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

2021-12-22 来源:独旅网
花蕾绽放 快乐永存———学生心理转变例谈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学生基本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进生

与成绩优秀生心理差异尤其明显,值得老师关注,两头抓好了,班集体那会不好。后进生破罐破摔,优秀生目空一切。我从鼓励、沟通、提高品质的方法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转变,使快乐永存

关键词:鼓励 沟通 快乐永存 正 文:

每当我听到“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也值得„„”这首歌的时候,一种快乐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幸喜过,悲伤过,快乐过。但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学生基本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进生与成绩优秀生心理差异尤其明显,值得老师关注,两头抓好了,班集体那会不好。我们应懂得学生就象花蕾,需教师用爱心呵护,用汗水浇灌,用真心培育,才能使每一个花蕾都绽放出炫丽的光彩,使快乐永存。

一、 采用鼓励 使快乐永存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后进生”在家缺少家庭温暖,在校受个别老师的挖苦、白眼和同学的嘲讽。他们就像黑夜里摸黑走路的人,有火把才能找到前进的路,而这火把就是鼓励。班主任要勤于鼓励,使他们走出黑暗的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善于捕捉到学生的亮点,利用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最终会淘尽黄沙始得金。

我班有位学生叫小典,进入初中第一天就打架,第三天就用刀砍他爸,学习上更是一团糟。了解他的同学瞧不起他,就破罐破摔。我了解情况后及时找他谈话。不料我还未开口就冲我大喊:“我是一个成绩差,又吵让人讨厌的人,你别管我。”我又遇到一个自卑又倔强的男孩,严肃地说:“不!你错了,你是一个聪明、好动、讨人喜欢的小孩。”“从来没人说我聪明,别人都说我笨。”冷不丁的又冒出来一句。我列举了九月一号下午大扫除,他想办法擦窗的事,知道老师第一天就在关注他,没有了以前的失落感。我发动同学帮他。与他推心置腹的谈话,才有了信任感,不在拒绝我的帮助。与同学的关系改善了,上课认真听讲了,发言的次数增多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抓住时机,在竞选班干部时有意让他竞选到了思想品德课代表一职。我了解到,他又要学习,还要烧饭洗衣,星期天下地干农活。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表扬他:“你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很懂事的孩子,你已具备了能学好的基本条件。”他的自信心被唤醒了,渐渐地脸上有笑容,学习上进步很快,第一学期期末被评为班级进步最快的学生,与爸爸的关系大有改善。

二、 用心沟通 使快乐永存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大多数后进生或多或少有心理困扰。有必要对后进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他们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对症下药。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健全的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一次,我找到小典,他对我说:“老师,有些事情我不想说,我感谢你对我的关心。”过了一段时间,他对我说:“老师你能帮我吗?但你得替我保密。”我说:“现在像你这样生活自理能力强,又孝敬父母的独生子女已很少了,我一直很想帮你。”他气愤的说:“就是为这事,来找你的,我恨我爸。”我惊讶的问:“为什么?”沉默了一会儿,他说:“我爸不但自己不挣钱,还经常赌博。”我惊了一下,忙又问:“你爸关心你的学习吗?”他说:“他从来不管我和我妈的事,还经常骂我,甚至打我。家里的钱全靠我妈一人打工挣来。为一点小事经常吵得鸡犬不宁。还要把我送人,我恨他。老师,我想学好,可一想到我爸,我就没劲了。”我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父子关系没处理好,不仅影响到他的前途,而且影响到他的家庭。想了一会对他说:“问题实际上出在你的身上。由于你爸要把你送人,你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是你家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对你爸妈说,由于家庭条件差,爸爸把我送人,实际上想让我过好日子,为我好。但你们已人到中年了,亲情是割舍不断的,在家喝粥,我都愿意,家和万事兴,以后和和睦睦的过日子。你能做到这些,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呢?”他表示意与爸爸改善关系。从与他爸沟通,了解到小典拿刀砍他爸爸,他爸平时的教育存在心理问题。告诉小典,与别人发生争吵,不能吃亏,把别人往死里打,打不过就拿刀捅。他爸说:“想不到儿子没有捅别人,而来砍自己。真是惭愧,幸亏老师教育及时,儿子才没有酿成大错。”从此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小典心理的困扰得到了解决,从对任何人都有敌意转变为热心帮别人。如:06年3月的一天,我校一退休校工无人做早饭,小典知道这事后,约同学一起帮他烧早饭。在学习上,由一个门门不及格,转为三门及格了。他爸从正面教育儿子,在生活、学习、为人上多了一份父爱。如:小典的自行车坏了,由于没有钱修理,借了同学的,他爸以为是儿子偷来的,主动向我了解情况。以后小典在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好。小典爸为了感谢我,要把他的七年老鸭送给我,我谢绝了,告诉他们:小典的健康成长,你们和和睦睦,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你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还是让这份快乐永存吧。

三、提高品质 使快乐永存

农村中学有不少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出人头地,或者纯粹为了今后能谋取一份好工作。有一部份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老师的偏爱、袒护,使他们变得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如顺其自然,误入歧途,那问题就大了。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他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

能力越强,他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老师不能以学习成绩取人,应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具有终身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意识,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小晓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尊重,就自命不凡,不把老师、同学放在眼里。第一次大扫除,多捡了垃圾而不高兴。排座位,不乐意与成绩差的同学同桌而闹情绪,到同班的孤儿因病住院,同学选他为代表去长兴探望同学时,竟要求路费由同学一起负担。他一直享受教育券,吃营养餐,没有到六元钱都拿不出的地步,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家经济比较困难,与孤儿相比,你是非常幸福的,为这点小事,伤同学的心。人人要有爱心,要懂得感恩,不能只有索取,没有回报,以宽容的心对待同学。”当时他感到很惭愧,表示以后一定宽容对人。可没多久,小晓问王老师数学题目,王老师没有立即做出来。就对王老师说:“我是不指望你了。”说完就走了。当我知道这事惊呆了,联系到自己,两个多月来,从来没有喊过我老师,有事只喊“喂”。我到老师、同学处调查,原来小晓不能吃一点亏,读书就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于是我就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遵师,古人遵师的事例教育他。向他说明与人相处要胸怀开阔,给别人留一点空间,自己也会得到一片蓝天。不能因为暂时成绩优秀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切目无他人,高傲自大的行为都是幼稚可笑的。经过多次交流,小晓心理转变很快,这学期成绩优秀,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了,自己从原来整天高高在上的样子,变得脸上有了笑容,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花蕾,需要阳光的沐浴。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后进生有他的缺点,也有他的优点,成绩优秀生也有缺点。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形成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回首我的教师生涯,我依然无怨无悔,让我们在广阔天地中让花蕾绽放,使快乐永存,为共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和教师道德建设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

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教育者在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而且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生源素质差,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只求能够过得去,混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2.性格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看轻自己,对个人的能力与品质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偏低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由于长期处于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消极表现。

第二,自私自利心理广泛存在。现在的职校学生在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利益。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夸张炫耀、故意捣乱、标新立异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自我满足感。

第三,不良极端性格普遍存在。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特征表现为狭隘、暴躁、依赖、妒忌、孤僻、抑郁、神经质、偏执攻击等。说谎、欺骗、敲诈、偷窃等现象经常发生。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不上进”、“不可教”、“没希望”、“不学好”的典型。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少职校生进入职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息,因而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混世度日,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二、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第一,回避社会交往。在初中阶段,职校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同学评为差生,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久而久之,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师生交往关系不良。对老师自然会有一种疏离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想与老师亲近又怕受到冷落。当老师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恰当时,则会出现对立情绪。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第三,虚拟网络交往频繁失度。现在职校生普遍存在上网成瘾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满足,便想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更有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沉溺于虚拟网络而忽视真实人际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三、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亟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一般来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成胜任职业教育的效果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领导来说,要管好学校,首先要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师德,二是师能,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教育过程能顺利进行。

教师爱生的崇高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呢?我认为:首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教育中受到锻炼。第三,向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学习。第四,不断增强自觉性,提高自制力。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时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用自己的言行威信影响他们,做“人之楷模”。这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一名心理教师的育子之道

我是一名心理教师,经常接触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发现

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高要求、高期望值带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所以我在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引导上,尤其关注他的心理健康,从不提过高过多的要求,充分信任、尊重他,平时有意识地为他打造安全、宽松、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信任、静谧、民主的学习氛围,力求为他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为此,我们家亲子关系良好,家庭气氛融洽。

儿子升入初中后,首次摸底考试成绩排在班里第32名,之后的几次考试,依次跨越到第16名、第9名、第3名,可以说,一次进步一个大台阶。孩子的班主任让我谈谈家庭教育经验。其实孩子的进步主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悉心教导。至于我作为家长发挥的作用,也许正是为他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可以轻松上阵、快乐学习,反而学习效率高、效果好。 第一,充满信任和期待。就我儿子的智力水平和小学时学习表现,成绩排上游应该是很轻松的。然而,第一次摸底考竟只排在第32名,换了别的家长也许非常焦虑和懊恼,但我没当回事儿,我相信这不是他的真实水平,相信他在适应了初中学习之后,成绩一定会大有进步。本来孩子因考得不好心里很忐忑,见我一脸轻松也就释然了。我对他的信任和期待也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自觉不自觉地传递给他。小孩子非常敏感,他会捕捉到这些信息,慢慢地,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自尊心得到保护,自信心得到增强,自觉性也发展起来,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一步步进步。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怀着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相反,如果我当时因为儿子考得不好而火冒三丈,严厉地批评他,或者对他失去信心,那么,他刚入学的那股子兴奋劲、积极性以及自信心、自尊心将会遭到极大挫伤,他的成绩也许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第二,进行积极暗示。积极暗示是我在家庭教育中惯用的小伎俩。比如,那天儿子放学回来,听说爸爸出差了,马上就给他爸打电话,聊了很长时间,通话快结束的时候,我小声提醒他:“告诉爸爸,你会照顾好妈妈!”只见儿子立刻挺了挺腰杆儿,很坚定地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一定照顾好妈妈。”挂上电话,儿子走到我面前,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妈妈,我爸爸不在家,我一定会照顾好你的,晚上我一定会插好门。”看着他那认真的小样,尽管我心里偷着乐,表面上却还是非常认真地回应他。更让人高兴的是,吃过晚饭,儿子就主动去写作业,对我说:“妈妈,我做完作业自己检查,如果还有时间就看会儿书,九点上床睡觉,你去学习吧,不用给我打电话,绝对说到做到。”晚上接近十点我学习归来,儿子已经睡着了,书包也已收拾妥当,旁边还放着他看过的书。之后一连几天,儿子都是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想这与我对他的积极暗示、充分信任不无关系。儿子今年十二岁,像他这个年

龄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积极暗示,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所以,平时我经常人前人后地夸他,说他爱读书,说他有孝心,说他自觉性强„„针对他学习上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有时候还假借老师之口,对他说“你某某老师说你在某某方面进步了”等,这有益于养成儿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态。

第三,实实在在地帮助。儿子数学不够好,第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是95分,在平均分以下(平均分99,满分120)。这让我始料不及,很难接受。但我很快镇定下来,并和爱人决定:不批评他!要帮他!成绩不理想,儿子已经非常沮丧了,他需要的不是批评,更不是打骂,惩罚只能让他更加不知所措,更加焦虑和自卑,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此,我们首先帮助他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每次做完作业,必须先自行检查,然后我们再帮他检查一遍,发现错题不急不恼,心平气和地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将题弄懂吃透。并且,帮助他建立数学错题本,将出错的题目抄在错题本上,这样到总复习的时候就有了抓手,事半功倍,考试的错误率也大大降低了。

第四,善用阳性强化法。同大多数孩子一样,儿子身上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对此,通常情况下,我会尽量采取“阳性强化法”,即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充分肯定孩子的进步和长处,淡化他的缺点和不足。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点滴进步时,父母看在眼里并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有益于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由此激发更大的成就动机。如果他们的进步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父母没有及时反馈,他们就会感到失望,学习或在其他方面要求进步的积极性就可能被挫伤。因此,每当看到儿子取得进步,哪怕是不足挂齿的小进步,我也会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而且表扬即单纯地表扬,而不是说:“你这次考得不错,但是„„”;只有表扬,没有“但是”。如果家长怕孩子听到表扬会骄傲,在表扬的同时话锋一转,又指出他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并不能让他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反而容易引起不痛快,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并影响亲子关系。 第五,温柔地坚持原则。孩子毕竟是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非分要求。我儿子的问题就是特别痴迷于捣鼓电脑,也喜欢玩网络游戏,对此,我的做法是:适当满足,坚持底线。比如,周末可以适当玩一玩,周一到周五最好不玩。当然,在坚持原则的时候,态度不必太强硬,以免弄得他不高兴,反而引起他更强的逆反心理。这类事情你越是压制它,它反弹的力量就越大。儿子在“法定时间”之外企图有“不轨行为”时,我一般会笑嘻嘻地说“不行”,坚持,但不急也不躁,并始终温柔地坚持原则。其实孩子提出这些要求,也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只要家长温柔地坚持,孩子就清楚了自己言行的边界,非分之想自然就打消了。 第六,无条件积极关注。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工作都很忙,忙起来对孩子可能就顾不上了。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你有一千条理由忙于自己的事情,但却没有一条理由可以忽略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的。不为养儿防老,也不因为他是我们的延续,就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有责任

去养育他,去爱他。不管他俊还是丑,聪明还是愚笨,可爱还是顽劣,只要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他,为他而约束自己,为他营造安全、温暖、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倾听其心声,关注其成长。

以上道理浅显易懂,做一两次也很简单,但要做到长期坚持却并不容易。我也不见得做得多么好,但我一直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不断反思自己。《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孩子日益长大,在带给我们快乐和希望的同时,也时常给我们制造麻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使得我们不得不应对、学习和反思。事实上,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又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加倍努力,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关于中职哲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几点反思

摘要:哲学人文精神教育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具有教化功能,是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依托,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生命和生存的意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是培养智慧型人才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哲学 人文教育 教学反思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严峻挑战,由于学校更多地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技术教育上,而淡化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如何做人”的价值观培养,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程所具有的“工具性”与“科学性”,而忽略了人文的关怀作用,庆幸的是,随着中职德育课新大纲和国家规划新教材的出台,给中职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转机与导向,也对中职哲学人文精神的教育产生了几点认识和思考。

人文教育是一个与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的概念,人文科学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或意义理论,为社会确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的导向。[1]著名作家兼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认为:“人文精神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尊重人的价值,人应该体现出其尊严,应该努力实现自身最宝贵的东西。而欲要实现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生命,二是头脑,三是灵魂。而学校正是具体实现这三重素质的地方。”他指出:学校的目标即在于智育,而智育正是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流水线式地培养专门的技能人才。现代教育在教给人知识的同时却未能引导受教育者对生活、生命意义进行思考,教育成为“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2]

在当今职业教育崇尚学科的“有用性”,贬低“人文关怀”的氛围下,在当今人们对哲学始终纠结在到底“有用”还是“无用”的思维定式中时,却忽略了哲学最初产生时的意义——认识人类自己,哲学,被理解为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正因为它是各门具体学科的综合概括,所以才能渗透到各个学科和人伦日用之中,哲学的意义不是像具体科学那样,为我们提供某种确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使我们获得一定的改善生存状况的力量。[3]我们通用的哲学教科书中指出:“马克思哲学的功能有三:一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二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4]其中第二项功能即是与人文科学总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被“遗忘”。

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人文素养表现出来,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才使人文精神趋于完善。伴随着个性的积淀和形成,人文素质、人文素养逐渐沉淀为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和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塑造。在哲学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首先将人文教育融合到生活世界中,可能的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同时又超越现实生活。在可能的生活世界里,教育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重视人文关怀,即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和认知发展的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当启发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义,这恰好符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教育是使“人之为人”的过程,也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哲学的人文教育必须回归于“公共生活”和“社会生活”,它总是和自然、社会整体、个人的存在相关,是人文教育的永恒。通过哲学的人文教育,使学生警醒和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中的行为是否恰当,关系是否和谐,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其次培养创新的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宽松、自由和开放允许学生对哲学问题大胆的设想和设问,用自己的理解去认知、体会和领悟哲学的知识,而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后,人文关怀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相互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做到既重视传统人文素质教育,即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又坚持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两者均不能偏废,使人文关怀与主流意识相互通融,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最突出的特质是“以人为本”,将重新唤起我们对中职哲学人文教育的反思和改革,我们强化人文精神教育是要克服科学主义的范式,避免使人文教育陷入片面、抽象、狭隘的矛盾,而是在哲学人文精神的教学中,多领域、多视角、多资讯、多信息的输入式教学,必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丰富,精神更加充实,思想品质更加积极完善,行为更加理性。

总之,中职哲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并非纯粹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是沟通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尤其注重发掘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既教育学生正视人与自然与社会、人与历史与世界的关系,又教育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同时,学会正确地对待科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教育,当前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各种各样专门人才,而且需要有完整人性——有道德感、独立思考、自我反思能力的公民,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道德建设的问题,而任何新的道德规范的建立,都不可能凭空而来,必须吸收以往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包括: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二、五四新文化以来形成的优秀道德传统;三、世界各民族所建立和形成的文化道德成果。中职哲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把它落实到我们现有的课程教学中去,仍然是一个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