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做家校协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020-07-26 来源:独旅网
责任编辑包俊莉E-mail:jsjyxljk@21cn.com做家校协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崔景贵立足教育改革新时代,面对“00后”青少年的新特征,学校与家庭唯有在心理教育目标、理念和行动等方面用心携手,科学建构协同协作的新格局,才能助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优质化、内涵式的新发展。要注重引导教师和家长在全员育心、人人有责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要遵循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征和新问题,贴近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新实际,帮助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成长的新潜能与新优势,读懂学生心理世界的新矛盾与新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切实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性。要以“助人自助、阳光心灵,心理育人、幸福成长”为主旨,以积极型、发展性和自助式心理教育为主导,重点关注积极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心理能力,培养健康快乐、和谐幸福的现代“心理人”。要善于汲取现代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及时运用积极心理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技能,切实改变教师和家长“孩子有问题再辅导,没有问题就不用麻烦”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学生创设健康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家长自主加强学习和观察,通过专题座谈、个别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归纳一线教师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困惑与症结,整理最受家长关注的学生心理问题,努力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和家庭开展心理教育形式多样,可以采取团体辅导、情境角色扮演、校园(课堂)心理剧、专题辅导讲座等。可以综合考虑并灵活运用班级心理教育活动设计或心理主题班会、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个案辅导(咨询)、亲子(师生)心理游戏等,切实提高家校协作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要加强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着力建构以学校心育为主体、家庭心育为基础、社会心育为依托的一体化“心理育人”新格局。要主动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时空上的分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各因素的互补作用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聚合融合效应,形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分担又互动联动的强大合力,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化”“学校和家庭教育心理学化”,避免深奥晦涩的理论阐述和知识介绍,突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策略,彰显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做得更加专业科学、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副院长、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视点心理健康二〇一八年八月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