力线应区分高压线和低压线。居民地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 地面和架空的管线均应表示,并注记其类别。地下管线根据用途需要决定表示与否,但入口处和检修井需表示。管道附属设施均应实测位置。 (7) 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海岸、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池塘、沟渠、泉、井及附属设施等均应测绘。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所形成实际痕迹线为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塘等水压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为准。高水界按用图需要表示。溪流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沟渠宽图上大于1mm(1:2000测图大于0.5mm)的用双线表示,小于1mm(1:2000测图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表示固定水流方向及潮流向。水深和等深线按用图需要表示。干出滩按其堆积物和海滨植被实际表示。水利设施按实地状况、 58 建筑结构、建材质料正确表示。较大的河流、湖、水库、按需要施测水位点高程及注记施测日期。河流交叉处、时令河的河床、渠的底部、堤坝的顶部及坡脚、干出滩、泉、井等要测注高程,瀑布、跌水测注比高。 (8)境界的测绘。正确表示境界的类别、等级及准确位置。行政区划界有相应等级政府部门的文件、文本作依据。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界应表示,乡(镇)界按用图需要表示。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符号,但需同时注出各级名称。自然保护区按实地绘出界线并注记相应名称。 (9)地貌和土质利用等高线,配置地貌符号及高程注记表示。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正确显示地貌形态时加绘间曲线,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天然和人工地貌形态,需配置地貌符号及注记。居民地中可不绘等高线,但高程注记点应能显示坡度变化特征。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在70°以下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宜表示为陡坎并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在图上投影大于2mm以上实测坡脚,小于2mm时,测注比高,当比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不表示。梯田坎较密若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10mm时可适当取舍。断崖应延其边沿以相应的符号测绘于图上。冲沟和雨裂视其宽度按图式在图上分别以单线、双线或陡壁冲沟符号绘出。 等高线如遇路堤、路堑、建筑物、石坑、断崖、湖泊、双线河流以及其他地物和地貌符号时应间断。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应注意区分沼泽地、沙地、岩石地、露岩地、龟烈地、盐碱地。 (10)植被。应表示出植被的类别和分布范围。地类界按实地分布范围测绘,在保持地类界特征前提下,对凹近凸出部分图上小于5mm可适当综合,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坡坎等)重合或接*行且间隔小于2mm时地类界可省略不绘,当遇境界、等高线、管线等符号重合时,地类界移位0.2mm绘出。 耕地需区分稻田、旱地、菜地及水生经济作物地。以树种和作物名称区分园地类别并配置相应的符号。林地在图上大于25cm以上的须注记树名和平均树高,有方位和纪念意义的独立树要表示。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1:500测图2mm)以上用双线表示。在同一地段内生长多种植物时,图上配置符号(包括土质)不超过三种。田角、田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均需测注高程。 (11)注记。地形图上应对行政区划、居民地、城市、工矿企业、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等地理名称调查核实,正确注记。注记使用的简化字应按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规定执行。图内使用 59 2 的地方字应在图外注明其汉语拼音和读音。注记使用的字体、字级、字向、字序形式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执行。 八、成果整理及实习报告编写 (1)实习成果的整理 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修记录在测量手簿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图形编绘在cass测图系统下完成。实习结束时应对成果资料进行编号,主要的资料有:控制网选点图;图根控制点点之记;测量观测手簿记录;平差报告;图根控制点测量坐标成果;外业草图;数字地形图; 自检、互检和专人检查误差计算原始数据等。 (2)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的总结,编写格式和内容如下: ① 封面注明实习名称、地点、起止时间、班级、组别、编写人及指导教师姓名。 ② 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③ 实习内容:实习项目、测区概况、作业方法,技术要求,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本人完成的 工作及成果质量。 ④ 介绍实习体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对本次实习的意义和建议。全文不得少 于2000字。 5.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地形图的检查包括自检、互检和专人检查。在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之后,即可予以验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 九、应提交的实习成果 1.每小组上交成果: (1)控制网选点图; (2)各种外业观测的原始数据; (3)导线测量成果。 2.个人上交成果 (1)控制点点之记; 60 (2)数字地形图; (3)实习报告。 十、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实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2)实习成绩评定主要依据: ① 实习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爱护仪器工具情况。 ② 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作业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③ 手簿、计算成果和成图质量,主要包括:手簿和各种计算表格是否完好无损,书写 是否工整清晰,手簿有无擦拭、涂改,数据计算是否正确,各项限差、较差、闭合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地形图上各类地物、地形要素的精度及表示是否符合要求,文字说明注记是否规范等。 ④ 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实习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编写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等。 (3)在实习期间,学生如有下列情况,指导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理: ① 实习中无论何种原因发生摔损仪器事故,其主要责任人的实习成绩降1~2个档次。 ② 实习在中凡违反实习纪律;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三分之一;发生打架事故;私自离校回家;未交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抄袭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等,实习成绩均为不及格。 (4)必要时,实习指导教师可采用口试、笔试或仪器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小组的评定结果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所交成果资料的质量、实习总结的编写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考核,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 61 附表一 校园GPS控制测量坐标成果表 点名 G016 G011 G005 G006 G020 G021 G007 G008 G012 G013 G014 C047 G015 G017 G018 G019 G022 G023 G025 G024 G026 G027 C048 G009 G010 C037 C038 G028 G029 G030 G031 G004 G001 G002 G003 62 X坐标(m) Y坐标(m) 817804.041 583579.673 817565.657 583467.019 817533.543 583368.967 817558.660 583240.964 818156.679 583248.917 817957.706 583157.359 817590.530 583134.657 817290.924 583328.510 817503.238 583728.110 817465.890 583978.746 816886.679 584079.538 815443.904 584987.094 816543.883 583932.127 818004.683 583950.485 818416.507 583618.349 818123.298 583468.285 817571.519 582854.755 817573.414 582770.112 819042.289 582799.334 819049.671 582918.440 818349.514 583388.081 818121.300 583454.205 815315.883 585128.402 817376.957 583434.045 817656.116 583331.536 818548.082 583225.647 818282.270 583336.771 818080.358 583211.009 817906.794 583514.735 817893.722 583281.131 817835.512 583084.257 817697.863 582995.644 817857.679 583307.658 817905.106 583188.691 817734.218 583111.003 H(m) 1147.062 1155.106 1170.944 1178.131 1148.845 1153.626 1182.095 1189.732 1152.838 1155.780 1168.637 1180.003 1173.449 1147.201 1141.364 1148.040 1167.064 1177.686 1142.072 1136.562 1145.553 1147.221 1184.458 1177.410 1165.992 1141.547 1147.718 1151.107 1146.760 1154.788 1155.813 1157.572 1154.831 1155.150 1156.885 备注 附表二 校园二级控制测量坐标成果表 点名 TE02 TE03 TE04 TE05 TE06 TE07 TE08 TE09 TE10 GP01 TE01 TE11 TE12 TE13 TE14 TE15 TE16 GP04 TE17 TE18 TE19 TE20 GP02 GP03 X(m) Y(m) H(m) 1154.848 1154.829 1154.762 1154.870 1154.890 1154.878 1154.849 1154.916 1155.014 1154.831 1154.815 1154.851 1155.431 1158.744 1159.144 1161.721 1162.064 1157.567 1157.337 1156.838 1155.854 1156.323 1155.150 1156.885 备注 817858.649 583317.626 817868.812 583311.832 817880.779 583312.480 817896.834 583309.728 817911.107 583301.511 817919.256 583292.838 817924.732 583282.805 817927.810 583271.281 817915.293 583222.449 817857.679 583307.658 817848.338 583311.142 817777.006 583332.923 817762.298 583289.140 817719.911 583294.140 817702.086 583226.745 817670.911 583077.347 817671.752 583029.146 817697.863 582995.644 817738.492 583016.698 817750.956 583094.160 817835.335 583083.733 817803.643 583204.342 817905.106 583188.691 817734.218 583111.003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