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最后)

2023-09-04 来源:独旅网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 2 1.1 课程设计题目 .............................................. 2 设计资料 ...................................................... 2 设计内容 ...................................................... 4 2.结构选型 ....................................................... 4 楼盖的结构体系 ................................................ 4 2.2 结构构件布置 .............................................. 4 3.构件设计 ....................................................... 6 、B2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 6

1

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 8 梁〔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 12

2

4.参考资料 ...................................................... 16 5.小结与感想 .................................................... 17 6.感谢 .......................................................... 17

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学生:周世军 准考证号:250103200937 指导老师:邵永治

1.设计任务书 1.1 课程设计题目

杭州单向板楼盖设计。

1.2设计资料

1.2.1杭州天金宿舍楼4.500处楼盖建筑平面,见图1。

1.2.2楼盖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砼主次梁单向板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砖墙和钢筋砼内柱承重方案。

1.2.3墙厚240mm,板伸入墙体〔其中主梁搁置处120mm,次梁搁置处6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纵墙在主梁端部处有外伸扶壁130×370mm,主梁搁置长度370mm。柱截面300×300mm。

1.2.4荷载

楼面恒载:楼面用40厚1:3水泥砂浆抹面,梁、板下面和梁侧用20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载: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4.0KN/㎡。

混凝土:用C25级。

钢筋:直径≤10mm,用HRB335级钢,直径≥12 mm用HPB235级钢。

2

1.3.1按建筑平面图进行单向板主次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绘出草图,并附计算书。

1.3.2按所选定的结构平面布置进行楼盖的结构设计: 〔1〕核算钢筋混凝土内柱的截面尺寸〔层高为4.5〕。 〔2〕确定主梁、次梁、板的截面尺寸,并进行设计计算。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的配筋图〔只画板的配筋平面图,因为对称,可只画1/4楼盖平面;次梁配筋图〔包括次梁的立面图、各跨中各支座边载面配筋图〕;主梁配筋图〔包括主梁立面图、抵抗弯矩图、纵向钢筋放样图,各跨中和各支座边截面配筋图〕。

施工图要求按适当的比例匀称地安排在图上,可用电脑CAD制作,图右下角部要写施工说明,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级别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结构体系

经比较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单向板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墙砖和钢筋混凝土内柱承重方案。

2.2 结构构件布置

2.2.1主、次梁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7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分别为2.4m、2.3m,l 02 /l

01=6/2.4=2.5,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2.2.2板厚取值〔B1、B2〕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h≧l/40=2400/40=60mm,按民用房屋楼面构造要求h≧60,取板厚h=60mm。

次梁〔L1〕截面高度应满足:h= l 0/18~l 0/12=6000/18~6000/12=334~500mm,取h=450mm;b/h=1/2-1/3,取b=200mm。

主梁〔L2〕截面高度应满足:h= l 0/15~l 0/10=7000/15~7000/10=467~700mm,取h=650mm;b/h=1/2-1/3,宽度取b=250mm。

2.2.4结构布置图〔见图2〕

5

3.构件设计

B1、B2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3.1.1 B1、B2剖面及计算图

根据本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主梁搁置方向为120mm,次梁搁置方向为60mm。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如下:

中间跨:l 0 = ln=2300-200/2-200/2=2100mm

边跨:l 0= ln+h/2=2400-100-120+60/2=2210mmn=2230mm,两者取小值:取l0=2210mm

因跨差〔2210-2100〕/2210×100%=4.98%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见图4:

6

3 荷载计算

1、B1、B2的恒荷载标准值

4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 4×20=0.8KN/㎡ 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 6×25=KN/㎡ 20mm厚的混合砂浆 0.02×17=0.34KN/㎡ 小计: KN/㎡

2、 KN/㎡

KN/㎡,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B1、B2的 × KN/㎡ × KN/㎡ KN/㎡ KN/㎡

3.1.3 内力及配筋计算〔以下所有查表均出自武汉大学出版社《混凝土及砌体结构》[2004年版]〕

板厚60㎜,h0=60-20=40㎜,b=1000。C25混凝土,查表得ƒc=N/㎜2,ƒt=N/㎜2,α1 =1。HPB235钢筋,ƒy=210N/㎜2,板内力及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 表1 B1和B2的内力及配筋计算

截 面 αm l 0〔m〕 M=αm〔g+q〕l 02 αs= M/α1ƒc bh02 ξ=1-√1-2αs 计算配筋〔㎜2〕 As=ξbh0 ƒc /fy B1 实际配筋 〔㎜2〕 B2 1 1/11 1 0.195 0.219 496 ф8@100 As=503 ф8@100 As=503 B -1/11 1 0.195 0.219 496 ф8@100 As=503 ф8@100 As=503 2 1/16 0.121 0.129 292〔234*〕 ф6/8@100 As=393 ф6@100 As=283 C -1/14 0.138 0.149 338〔270*〕 ф6/8@100 As=393 ф6@100 As=283 注:B2板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0.8。

计算结果说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As/bh=283/〔1000×60〕×100%=0.47%>ρmin=0.2%,故符合要求。

7

3.1.4 B1、B2的配筋图:

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又因l 02/ l 01>3,设计按沿短跨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故沿长跨方向应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距。综合以上两点要求,分布钢筋取ф6@200〔As=141㎜2〕。 为方便施工,嵌入墙处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及支座处受力钢筋统一采用网片式钢筋,取ф6@250。各板角另加双向5ф6,L=1200。

L1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

L1的剖面及计算简图:

8

根据本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250×650mm。计算跨度:

边跨:l 0= l n+b/2=6000-240/2-250/2+240/2=5875mm<1.025 l n=1.025×〔6000-250/2-240/2〕=5899mm,取l 0=5875mm

中间跨:l 0= l n =6000-250/2-250/2=5750mm

因跨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L1梁的计算简图见图7。

荷载计算: 1、恒荷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g:×2.3= KN/m

L1梁的自重: 0.20×(0.456)×25×1.2= KN/m L1梁的粉刷: 56)×2×17×1.2=0.318KN/m

小计 g=KN/m

9

2、活荷载(由板传来): q=5.50×2.3=KN/m 3、荷载总设计值: g+q=KN/m 内力及配筋计算: 1、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

2

M1=1/11〔g+ q〕l012=1/11××=KN·m 2MB=-1/11〔g+ q〕l 012=1/11××= KN·m 2M2=1/16×〔g+ q〕l 022=1/16××= KN·m 2MC=-1/14〔g+ q〕l 022=-1/14××=KN·m

剪力设计值:

L1梁的剪力计算

VA=0.45×〔g+ q〕l n1=0.45××=KN VBL=-0.6×〔g+ q〕l n1=-0.6××=KN VBr=0.55×〔g+ q〕l n2=0.55××=KN VC=-0.55×〔g+ q〕l 02=-0.55××=KN 2、配筋计算: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翼端计算宽度取b′f= l 0/3=6000/3=2000㎜;又因 b′f=b+sn=200+2100=2300mm,取小值b′f=2000㎜。截面钢筋按一排布置,h0=450-35=415mm,其中B、C支座采用双筋梁计算。

C25砼,fc=1N/㎜2,ft=1.27,钢筋采用HRB335,fy=300N/㎜2。箍筋采用HPB235钢,fyv=210 N/㎜2。

经判别,各跨内截面均为第一类T形截面,承受负弯距的中间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10

各截面强度计算见表2:

表2 L1的内力及配筋计算 截 面 αm 1 1/11 5875 B 2 1/16 5750 C -1/11 5875 -1/14 5750 l 0 M=αm〔g+q〕l 02 αs= M/α1ƒc bh02 或αs= M/α1ƒc b′fh02 ξ=1-√1-2αs As=ξbf′h0α1ƒc /ƒy As=ξbh0α1ƒc /ƒy 选配钢筋 - - 1 17 560 — 3Φ16 As=603 0.191 — 629 2Φ18+1Φ14 As= 11 362 — 2Φ16 As=402 0.140 — 460 2Φ18 As=509 计算结果说明: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原则;As/bh=402/〔200×450〕×100%=0.45%>ρmin׃t / ƒy×1.27/300〕×100%=0.19%,故符合要求。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截面尺寸复核:

hw=ho- hf′=415-60=355㎜ ,因 hw/b=355/200=1.785<4,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1×1×200×415=2KN>KN,故截面尺寸是满足要求。 cƒcbho=0.25×

1.27×200×390=KN>VA=KN,故应按> ƒcbho=64.97,300<h≤500,tbho=0.7×故S=200。

11

验算配箍率最小配筋率:

ρsv=nAsv1/bs=56.6/200×200=0.142%>ƒc/ƒyv=0.11%,满足要求。 L1的配筋图见图

L2梁〔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L2的剖面及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300mm×3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ln=l0+a/2+ b/2=7000-120-150=6730㎜ ln=168mm12

lo=1.025 Ln +b/2=1.025×6730+300/2=7048㎜,近似取lo=7050mm

L2的计算简图见图9。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19计算内力。

荷载计算

L2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为简化计算,将L2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考虑。

L1传来恒荷载: ×7.0=KN L2自重: 6)××25×1.2=10.18KN L2粉刷: [ 0.25+6〕×2]×0.02×2.3×17×1.2=1.58 KN

1、恒荷载: G=KN,取G=85 KN 2、活荷载由L1传来: Q=×7=KN,取Q=90 KN 内力及配筋计算 1、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M=k1GL+ k2QL〔式中系数k1、k2由教材附表19中相应栏查得〕

剪力设计值:V=k3G+ k4Q〔式中系数k3、k4由教材附表19中相应栏查得〕 L2弯距计算见表3。L2剪力计算见表4。 表3 L2弯矩计算表〔KN·m〕

13

1 编号 1 2 3 组合项次 Mmax〔KN.m〕 ①+② ____ - 工 况 K/M - B K/M ___ 2 K/M -0.084 __ ①+③ - ①+②

表4 L2剪力计算表〔KN〕

编号 1 2 3 组合项次 ±Vmax〔KN〕 ①+② ___ - ①+③ ①+② ___ ___ 工 况 K/VA - 15.03 K/VBL K/VBr 2、L2梁的截面配筋计算

〔1〕 L2梁的承载力计算:

14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因>hf‘/ ho=60/615=0.097>0.05,所以翼缘高度取:b+12 hf‘

bf‘=L/3=7.0/3=2.33m<b+Sn,故bf‘=2.33 m计算。

α1ƒc bf‘hf,〔h0- hf,/2〕=1×1×2330×60×(615-60/2)=KN·m>KN·m,故各跨截面均为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按矩形截计算,取h0=650-60=590㎜。

L2梁的支座柱宽为300㎜,故B支座截面的设计弯矩应为 MB=-[-(85+90)×0.3/2]=KN

纵向受力钢筋除B支座为两排外,其余均为一排。 L2正截面强度计算见表5:

表5 L2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表

截面 M〔KN.m〕 h0〔㎜〕 as=M/fcbho2 ξ=1-√1-2αs γs As=M/γsfyho〔㎜2〕 1 615 ×106÷(1×2000×615230 30 5 1703 3Φ25+1Φ22 选配钢筋 As=1853㎜2 As=2945㎜2 B 590 2886 6Φ25 计算结果说明:ξ均小于0.55,满足要求;As/bh=1834/〔250×650〕×100%=1.12%>ρmin=0.45׃t / ƒy=〔0.45×1.27/300〕×100%=0.19%,故满足要求。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验算截面尺寸

hw=590-60=530㎜ hw/b=530/300=1.77<4 ,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15

1×1×300×590=KN>VBl=2KN cbho=0.25×

1.27×300×590=KN>VA=1 tbho=0.7×

ф8@200双肢箍沿梁全长布置。

〔3〕L1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KN,按构造要求配置腹筋:采用

次梁传来集中力:Fl=82.81+94.22=173.03KN,现h1=650-450=200㎜ s=2h1+3b=2×200+3×200=1000㎜

取附加箍筋ф8@200双肢,则在长度s范围内布置附加箍筋的排数,m=1000/200+1=6排,次梁两侧各布置三排。另加吊筋2Φ16,Asb=201.1㎜2:

2fyAsbyv·Asv=2×300×201.1×0.707+6×2×210×50.3=212.06KN>F1,满足要求。

因主梁腹板高度大于450,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截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间距不大于200。现每侧配置2Φ12,拉钩ф6@400。226/〔250×595%>0.1%,满足要求。

L2的配筋图见图11

本课程设计参考资料有:1、《荷载标准》(2008-9) 2、《混凝土设计标准》(2002-11)

16

3、自学考试用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2004版〕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的认识,将书面知识运用于实际,对本专业的实践有了新的理解。

设计的理念不仅可以用于专业工程中,也可用于人生里程中。通过对课程的设计懂得了如何对人生的设计。

通过这几天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任务,在几天的学习时间内使我懂的了很多专业及专业以外的知识,在此非常感谢邵导师细心教导。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