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乡九年制学校 唐亮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 下面我先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大气压强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共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大气压强的应用。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教材中9.3-1所示的现象和实验,可以形象地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教材通过托里拆利实验,具体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本节课的内容上承固体、液体压强,下启流体的压强,因此在本章中乃至力学部分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②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以及估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②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③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②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强的测量。
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拓展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对于难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来突破。
对于本节课,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作简要评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固体、液体的压强,这些都是本节认知的基础。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指导学生逐一展开。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学生能动手做的实验就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能演示的要给学生演示,并鼓励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做实验,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思中学,论中学,练中学,使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实现课堂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我的教学流程。
1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让学生看小实验,饮料瓶变瘪,观察思考原因。
2、演示覆杯实验,提问——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及其原因。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了解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讲授新课。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两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接着提问: 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并请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感受一下大气压强的大小并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师活动:播放 “托里拆利实验”, 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如下原因。
1、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多少,是什么支持着这么高的水银柱不会落下? 2、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3、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4、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总结: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汞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汞柱,那么大气压的数值等于管内760毫米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物理学中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即:
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 P=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粗略计算可以取1×105Pa
思考: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而是用水银做实验呢? (三)课堂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