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济廉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3年第9期
文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吴济廉
保护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极其重要。中学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通过调查发现,75%以上的学生认为虽然各门课程都渗透了环境教育,但应该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65%的学生认为还需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该更加灵活多样。
另据资料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强,但很少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知行”不一。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元化、动态化等特点,因而有利于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具有以下优越性:
1.使环境教育更具开放性。通过活动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弥补环境教育的相对封闭性。
2.使环境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重在参与,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做到亲力亲为。
3.使环境教育更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使环境教育更具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新情景、新问题,在开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实施环境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纵观实际教学情况,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存在六大问题:
1.以学科教育形式教“环境知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秩序井然地坐在座位上,教师按照传统步骤授课:上课、复习、导入、阅读资料、提问、讨论、归纳总结,或是将准备好的环境知识打包后直接呈现出来,文字、图片、视频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成了放眏员,学生成了观众。
如在进行“臭氧层空洞问题如何解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用大量资料反映臭氧层空洞的原因、后果及措施。期间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仍然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资料予以回答。
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没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以致出现“旧瓶装新酒”的现象。
2.教师包办与放任自流并存
这是开展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两种主要倾向,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为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部分教师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就可以任学生自行研究,步入了放任自流的误区。教学活动中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启发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3.主题活动走马观花
部分教师精心准备,教学环节一应俱全——确立主题、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展示成果、总结评价……但每一个环节都是“走马灯”似的一晃而过。
比如有教师在实施“为什么我市的天空总是灰色的”这一主题时,情景导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等各个环节平均分配时间,每个环节都是5~10分钟左右,学生参与的时间很短。常规课应有重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同样也要突出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
4.学校、家庭、社会认识不一致
有的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由于缺乏评价环境教育好坏的合理机制以及受高考的影响,其他科目挤占实践活动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课程安排表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了摆设。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课外活动的视野,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仅凭一个甚至几个教师的组织仍有点力不从心。安全问题也偶有发生,许多学校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一票否决所有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家长也因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而拒绝让孩子参加。
再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调查走访、亲临现场、举办专题讲座,但社会各界配合度不高,导致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5.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范围有限
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程,但仍有教师仅仅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传授环境知识,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流程不求变通、缺乏新意,学生缺乏亲身体验,活动场所局限于学校,甚至只是狭小的课堂。学生鲜有走出校门的机会,亲近、了解自然也成为奢谈。
6.活动开展随意,忽视课程的常态实施
一些学校过分重视宣传效应,把公开课变成了作秀课,由骨干老师执教,全体组内老师备课,专业人员制作课件,甚至替学生制作展板等。公开课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随意占用,课外时间也被各科作业挤占殆尽。如果不是应付检查和向外宣传展示,少有教师愿意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课外活动。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培训师资,提高活动能力
加强新课程培训,采取自学、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理念。
学校领导带头学习,从思想上支持综合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开放思想,大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和工厂。还应在资金上支持,给予活动奖金等。
2.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以学科渗透为主的环境教育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如:
①开设环保专题教育活动,整合学科教育资源,引导、鼓励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②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抓住校园环境中的各种契机进行环境教育。
③开展丰富多样的环境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比如制作环境手抄报,参加各种环境活动比赛、观看环保电视节目、撰写环保小论文、制作环保作品等。
④与其他学科一起开展活动,比如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多个学科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加强沟通、赢取支持
精心设计每次活动,活动具体实施责任到人,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聘请社区热心环保的专家及社会人士协助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确保安全。
活动开展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沟通,比如给家长写信、使用“家校通”平台、召开家长会等,使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联系企业相关领导,说明活动意义,使其愿意提供帮助。
4.完善评价机制,激励方式多样化
将环境教育设为必修课,并保证课外活动时间,在考试中有所反映,或者评选“学科带头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评价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制定规章制度,使活动常态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课时、资金供给,减少教师无故缺课、挤占课时的现象,坚持每月上报活动记录,及时对活动效果进行测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