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2022-05-09 来源:独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作者:魏蕾 段万春

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48期

[摘 要]第二课堂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如何科学客观地反映出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成效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在对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层次化构建的基础上,借助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模拟测评,希望探索出一种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222-04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换言之,要检验第二课堂开展取得的成效就必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的测评。找到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一方面实现对第二课堂开展运行结果的量化考核,检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另一方面素质测评的结果对学生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优良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发展。在此我们在建立第二课堂运行体系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引入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1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的层次结构

第二课堂内容繁多,建立清晰的结构便于有效地统筹管理。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进行逐层分解、细化和组合,使运行体系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经过多方面数据的收集,现将运行体系分解为4个等级的层次结构,其中最高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阵地层”,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合为一个类,以阵地建设的形式进行第二课堂的运行,这里结合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特点,参照了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划分方式,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具体将第二课堂活动按照阵地建设的结构划分为思想道德、科技学术、人文素质、体育心理和实践能力创新等5个板块进行管理;第三层为“主题活动层”,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第四层为“实施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体对活动进行选择和参与完成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施(如右图所示)。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结构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测评内容就应是围绕第二课堂的运行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程度。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对大学生的测评不光考核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取得的成绩,第二课堂作为一个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环境,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融入环境、参与活动的情况,原因在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很多低年级的同学身上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这时我们关注他们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一方面对其未来的发展可以进行有效地预测和指导,另一方面在考核中给予的肯定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参与,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测评。提升同学的综合素质水平、优化同学综合素质结构是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对于某同学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如何,具体的素质结构又怎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结构,才能因材施教,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我们指导和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成效的反映,对我们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3.1 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在运行体系已实现层次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现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这里参照国内各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的基本情况,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l3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进一步对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层次构建(见表1)。

3.2 利用FAHP法进行权重系数的确立

由于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纷繁复杂,各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判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在对指标的评判值进行合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层次分析法下面,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是:首先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的每个因素和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低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构造判断矩阵,对所有判断矩阵进行综合,得到专家群体判断矩阵。这里结合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行考评办法标准,参照某高校的相关调查结果结合对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后,对相关指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并调整给出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示范(见表1),另外具体的实施中还应进一步调查分析,并结合不同的院校的性质和培养方向进行补充和修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其测评重点不应完全相同,而应该据其培养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

3.3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3.1 评价评语的确定 3.3.5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在模糊数学理论中,综合评判的结果划分也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最大隶属原则”和“综合排序值”两种方法。其中“最大隶属原则”就是B=(b1,b2,…,b5)中选取最大的评价值对应的等级作为最终评判结果。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给出判断等级,同时对各层的具体情况给出评定。

3.3.6 FAHP-模糊综合评判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相关部负责人员、辅导员和学生构成的评判团首先对测评同学的综合测评表现对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我们可以引入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在这里FAHP-模糊综合评判仅作为测评方法简单的介绍。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难点和解决办法的思考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理论上使用模糊层次综合判断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即能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显示。但是在实际的测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高校中还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按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的方式。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

第一,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对学生的考核仅仅限于修够所规定的学分即可,对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只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略有体现,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激励效果不明显,学校和其本人对其综合素质的构成状况如何关注不够,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明显的体现。 第二,第二课堂的素质测评如果要实现,单靠人工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必须建设网络系统进行支持才可以,但在目前众多高校中管理的网络技术平台逐步涉及各管理各层面的同时,其网络共享等问题却日益突出,比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互相不能够实现共享,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很难实现综合素质测评的技术平台。

5 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实际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现实中,目前对于第二课堂的考核一般是实行课外学分制,参照大学课外教育培养方案课外学分认定标准表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课外学分。但是,课外学分虽然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有了硬性的尺度上的规范,但是却不能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究竟如何。因此在引入FAHP——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体系下,除获得相应的学分外每学期末还将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测评,并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记录其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具体的测评认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建设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如实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数据负责登记记录的部门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获奖成绩及日常表现,由具体辅导员或相关负责人成立对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评议小组,依据记录的成绩对同学进行单个的评价。其中评议小组的成员包括:班级辅导员、班级同学(由计算机随机抽取10名同学,并实行匿名制)、社区辅导员,设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校或学院应该增加专业导师。测评过程中分别由这些评议小组成员登录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网站对照测评指标进行测评,其中由10名同学进行测评的成绩再由计算机随机挑选出5份作为评议的结果,从而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控制评价因素。 第三步,在获得单个评价成绩的基础上,运用F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获得相应的测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这里我们具体举例进行示范:

例如:某同学上一部分中获得的单个测评成绩为对于二级指标的测评结果的统计结果是:B11(政治表现)=(0.1,0.3,0.6,0)其含义是评价小组中有10% 的人认为学生的政治表现优秀,有30%的人认为良好,有60% 的人认为一般,有0%的人认为较差。同样获得:B12(道德行为)=(0.2,0.4,0.3,0.1)B13(法纪观念)=(0.3,0.4,0.3,0),从而可以得到B1与V之间的关系矩阵R1:

第四步,按照以谁组织(活动)谁授予(学分)为原则,对照课外学分获得的对照表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这样既实现了在单一的学分制下将国家、省、校市、院系、班级等各个层面的所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分获奖、组织、参与和观摩几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获得课外学分的方案约束力强、宜于操作,同时通过综合测评的结合弥补了学分制不能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得到的综合素质的锻炼的成效进行具体测度的不足之处,双管齐下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测评。

参考文献:

[1]张 英,冯艳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2]黄明强.学生评优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J].保定师范学校学报,2005(10):35-3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6(1):23-24. [4]南兆旭.学生素质测评[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基于昆明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魏蕾(1984—),女,助教,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段万春(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