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范式
作者:王丽娟
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8期
摘 要:语文新课堂应该是充满快乐的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主要进行的是授受式的范式,这与新课程标准是相悖的。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上的范式和实践情况,并从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出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一、以整体性阅读作为突破口的阅读教学法范式
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段、掌握重点,最后回到总体来,通过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立足于这种观点,产生了以下一些阅读教学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以单元为整体,以讲读课文为例子,教师上好讲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带动阅读课文的教学,体现“引、扶、放”的教学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借此机会,教师从繁重的课文讲解中解脱出来,更多着力于设计阅读练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 (二)三步式阅读教学法
第一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认识。第二步,抓住重点,围绕中心,分步精读。第三步,由段到篇,总结全文,回归整体,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层次的要求各有侧重,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始终贯彻着整体性原则。 (三)四步四环阅读法
这种阅读法,首先把阅读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把它分成四个阶释,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后综合达到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其基本内容是:第一步,了解性自学阶段。四个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质疑问难。第二步,理解性自学阶段。其四个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小结提高。第三步是鉴赏性自学阶段。 其基本环节是:学生自学→交流鉴赏→点拨深化→综合提高。第四步是应用性自学。其基本环节是:方法迁移→自学讨论→诱导点拨→深化总结。 二、以质疑问难作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以问促读”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要求把“熟读”与“精思”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二)“五疑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法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倾向,以疑问为引线,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断生疑、排疑、释疑、解疑、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学习,其基本结构为:教师定向自学生疑―讨论引导,尝试排疑―相机点拨,启发释疑、动脑动笔,练习解疑、扩展思维,创造质疑。 (三)尝试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阅读课文,尝试练习,相互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其结构形式是 根据教材,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质疑问难?教师讲解,正误补救。其优点是为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有利于调节教学活动,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质疑一释疑”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质疑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其基本模式是:揭示课题,审题质疑―分段讲读,提问质疑,讨论释疑、通读全文,总结中心。 三、以“导学”作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导读法由“三主”“四式”组成。“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一)“自读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
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概念的范围大于通常说的“预习”,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因为两者的培养目标和途径不同,训练方式不同,进行的时机也不同。 (二)“教读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具体辅导下进行的阅读训练
教读必与自读同步进行,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教边读。简言之,教读就是教会学生自读。一旦学生真正学会了自读,老师就可以“不教”,这是教读成功的标志。从这个意义说,教读的过程就是“教”与“读”相互影响、彼此消长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练习式”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的作业
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对新获得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二是为促进知识的迁移。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原则,重视应用,因为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四)“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
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又“知新”:这就是“复读”。“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
导学式教学范式,改变了以往的以师生教学关系,它以学生为学习中心,老师是教学主导,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师生协同活动,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发展学生思维时注意把握尺度,没有让学生的过于发散而偏离文本,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互动还是在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趣味,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导学过程中会造成学生对课文形成一种“批判”态度,不够尊重文本。所以老师要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平衡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学会倾听文字带来的真实含义,学会审美,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