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二次函数-教案

2020-10-28 来源:独旅网
《2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是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基础上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初等函数。二次函数模型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好二次函数,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前提。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整体上不如七八年学生爱积极发言,比较沉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

验。

2、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二次函数关系,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你能举出一次函数的实际例子吗? 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一次函数的概念,温故而知新,为研究二次函数作铺垫。 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一:

用适当的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 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么它的面积y是多少?

(2) 长方体的长和宽均为x,高为8,求它的表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有一个玩具厂,如果安排装配工人15人, 那么每人每天可装配玩具190

个;如果增加人数,那么每增加1人,可使每人每天少装配玩具10个。问:增加多少人才能使每天装配玩具总数最多?玩具总数最多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抢答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经历探索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体验。 活动二:

根据学生给出的函数关系式,教师提问: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给出的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般形式表示上述三个函数表达式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种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

经化简后都具有y=ax²+bx+c 的形式. (a,b,c是常数) 教师板书:我们把形如y=ax²+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

1 / 3

数,其中x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活动三:小试身手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2+2

1(2)y=x+x

2(3)y=(x−2)(x−3)

(4)y=(x−1)−x2

2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圆的面积y( cm2)与它的半径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写出圆的周长y( cm )与它的半径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3)正方形的边长为5,如果边长增加x,那么面积增加y,写出y与x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函数概念题,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 活动四:

例1: 关于x的函数

y=(m+1)xm2−m是二次函数, 求m的值.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中二次项系数a≠0的理解 活动五:开动脑筋

问题:是否任何情况下二次函数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都是任意实数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 教师总结:

当二次函数表示某个实际问题时,还必须根据题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学生小组交流下面问题中,如何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小组代表发言)

有一个玩具厂,如果安排装配工人15人, 那么每人每天可装配玩具190个;如果增加人数,那么每增加1人,可使每人每天少装配玩具10个。问:增加多少人才能使每天装配玩具总数最多?玩具总数最多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并初步了解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活动六:能力提升

例2:要用长20米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设连墙的一边为x米, 矩形的面积为y平方米,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y关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平行于墙一面留出1米宽的门, 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问题,获得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的体验,问题不断深入,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获得实际问题中确定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2 / 3

三、 巩固训练: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五、 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4 1-4题

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二次函数的其它定义 六、 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