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2020-11-09 来源:独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升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作者:邓如清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3期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是师范院校的责任,依据认知理论和师德形成规律,师范院校在对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师德认知能力,提升其师德认知水平为突破口,本文主要从主要从提升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 师德认知水平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78-02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坚持发展道德认知力。并强调德育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德育发展的基础,德育发展不能超越认知水平。要使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师范生,具有社会所要求的高尚的师德行为和师德风范,就必须以培养其师德认知能力,提升其师德认知水平为突破口,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一方面它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它是教师将其行为规范内化后,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师德品质。个体师德品质的形成必然遵循普通道德的认知心理过程和认知规律,就必须注重师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师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师德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师德相关信息的能力。师德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师德规范和行为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提升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强化幼儿师范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它决定着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和方向。幼儿师范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应以完善学生个性意识和形成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理性认识为目标。 1.1完善幼儿师范生认知结构,塑造健康教师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几乎所有的认知结构理论都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和建构之中。其中,环境和学习者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皮亚杰用同化、顺化、平衡等过程来表征认知结构的机制,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理解为原有的知识状况、或者已经内化的行为状态,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愈合理,知识积累愈宽厚,知识重组能力就愈强,就愈自觉地同化更多的道德经验更快地修改、重组新的知识,从而达到认识的平衡。

从众多的研究资料来看,包括幼儿师范生在内的现代大学生,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自我认知的偏差,如:认识水平滞后、功利化、自卑、自傲、虚荣等。所以,一是要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人格的认知,即对自身道德主体意识的认知,包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活动,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和人格尊严等。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专与博、雅与俗、苦与乐、美与丑、爱与恨、顺与逆、传统与现代等关系,形成一套相互渗透和自我发展的知识结构,为师德行为内化、人格完善提供判断依据。

1.2关注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的生成性,将认知过程转化为师德内在需求

认知的生成性是任何教育过程的逻辑特性,而师范生的师德修养过程更强调这一点,因为师德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外在的强化作用趋于减弱,来自学生本身的内在控制作用日益增强。从认知的生成性度来看,德育工作者只是教育资源的组织者,而对师德价值的概括、理解、内化则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加工过程。由师德认知上升到师德信念、情感、再落实到师德行为,是主体自然生成的,而非外力强加的。

1.3强化自我认知教育,调动幼儿师范生师德修养的主体意识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亦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自我认知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客体实施教育的动过程,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相渗透,共同完成的双交叉活动。因此,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看作“客体”,而忽视他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自我教育主体的参与是幼儿师范生思想道德冲突和失衡的原动力,也是幼儿师范生自我认知的前提。引导幼儿师范生自我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特别要在她们发生师德认知冲突和失衡时,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促进幼儿师范生师德判断水平的发展。 1.4 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强化“为师”意识 师德修养的动力来自于师德修养的需要,而师德修养的需要是否产生,又取决于是否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也就是说,强化教师意识,才能产生师德修养的内驱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良好师德行为的产生。社会对教师的赞誉名言很多,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园丁等。从这些赞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以及教师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要让幼儿师范生了解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让幼儿师范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价值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塑造幼儿心灵的工程师、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要有为幼儿教育奉献的心理准备和远大志向。“经师易遇,人师难遇”。要让学生懂得做一个优秀的幼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要将幼儿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去追求,要具有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品格。 2 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幼儿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时事与政策教育,在充分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高认知水平。让幼儿师范生充分自觉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把握国情,并将其作为自觉的认知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前提。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功能,强化对幼儿师范生的中国历史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荣辱观等教育,引导学生将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确立与祖国、民族的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让其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自我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从而也提高了幼儿师范生明辨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

3 坚持系统性原则,建构幼儿师范生师德认知框架

学生的道德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它要经历外在的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的外显的复杂过程。而幼儿师范生的师德认知水平远远滞后于她们自己对于一般的道德的认知水平。根据皮亚杰的实验研究,人类道德认知发展遵循“先他律后自律”的原则;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服从外在权威到服从内在标准或从纪律道德到合作道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师范生的师德认知首先是“告知,”其次才是“自知的”。师范院校在对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应从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上(师德内涵:即师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一般规律、规范要求、修养途径与方法等;师德外延指其调整的关系范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从师德规范要求的层次上(社会公德与教师礼仪、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良心、人格)等不同角度去建构师德体系,为幼儿师范生在师德认知上实现同化、顺化、平衡提供帮助,以增强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和效力。

4 遵循认知规律,实现师德教育内容的条理化、结构化和整合化

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所揭示的原理,教育内容不必从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起,而是以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认知结构为最终目标。在对幼儿师范生师德内容教育中,可以采取两种互逆的途径:从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设计顺序。即从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具体的教师师德行为表现的个案着手,包括优秀教师及其先进事迹和违背师德要求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归纳总结,从而上升到理性的、一般的师德规范及要求;再用一般的师德规范要求去解释和剖析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行为表现。按照这一原则,既能实现师德内容逐步统合和分化,又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5 以案例为先导,点面结合,逐步消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生的学习中,布鲁纳非常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在对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选案例要做到:新、奇、典型、贴近、相关),满足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专注,激发学生认知驱动力的产生,驱动学生去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社会后果,以及杜绝不良行为发生的措施,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师德的认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自我师德修养的情感。同时,由于幼儿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全面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道德范畴的广泛性。在对幼儿师范生师德教育中,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原则,即有计划、有步骤的将师德规范的内容要求进行分解,坚持课堂教育为核心,并兼以定期开展主题学习、讨论等活动,最终实现对师德规范要求的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安福.德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1987.7.

[2]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12.7.

[4]唐建伟.基于大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