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2023-03-01 来源:独旅网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整理/罗化清)

【考点解读】

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情节概括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简明扼要地表述,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常见题型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技法点拨】

一、一般技法 1.要素整合法。

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找出来后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要素联结起来。此法适用于概括全文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关键词分析法。

所谓关键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内容或语段大意的方法。因为关键词通常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它也就把握住了文义。

3.标题归纳法。

所谓标题归纳法,就是用精炼的文字浓缩较大的篇幅,做到言简意赅。此法可用于归纳文章的故事情节或并列叙述的几件事。

二、适用套路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套路一: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本套路主要应对一句话概括情节,或者字数要求在20字以内的试题。

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首先,先找到故事的主语——人物,这是概括情节的起点,也是能正确答题的关键。如果对故事主语不能明确判断,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线索,二是文章标题。其次是判断事件——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主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套路二: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本套路主要应对没有特别明确的字数限制,或者文章情节比较复杂的试题。

答题技巧:(1)情节的划分。划分情节要看过渡。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2)情节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阅读训练】

一、(2017·兰州市)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 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虽然还不是早上,但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足以让我明白我不是在做梦。我13岁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说道,“是一匹马。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别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极。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 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作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这匹马可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了。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收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他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我看着穆拉德。穆拉德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把马牵回了旧谷仓。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考点训练】 ①私藏白马——② ——③ ——④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⑴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

⑵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

3.小说开头部分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为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6分)

4.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肯定的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5.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或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字数在50字左右。(4分)

二、(2017·聊城市)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

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5期,有改动)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考点训练】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4分)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三、(2017·达州市) 少年的月夜(张 叶)

①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搞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形了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对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下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去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天哪!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多危险啊!你看这猪圈,这粪池!掉下去可就完了!”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长癌症。妈妈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考不好。”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还有时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

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起老高了,照着小院对过那片亮洼洼的菜畦。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可是妈妈说,平板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蛐蛐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选自金羊网,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考点训练】

2.本文用少年的月夜为题,简洁、新颖。结合全文,说说乐乐,阿保心中的“月亮”到底是什么?(2分)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阿保觉得城市的灯很“神奇”?

5.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问题。(3分)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一系列问题。

假如你是文中的阿保,你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你怎样的关爱,谈谈你的想法。 四、(2017·荆州市) 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2期,作者:刘心武,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2分)【考点训练】 那天: 第二天: 2.小说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是: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3.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2分)

4.第③段写到“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3分) 5.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响莲: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_ 五、(2016·泰州市) 会走路的花(毕 亮)

①我在昭苏高原垦区住了四年,见了四年昭苏的云起云落。当我意识到昭苏的云是一道风景时,我已经快要离开了。

②昭苏的云每时是不同的,常常让我应接不暇,让我的笔尖落在纸上,凌乱不堪。而昭苏的云有时也是凌乱的。凌乱只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地上的人的观感,说不定他们正在汇聚,向雨水即将落下的地方靠拢,给亟需雨水的干涸土地来一场透彻的漫灌,让需要的土地都湿润,让这片土地上的牧草都能喝到水,让麦子和油菜在该有雨时就会落雨。

③高原上的人,大多都可以分辨出哪一片云可以下雨,甚至下在什么地方都心知肚明,比天气预报都准确。他们抬头看看云,再看看天,用手一指,喏,山那边有雨,还不小呢。有一回我正巧路过落雨的地方,算是去验证,结果当然准确无比。这是在昭苏高原生活多年的经验积累吗?

④在昭苏高原,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

⑤有一年的雨水真是多。看见云就是雨。雨说下就下,有时滴下几滴就停了;有的时候下得没完没了,许多人就会喝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走在雨水中,就像是麦地里的麦子在风雨中被吹的样子。

⑥雨停了,云还在。

⑦乌鸦似乎和雨水相约而来。雨水多的年成,乌鸦也特别的多。我在昭苏生活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乌鸦在高原周围绕来绕去,到处都是乌鸦的影子和声音,在空旷的草原听着乌鸦啼鸣,丝毫没觉得疹人,草原实在太安静了。不光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乌鸦,那些在高原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军垦也见得不多。夏天的清晨或者晚饭后的黄昏在漫步时,就常听到他们在讨论乌鸦之多,带着许多地方口音的老人,走在高原的路上,云跟在他们身后,默默看着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云跟在他们身后,不断地看着他们往更远的地方走

去也无能为力。

⑧乌鸦并不是一直都在空中,更多时候都停在树上,树是老军垦们初来高原的五六十年代栽下的。五六十年过去了,树上停歇的乌鸦和落下的叶于一样多吧。乌鸦也并不是一直歇在树上,天气正热的正午,他们会成群地落在草地上,喝草地喷灌、滴管洒到地上的水,也会踱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草地上,绿色就成了点缀,这时候再抬头看天上的云,黑白相映。乌鸦们在草地上不会待得太久,就会一齐飞走,几乎和云层相碰。

⑨乌鸦飞走了,云还在。 ⑩云一直都在。

⑪云在许多人的手机和视线里。我的手机里、电脑里就存着近千张昭苏的云。上班路上,散步路上,去连队的路上,看到云漫不经心地在天上飘啊飘,就拿出手机随便拍几张,随手发到微信朋友圈,引起的赞和评论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这是我生活中的云,再普遍不过了,完全无须大惊小怪。当越来越多的人评论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干净清澈的云时,我才慢慢意识到,生活在这里我是幸福的。不用为空气担忧,也无须担心喝的水,吃的菜蔬和粮食。

⑫当工业文明发展到许多人随手可以用智能手机记录下每时每刻云的不同姿态,也让许多人想看一片没有杂质的云而不得,许多人从出生就未见过蓝天,更未见过诗句中的白云万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真的只成了一句歌词。

⑬当我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云,苦闷于无法描述时,有一天在一家哈萨克人的切面店里买鲜面,店主五岁的女儿正拉着她妈妈的衣角说:“妈妈,快看,会走路的花。”她的手指的正是天上在移动的云群。我知道,这一刻,她是天生的诗人。

1.阅读全文后,请以“云”为陈述对象概括文中关于云的“风景”。(6分)

① →② →云与鸦黑白相映→③ →云是“会走路的花”。【考点训练】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文章以“会走路的花”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我\"面对不同的云无法描述的情形,文章结尾呼应了这句话。 B.“云一直都在”独立成段,与第⑥⑨段一样,只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

C.第⑩段朋友圈的反应与“我”的“随便”“随手”形成反差,突出昭苏的云干净清澈的美。

D.文章第⑫段作者由昭苏的云引发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4.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有“云”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它们各自运用的手法和作用。(6分)

【链接】材料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材料二 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惶失措。(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

一、(2017·兰州市)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1.② 约我骑马 ——③ 拒不还马 ——④ 归还白马

2.⑴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情景。(答出心理的,给1分;答出具体内容的,给1分)

⑵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答出心理的,给1分;答出具体内容的,给1分)

3.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言之成理即可)

5.示例:此时,穆拉德红着脸,低着头,悄悄来到了父亲身边,在父亲耳边低语着什么……

(内容合情合理,给2分;语言简洁明了,给2分) 二、(2017·聊城市) 香椿的味道

1.扒香椿 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放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说明:本题4分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3分) 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4分)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全分)

6.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说明:本题4分。 三、(2017·达州市) 少年的月夜

1.小长假去乡下玩耍的城里孩子乐乐和农村留守儿童阿保经过几天短暂相处后建立了深厚感情。(2分)

2.月亮:乐乐心中的月亮可能是指农村新奇的趣事,与阿保相处的快乐。阿保心中的月亮可能指爸爸妈妈尽快挣很多钱回来,将来送自己去国外读书,(希望爸爸妈妈尽快挣钱回来)去看看美丽的城市,以及能给自己买一个心爱的平板电脑。(2分)

3.觍:觍的意思是厚着脸皮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六岁孩子的天真、幼稚可爱在母亲面前撒娇的情状;(1分)贱兮兮:运用反语,写出了乐乐天真无邪、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的撒娇其实是让父母内心充满了喜悦,表现了父母对乐乐的疼爱之情。(1分)(共2分)

4.画线句运用了对话和心理描写。(1分)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表明乐乐向往农村生活;(1分)阿保觉得城市的路灯很神奇,表明阿保向往城市生活。(1分)(一共3分)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生活学习安全身心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3分)

四、(2017·荆州市) 蹬 布

1.那天: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

第二天: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2.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是: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答对一空给1分,共2分)

3.妈妈是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爸爸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4.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不乘公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

5.响莲: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_示例:爸爸,一想到你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您胳膊上吊着绷带,蹬得那么用力,那么困难。那时候,你们从不在我面前提起生活的艰难,其实,我都懂。您和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委屈我,谢谢您!(答题要领:有细节,有情景,有情感) 五、(2016·泰州市) 会走路的花(毕 亮)

1.①乱云汇聚 ②云雨交加 ③白云映蓝天 解析:此题属“概括内容”题,解答此类题时先给全文分段,然后提取关键词,注意按题目要求的格式——以“云\"为陈述对象组织答案。①中“乱”和“汇聚”来自第2小节,3、4、5三小节写了云和雨,组织答案时就说“云雨交加”,11、12写蓝天白云,就说“白云映蓝天”。

2.(1)“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手法】说明云很低【内容】,“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效果】,“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内容】。

(2)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比喻为“会走路的花”,形象地写出了云的美丽和动感。②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云。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我”对云的喜爱,对昭苏的热爱的情感。③表达了对那些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老人的敬意的情感。

解析:第(1)题属“欣赏语言”题。赏析语言可从句子的修辞、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及表现的内容、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有时是哲理)、与上下文的关系(照应、铺垫、过渡)等方面思考。 第(2)题属“题目作用”题。文学作品的题目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蓝皮书》相关内容是这样表述的:内容方面①点明中心,寄托作者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或提示主题的关键;②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或描写的对象;④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⑤具有象征意义。⑥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结构方面⑦是本文的线索;⑧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⑨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展开情节,前后呼应。(10)对比讽刺,强化效果。请注意答案中的关键词,看蓝皮书相关的话有无讲到。

解析:判断题各选项侧重点不同,属于综合性的题目。就B选项来讲,这是“段落作用”题,段落作用题,几乎全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思考(参见“知识清单”相关表述)。从结构上看,“云一直都在”在行文中起过渡作用,但这句话独立成段还有内容和感情上的表达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人格,用云象征把青春和子孙奉献给高原垦区的人们;材料一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乌云象征了黑暗的反动势力,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写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材料二中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乌云表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写暴风雨作铺垫,进而表现人物的命运的悲惨。

解析:此题属“鉴赏技巧”题,涉及到的写作技巧有“拟人”“象征”“环境描写”,对相关手法的好处和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一点分析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