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土方工程: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回填夯实。
特点:工程量大,劳动繁重,大多为露天作业,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易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
2、土的分类(按土的开挖难以程度):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
3、土的工程性质: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结构联结遭受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的性质。可松性的表示—可松性系数。 最初可松性系数 Ks=V2/V1 V2:开挖后土的松散体积;V1:土的自然体积。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Ks’= V3/V1 V3:土压实后的体积。 2)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之比。含水量的高低对土的承载力和边坡的稳定性有影响。3)土的渗透性:土被水透过的性质。4)土的休止角:天然状态下的土体可以稳定的坡度。
4、场地设计标高的方法:一般方法和最小二乘法。
(一)一般方法: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时。原理:场地内挖填方相等,即不取
不弃。效果:挖方量=填方量。 H0=∑[(H11+H12+H21+H22) /4M] 式中H0:所计算场地的设计标高;a:方格边长;M:方格数;H11,H12,H21,H22:任一方格的四个角点的标高。
施工高度:该角点的设计标高与原地形标高的差值。Hi=Zi’-Zi,式中Zi:角点的原地形标高;若Hi为正值,则该点为填方;若为负值,则为挖方。
(二)最小二乘法原理:设计标高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位等要求。并且满足土方挖填平衡,土方总工程量最小。
设计标高的调整:1)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2)设计标高以下各种填方工程用土量或设计标高以上的各种挖方工程量;3)边坡填挖方量不相等;4)部分挖方就进弃土于场外或部分填方就近从场外取土等因素。
5、土方调配:对挖土的利用、堆弃和填土的取得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综合协调处理,确定填—挖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使得土方工程的施工费用少、工期短、施工方便。
原则:1)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减少重复挖运;2)挖(填)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最小,即总土方运输费用最小;3)好土应用在回填密实度要求较高的地区,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4)取土或弃土尽量不占农田或少占农田,弃土尽可能有规
划地造田;5)分区调配应与全场调配相协调,避免只顾局部平衡;6)分区调配与地下构筑物的施工相结合,地下设施的填土应予预留;7)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施工顺序,避免土方运输出现对流和乱流现象,同时便于机具调配、机械化施工。
6、土壁塌方的原因:1)边坡过陡,是土体的稳定性不够,尤其是在土质差,开挖深度大的坑槽中;2)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使土体泡软、重量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这是造成他方的主要原因;3)基坑上边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或由于动荷载的作用,使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防治塌方的措施:1)放足坡度;2)设置支撑。 7、集水明排法: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适用范围:降水深度较小,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性土层,不适用于粉砂土或细砂土,易形成流砂。
8、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
方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井点。
9、轻型井点: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设备:井点管、集水总管、弯联管及抽水设备。 布置:1)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采用单排井点;宽度大于6m,土质不良采用,采用双排井点;基坑面积较大呈方形采用环形井点。
2)高程布置
埋设与使用: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然后用弯连管把井点管与总管连接,最后安装抽水设备。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10、喷射井点用于深层降水;管井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该法具有排水量大,将水深等优点。
11、为防止或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而影响,避免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采用回灌技术;2)采用砂沟、沙井回灌;3)使降水速度减缓。
12、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1)密实度要求:2)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3)压实机具的选择。
1、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砂石、灰土、粉煤灰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压或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换填法是浅层处理地基的方法。
(一)换填材料: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矿渣、其他工业废渣、土工合成材料。
(二)换填施工方法:1)机械碾压法: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或其他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2)平板振动压实法:使用振动压实机来处理无粘性土或粘力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填土地基的方法。振实先振基槽两边,后振中间。振实的标准是以振动机原地振实不再继续下沉为合格。
(三)施工要点:1)施工前先验槽、清松土、打底夯两遍;2)分层铺填,厚度200~300mm,灰土用机械打夯或碾压;砂土用振动碾压;3)灰土垫层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夯实,灰土夯实后3d内不得泡水。
(四)施工质量检验:对于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于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
2、重锤夯实法:用起重机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距地表0.8m以下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
1)强夯法:将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在冲击波和压应力的作用下,迫使土体中孔隙压缩,排除孔隙中的气和水,使土粒重新排列,迅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的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垫层铺设(0.5m—2m):支承起重设备和扩散夯击能。
2)振冲法:利用振动器水冲成孔,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碎石状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3、浅基础类型:按所使用材料分为: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1)灰土基础:用熟石灰和粘性土拌合均匀,然后分层夯实而成。灰土的体积配合比一般用2:8或3:7(石灰:土),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为干燥状态的基础。
2)三合土基础:由石灰、砂、碎砖(石)和水拌匀后分层铺设夯实而成。配合比一般用1:2:4或1:3:6(消石灰:砂:碎石)
3)砖基础:用粘土砖和水泥砂浆砌成。为防止土中水分沿砖块中毛细管上升而侵蚀墙身,应在室内地坪以下一片砖处设置防潮层。砌筑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砖基础中的灰缝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
4)毛石基础施工:用毛石与砂浆砌筑而成。毛石基础的断面有阶梯形和梯形,毛石基础的顶面宽度应比墙厚大200mm。
5)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先铺一层混凝土打底,再铺上毛石,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是大头向下,小头向上,且毛石的纹理应与受力方向垂直。继续浇筑混凝土。
6)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锥形基础,阶梯型基础和预制柱杯口基础。
7)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8)片筏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
9)箱型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纵横墙构成的封闭箱体。
4、预制桩的制作工艺过程:现场制作场地压实、整平→场地地坪浇筑→支模→扎钢筋→浇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支间隔端头模板、刷隔离剂、绑钢筋→浇间隔桩混凝土→制作第二层桩→养护至70%强度起吊→达100%强度后运输、堆放。
预制桩制作方法: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浇筑应由桩顶向桩尖连续进行,严禁中断。制作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预制桩的起吊:砼达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100%时方可运输。吊点位置随桩长而异。
预制桩的运输:运输过程中支点应与吊点位置一致。且随打随运。避免二次搬运。
预制桩的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木间距由吊点确定,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5、打桩方法: 1)锤击沉桩法
打桩顺序:当桩中心距大于4倍桩长或桩径时,可采用逐排打或梁侧同时向中间打。当桩中心距小于等于4倍桩长或桩径时,应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打或由中间向四周施打。当桩的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打设。
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吊桩→打桩→送桩→接桩→拔桩→截桩
打桩:打桩时宜用重锤低击,这样可使桩锤对桩尖的冲击小,桩的回弹小,桩头不易损坏,并且大部分能量都能用于沉桩,可取得良好效果。
质量控制:满足贯入度或标高要求。
2)振动沉桩法:主要适用于砂石,黄土、软土和粉质粘性土。
施工要点:在沉桩施工过程中需连续进行,以防间歇过久,难以沉桩。
3)静力压桩法: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层中成桩。
施工机械:顶压式、箍压式、前压式,最新的是前压式,压桩高度达20m。
施工工艺:场地清理→测量定位→尖桩就位、对中、调直→压桩→接桩→再压桩→截桩
6、灌注桩施工: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先成孔,然后再孔内灌注混凝土或加入钢筋骨架后再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使用。
1)钻孔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住桩位上先成孔,然后在桩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浇筑混凝土而形成。分为干作业成孔和泥浆护壁成孔。
湿作业成孔又称泥浆护壁成孔,它是用泥浆来保护孔壁,防止孔壁塌落,排出土渣而成孔。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安设导管;悬挂隔水栓,使导管内水面与其紧贴;灌注首批砼;剪断铁丝,使隔水栓下落至孔底;连续浇注砼,提升导管;砼浇注完毕,拔出护筒。
2)套管成孔灌注桩:又称沉管灌注桩,根据使用桩锤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分为振动沉管灌注桩和锤击沉管灌注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用振动沉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靴的桩管,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垂直定向振动和锤、桩管自重及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施加的拉力,对桩管施加压力,使桩管沉入土中,然后边向桩管内浇筑混凝土,边振边拔出桩管,使混凝土留在土中而形成桩。有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
锤击沉管灌注桩:用锤击打桩机,将带活瓣桩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靴的钢管锤击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边用卷扬机拔桩管成桩。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a.断拉:桩距小,受施打时的挤压影响,软硬土层间传递水平力大小不同处理,将断桩拔去,增大桩截面积或加筋后重新浇筑。
b.瓶颈桩:在含水量较大的软弱土层中沉管时,土受挤压产生很高的孔隙水压,拔管后挤向新灌的砼,产生缩颈。
处理:施工时应保持管内砼略高于地面拔管时采用复打或反插法
c.吊脚桩:桩去刚度不够,沉管被破坏变形,造成水或泥砂进入桩管。处理:拔出桩管,填砂后重打,或采取密振慢拔。
d.桩尖进水进泥:处理办法:可将桩管拔出,修复改正桩靴缝隙或将桩管与预制桩尖接合处用草绳、麻袋垫紧后,用砂回填桩孔后重打;如果只受地下水的影响,则当桩管沉至接近地下水位时,用水泥砂浆灌人管内约0.5m作封底,并再灌1m高的混凝土,然后继续沉桩。若管内进水不多(小于200mm)时,可不作处理,只在灌第一槽混凝土时酌情减少用水量即可。
3)挖孔灌注桩:用人工或机械挖土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而成。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定桩位→开挖土方→支设护壁模板→设立操作平台→浇筑护壁混凝土→拆除模板继续下一段的施工→安放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
练习题:
1、地基处理方法:换填法、重锤强夯法、强夯法、振冲法、
2、换填法的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将建筑物基底压力扩散到垫层以下的软弱地基,使软弱地基中所受应力减小到该软弱地基土容许承载力范围,从而满足强度要求,避免地基破坏;垫层置换了软弱土层,从而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降量;砂垫层因垫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并提高其强度;调整不均匀地基的刚度;砂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造成冻胀,也可消除膨胀土的涨缩作用。
3、强夯法最佳夯击能确定:在砂性土中,由于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过程仅几分钟时间,因此,孔隙水压力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当孔隙水压力增量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趋于恒定时,可认为该砂性土所能接受的能量已达到饱和状态,即为最佳夯击能。
1、砌筑材料:砖、石、砌块和砂浆 (一)砖
(1)烧结普通砖:其规格为240mm×115mm×53mm(长×宽×高),根据抗压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2)蒸压灰砂砖: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25、MU20、MU15、MU10。
(3)粉煤灰砖:以煤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石灰、石膏,经混合、压制成型、蒸养或蒸压而成的实心砖,分为MU20、MU15、MU10、MU7.5四个强度等级。
(4)多孔砖:孔洞率等于或大于1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适用于承重部位的砖。分为P型砖和M型砖。
(二)石:分为毛石和料石。毛石又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 料石按其加工面的平整度分为细料石、半细料石、粗料石和毛料石三种。
(三)砌块 (四)砂浆
(1)砌筑砂浆宜选用中砂,毛石砌体宜选用粗砂。
(2)砂浆的拌制: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砂浆的使用: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2、材料运输
(一)运输设施的种类:龙门架、井架、轻型塔式起重机。龙门架、井架、附壁式人货两用升降机安装在固定位置,无外伸臂或外伸臂很小,主要用于垂直运输。
(二)垂直运输设施的性能要求:提升高度、、供应面、供应能力。
3、砖砌体施工
(1)砖墙依其墙面装饰程度分为清水墙和混水墙。清水墙的墙面不抹灰,而混水墙的墙面是要抹灰的。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以免砖过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而影响其粘结力,同时也可
除去砖面上的粉末。
(2)砖墙的组砌形式:一顺一丁砌法:一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相互间隔砌成,上下皮间的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三顺一丁砌法:三皮中全部顺砖与一皮中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顺砖与丁砖间竖缝错开1/4砖长,上下皮顺砖间竖缝错开1/2砖长;梅花丁砌法:每皮中丁砖与顺砖相隔,上皮丁砖坐中于下皮顺砖,上下皮间竖缝相互错开1/4砖长。
(3)砌筑施工工艺:抄平(砌墙前,应先在基础顶面或楼面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弹线(根据引出的轴线控制点,弹出墙身轴线、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摆砖样(在放线的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用干砖试摆。摆砖的目的是为了核对所放的墨线在门窗洞口、附墙垛等处是否符合砖的模数,以尽可能减少砍砖)、立皮数杆(控制竖向标高)、盘角、挂线、砌筑(做到“上跟线、下跟棱、左右平、上下齐”;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勾缝等。
(4)砌筑的质量要求: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错缝搭砌,墙面垂直、平整,接槎可靠。
4、石砌体施工
(1)石基础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和梯形。基础的顶面宽度应比墙厚大200mm,即每边宽出
100mm,每阶高度一般为300~400mm,并至少砌二皮毛石。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
(2)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同时,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砌筑毛石墙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毛石块之间的较大空隙,应先填塞砂浆然后再嵌实碎石块,不得采用外面侧立毛石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同时也不允许出现过桥石(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铲口石(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和斧刃石(尖石向下的石块)。
(3)石砌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施工时所用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小砌块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芯柱及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砌块。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洒水湿润小砌块;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可提前浇水湿润。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承重墙严禁使用断裂的小砌块。小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墙体的个别部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不能超过两皮小砌块。
6、冬季施工要求:当室外日平均气温预计连续
5d稳定低于5℃或者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砂浆的用水量越多、遭受冻结越早、冻结时间越长;灰缝厚度越厚、其冻结的危害程度越大。
7、冬季施工的主要方法:外加剂法:在拌合水中掺入氯盐,以降低冰点,使砂浆中的水分在负温条件下不冻结,强度继续保持增长;冻结法:冻结法是采用不掺外加剂的砂浆砌筑墙体,允许砂浆遭受一定程度的冻结。当气温回到0℃以上后,砂浆开始解冻,强度在经过冻结、融化、在硬化的过程,其强度以及与砌体的粘结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8、常见的质量通病及产生原因
(1)砂浆强度不稳定:材料计量不准确;砂浆中塑化材料超量,降低了砂浆的强度;水泥分布不均,影响了砂浆的匀质性;微沫剂超用量,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2)灰缝砂浆不饱满:砂浆的和易性差,砖的湿润程度不合适,砌砖操作方法不当。
(3)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水泥标号高而用量太少,塑化材料质量差,砂子过细,以及拌制砂浆无计划,存放时间过长。
1、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撑组成。模板是新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它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设
计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支撑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体系,它既要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正确,又要承受模板传来的全部荷载。
2、模板的分类:按材料分: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钢竹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按其结构类型分:基础模板、柱模板、梁模板、楼梯模板、墙模板、壳模板、烟囱模板、桥梁墩台模板;按施工方法分:现场装拆式模板、固定式模板、移动式模板。
3、木模板:一种是先在木加工厂或施工现场做成拼板,另一种是将木板定在边框上,制成一定尺寸的定型板。1)基础模板:高度不大而体积较大,基础模板一般利用地基或基槽(坑)进行支撑。2)柱模板:断面尺寸不大但比较高。3)梁及楼板模板:跨度大而宽度不大,梁底一般是架空的。当梁高度较大时,应在梁侧模板外加斜撑。4)墙模板:面积大而厚度比较薄,侧向压力小。5)楼梯模板:面积大,厚度小,支设倾斜,有踏步。6)桥梁墩台模板
4、组合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由一定模数的若干类型的板块、角模、连接件和支乘件组成。钢模板包括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和连接角模;连接件包括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对拉螺栓、紧固螺栓和扣件等;支承件包括柱箍、钢楞、支架、斜撑及钢桁架等。
5、大模板:一般由面板、加劲肋、竖愣、支撑
桁架、稳定机构和操作平台、穿墙螺栓等组成,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大型工具式模板。滑升模板:随着混凝土的浇筑而沿结构或构件表面向上垂直移动的模板,主要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三部分组成。爬升模板:在下层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后,利用提升装置将模板自行提升到上一个楼层,然后浇筑上一层墙体的垂直移动式模板。台模: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一种大型工具式模板。隧道模:将楼板和墙体一次支模的一种工具式模板。
6、钢筋的种类:按化学成分分: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按轧制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热处理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等。
7、钢筋进场验收: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单。
8、钢筋冷加工方法:冷拉和冷拔。
1)冷拉:在常温下对热轧钢筋进行强力拉伸,让拉应力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同时还完成了钢筋的调直和除锈。钢筋冷拉可用应力和冷拉率来控制。
2)冷拔:使热轧低碳钢圆盘条钢筋在常温下强力通过特质的钨合金拔丝模孔,在拉伸和压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冷拔的工艺流程:轧头——
剥壳——通过润滑剂进入拔丝模。冷拔速度约为0.2—0.3m/s。影响质量的因素:原材料和总压缩率。总压缩率愈大,抗拉强度提高愈多,塑性降低愈多,但总压缩率不宜过大。
9、钢筋的连接:机械连接、焊接连接和绑扎连接。
1)机械连接:包括套筒挤压连接(连接的两根钢筋的直径之差不宜大于5mm,压接顺序应由钢套筒中部顺序向端部进行)和螺纹套筒连接。螺纹套筒连接分锥螺纹连接(连接钢筋的直径之差不宜大于9mm)与直螺纹连接两种。
2)焊接连接:优点:接头成本低。
A、电弧焊:利用弧焊机使焊条与焊件之间产生高温电弧,使焊条和电弧燃烧范围内的焊件熔化,待其凝固后便形成焊缝或接头。接头形式:搭接接头、帮条接头、坡口接头、钢筋和预埋件接头。质量检验:外观检查和拉伸试验。
B、闪光对焊:利用对焊机使两段钢筋接触,通过低电压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待钢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施以轴向压力顶锻,使两根钢筋焊和在一起。可分为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工艺。
C、电阻点焊:点焊工艺:预压—加热熔化—冷
却结晶。
D、电渣压力焊: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合。焊接工艺:引弧、造渣、电渣和挤压。
10、钢筋的配料:根据构件配筋图计算构件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总根数及钢筋总重量,然后编制钢筋配料单,作为配料加工的依据。
11、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12、混凝土原材料:胶凝材料、骨料、水、化学添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1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既要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又要满足施工所需要的和易性。
和易性:混凝土拌合后既便于浇筑,又能保持其匀质性,不出现离析现象,即具有一定的粘聚性和流动性。
14、混凝土的拌制:将水、水泥和粗细骨料进行均匀拌和及混合的过程。同时,通过搅拌还要使材料达到强化、塑化的作用。
1)混凝土搅拌机:按搅拌原理分为自落式和强
制式两类。
2)搅拌制度:包括搅拌机的转速、搅拌时间、装料容积和投料顺序。
A、搅拌机的转速:对自落式搅拌机转速过高,混凝土拌合料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吸附与筒壁不能自由下落;而转速过低,既不能充分拌合,又将降低搅拌机的生产率。对于强制式搅拌机虽不受重力和离心力的影响,但其转速也不能过大,否则将会加速机械的磨损,同时也易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B、装料容积:搅拌一罐混凝土所需各种原材料松散体积之和。
C、投料顺序:应从提高搅拌质量,减少叶片、衬板的磨损,减少拌和物与搅拌筒的粘结,减少水泥飞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节约水泥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常用一次投料法和二次投料法。
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筒中进行搅拌。
二次投料法,是先向搅拌机内投入水和水泥(和砂),待其搅拌1min后再投入石子和砂继续搅拌到规定时间。这种投料方法,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在保证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节约了水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预拌水泥砂浆法
和预拌水泥净浆法。
D、搅拌时间:从全部原材料装入拌筒时起,到开始卸料时为止的时间。
15、混凝土的运输要求: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量;使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16、施工缝:新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混凝土浇筑后,缝已不存在,与房屋的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不同,这三种缝不管是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或建成后,都存在实际的空隙。施工缝一般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允许留施工缝的位置:根据施工缝留设置的原则,①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的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或吊车梁的上面,或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柱的施工缝应留成水平缝。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高度大于1m的混凝土梁)单独浇筑时,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板有梁托时,应留在梁托下部。
③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l/3的范围内。④单向板的施工缝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处。⑤楼梯的施工缝也应留在跨中1/3范围内。⑥墙留置
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⑦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包、多层框架及其它结构复杂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施工缝的形式:工程中常采用企口缝和高低缝 17、施工缝的处理:①在施工缝处继续挠筑混凝土时,先前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 2N/mm2。②继续浇筑前,应清除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先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18、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1)振捣法:振实原理:匀质的混凝土拌合料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内部颗粒依靠物料间的摩擦力、粘聚力处于悬浮状态,当混凝土拌合料受到振动时,振动器的能量以脉冲的方式传给物料颗粒,迫使其参与振动,此时的震动能消除了物料间的摩擦力,而无内摩擦的物质处于液态,故此时的混凝土拌合料暂时被液化,处于“液化状态”。于是混凝土拌合料能象液体一样很容易地充满容器,能迫使气泡上浮,排除原拌合料中的空气和孔隙,物料颗粒在重力作用下
沉,同时又受震动的干扰而排列成一种比较紧密的结构。这样一来,通过振动就使混凝土完成了成型和密实工作。
振动设备:内部振动器(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混凝土先振实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振捣器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抽动, 抽动幅度为5—10cm,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振动器;外部振动器;振动台。
2)挤压法:
3)离心法:将装好的混凝土的钢模放在离心机上,当钢模高速旋转一定时间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在钢模的内壁,并将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挤出,使混凝土密实。成型过程的三个阶段:离心机转速80—150r/min,延续时间2—15min,使混凝土沿模板内壁均匀分布,内部形成空腔;转速250—400r/min,延续时间2—15min,起继续布料的作用,并能减少分层;加大转速至400—900r/min,延续15—30min,增大离心力,起到成型和密实混凝土的作用。
19、混凝土的养护:自然养护、加热养护和蓄热养护。
自然养护: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
覆盖、浇水润湿、挡风、保温等养护措施。
加热养护:通过对混凝土加热来加速其强度的增长。
20、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蜂窝: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浆少而石子多,或搅拌不均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浇筑方法不当,或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麻面:模板表面粗糙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接缝不严密,振捣时发生漏浆。露筋:浇筑时垫块位移,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或者因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或振捣不密实而造成露筋。孔洞: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空隙,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砂与水泥分离。另外,有泥块等杂物掺入也会形成孔洞。缝隙和薄夹层:主要是混凝土内部处理不当的施工缝、温度缝和收缩缝,以及混凝土内有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裂缝:构件制作时受到剧烈振动,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或沉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及时等,以及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位置不当或受到碰撞。
21、冬季施工:为防止新浇筑混凝土受冻,须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度。即进入冬季施工阶段,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当气温回升到此条件,即连续5d日平均气温高于5度时,则为冬期施工的截止日期。
1、先张法: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时,释放临时锚固,实现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先张法适用于中小型构件预制。
2、台座
墩式台座:由台墩、台面与横梁组成。长度可按一次张拉生产多个构件确定,一般50~150m,宽度一般由构件布筋宽度、张拉与浇筑混凝土是否方便决定,一般不大于2m;台座的强度应根据纵向总张拉力的大小决定,一般台墩与台面共同受力;适用于截面高度较小的构件,如预应力预制板。
槽式台座:由钢筋混凝土压杆、上下横梁及台面组成。台座的长度较墩式短,宽
度随构件决定;台座承载力根据纵向总张拉力的大小决定,压杆偏心受压;为便于利用蒸汽养护,槽式台通常低于地面;
3、施工工艺:
4、张拉程序:一次张拉:0→1.03con 超张拉:0→1.05con——con 张拉控制应力con
由设计决定
5、预应力筋的放张
放张要求: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5%,除非设计有专门要求;
放张方法:避免过大的放张冲击和不均衡回弹; 放张顺序:避免过大的偏心;
串联制作的预制构件,放张后的切断顺序,应从放张端开始逐个切断。
6、后张法: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并铺设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张拉预应力筋,实现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后张法适用于现场生产大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现场浇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先制作构件,再张拉。用于大型预制构件,现浇结构;还可以作为拼装手段;预留孔道,穿筋,张拉,灌浆。
7、施工工艺
1)孔道留设:抽芯法(钢管抽芯法和胶管抽芯法)和预埋管法(将金属波纹管预先埋在构件中,形成孔道)。
2)预应力筋张拉:张拉程序与先张法相同:不可卸载锚具:0→1.03Pj;可卸载锚具:0→1.05Pj →2min → Pj;张拉控制应力Pj=conAp由设计决定
张拉顺序:考虑张拉端的布置、张拉分批时,应尽量保持均衡,预应力合力在构件截面上应尽量减少偏心;当构件平卧重叠张拉时,应先上后下进行张拉,应减少隔离层摩擦力,自上而下张拉力逐层递增。
3)孔道灌浆:利用灌浆泵把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筋孔道中:防锈和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尽早进行;灌浆要求密实饱满,对强度等级、均匀性、和易性有较高要求;必要时可掺用缓凝减水剂,或细砂,也可采用真空辅助灌浆;防止排气不畅、水泥收缩等造成灌浆不满,一般用两次灌浆,并可采用微膨胀剂。
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制作:用防腐剂涂敷在预应力筋上,并用塑料护套包裹。现代有定制的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筋。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与后张法张拉一样;通常锚固端可内凹,锚具不突出构件表面,
凹处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实;端部锚固的密封防护要求严格;一般单根张拉,用夹片式锚具单根锚固
1、起重机械与设备
1)桅杆式起重机:用木材或金属材料制作的起重设备。
A、独脚把杆:可用圆木、钢管或金属格构柱制作。它由把杆、起重滑轮组、卷扬机、缆风绳和锚碇等组成,使用时,把杆应保持不大于10°的倾角,以便吊装的构件不致碰撞把杆,底部应设置拖子以便移动。
B、人字把杆是由两根圆木或两根钢管或两根格构式截面的独脚把杆在顶部相交20°~30°夹角,以钢丝绳绑扎或铁件铰接而成,下悬起重滑轮组,底部设置有拉杆或拉绳,以平衡把杆本身的水平推力。其下端两脚的距离约为高度的1/2~1/3。
C、悬臂把杆:在独脚把杆的中部或2/3高度处装上一根起重臂,即成悬臂把杆。
D、牵缆式把杆是在独脚把杆的下端装上一根可以回转和起伏的起重臂而成。整个机身可回转360°,具有较大的起重量和起重半径,灵活性好,可以在较大起重半径范围内,将构件吊到需要位置。
2)自行杆式起重机:
A、履带式起重机:一种自行杆式全回转起重机,其工作装置经改造后可作挖土机或打桩架,是一种多功能的机械。履带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包括三个主要参数:起重量Q、起重半径R和起重高度H。(1)
当考虑吊装荷载及附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 K1= M稳 / M倾 ≥1.15 (2)当仅考虑吊装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 K2=M稳 / M倾 ≥1.4
B、汽车式起重机:将起重机构安装在通用或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全回转起重机,起重机构动力由汽车发动机供给,其行驶的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
C、轮胎式起重机:在构造上与履带式起重机基本相似,但其行走装置采用轮胎。起重机构及机身装在特制的底盘上,能全回转。
3)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塔身直立,起重臂安在塔身顶部且可作360°回转的起重机。
A、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在多层房屋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起重机。该机种类繁多,能同时完成垂直和水平运输,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均能运行,且使用安全,生产效率高,能负荷行走,起重高度可按需要增减塔身互换节架。
B、爬升式塔式起重机: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电梯井或特设开间的结构上,借助于爬升机构随建筑物的升高而向上爬升的起重机械。一般每隔1~2层楼便爬升一次。
C、附着式塔式起重机:固定在建筑物近旁混凝土基础上的起重机械,它可借助顶升系统将塔身自行
向上接高,从而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4)缆索式起重机:是一种能兼做垂直和水平运输的起重设备。
5)起重设备: A、卷扬机
B、滑轮组:由一定数量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绕过它们的绳索组成。滑轮组具有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的功能,是起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C、钢丝绳 D、吊装工具
2、混凝土结构安装工程的准备工作: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排放,构件拼装加固、检查清理、弹线编号,以及机械、机具的准备工作
3、混凝土构件安装工艺: 1)柱的安装
A、绑扎:柱的绑扎方法、绑扎位置和绑扎点数应视柱的形状、长度、截面、配筋、起吊方
法及起重机性能等因素而定。按柱起吊后柱身是否垂直,分为直吊法和斜吊法,相应的绑扎方法有:1)斜吊绑扎法;2)直吊绑扎法;
B、起吊:1)单机吊装:①旋转法 起重机边升钩,边回转起重臂,使柱绕柱脚旋转而呈直立状态,然后将其插入杯口中。②滑行法 柱起吊时,起重机只升钩,起重臂不转动,使柱脚沿地面滑升逐渐直立,然后插入基础杯口。2)双机抬吊:当柱子体型、重量较大,一台起重机为性能所限,不能满足吊装要求时,可采用两台起重机联合起吊。
C、对位与临时固定:柱脚插入杯口后,应悬离杯底30~50mm处进行对位。对位时。应先沿柱子四周向杯口放入8只楔块,并用撬棍拨动柱脚,使柱子安装中心线对准杯口上的安装中心线,保持柱子基本垂直。当对位完成后点,即可落钩将柱脚放入杯底,并复查中线,待符合要求后,即可将楔子打紧,使之临时固定(图1-5-36)。当柱基的杯口深度与柱长之比小于l/20,或具有较大牛腿的重型柱,还应增设带花篮螺丝的缆风绳或加斜撑等措施加强柱临时固定的稳定。
D、校正:柱的校正包括平面位置校正、垂直度校正和标高校正。
E、最后固定:柱校正后,应将楔块以每两个一组对称、均匀、分次打紧,并立即进行最后固定。其方法是在校脚与杯口的空隙中浇筑比柱混凝土强度
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浇至楔块底面,待混凝土达到25%的强度后,拔去楔块,再浇筑第2次混凝土至杯口顶面,并进行养护;待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方能安装上部构件。
2)吊车梁的安装
A、绑扎、起吊、就位、临时固定:吊车梁的吊装必须在基础杯口二次灌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能进行,绑扎时,两根吊索要长,绑扎点要对称设置,以使吊车梁起吊后能保持水平。两头需用溜绳控制。
B、校正:宜在屋盖吊装后进行,吊车梁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的校正可同时进行。
C、最后固定:吊车梁校正后,应立即焊接牢固,并在吊车梁与柱接头的空隙处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最后固定。
3)屋架的安装
A、绑扎:屋架的绑扎点应选在上弦节点处,左右对称,并高于屋架重心,以免屋架起吊后晃动和倾翻。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45°,以免屋架承受过大的横向压力。
B、翻身与扶直
C、起吊:单机吊装和双机抬吊(一机回转,一机跑吊和双机跑吊)两种方法。
D、临时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第一榀屋架用四根缆风绳从两边将屋架拉牢,亦可将屋架临时支撑在抗风柱上。其他各榀屋架的临时固定是用两根工具式支撑(屋架校正器)撑在前一榀屋架上
4)天窗架及屋面板的安装
天窗架可与屋架组合一次安装,亦可单独安装,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和起吊高度而定。前者高空作业少,但对起重机要求较高,后者为常用方式,安装时需待天窗架两侧屋面板安装后进行。钢筋混凝土天窗架一般可采用两点或四点绑扎。其校正、临时固定亦可用缆风、木撑或临时固定器(校正器)进行。
1、流水施工:把施工对象从空间上划分若干施工段,按工种性质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不同的施工过程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同时进行施工的组织方法。
2、工程施工的组织方式: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
1)依次施工: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前一个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个施工过程开始施工,或前一个工程完成后,后一个工程开始施工。优点:单位时间内所需资源量较少;施工现场布置、安排比较简单。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工作面,工期比较长;不能实现
专业化施工,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不能实现连续作业。
2)平行施工:将m幢房屋同时开工,同时竣工。优点:工作面利用比较充分,工期比较短。缺点:不能实现专业化施工,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程质量;不能实现连续作业,资源供应不能均衡供应;与依次施工相比,单位时间内所需资源量成倍增加,临时设施也相应增加;施工现场组织、管理比较复杂。
3)流水施工:将拟建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划分成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过程。优点:工作面利用科学,工期合理;实现了专业化施工,工程质量有保证,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所需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专业工作队能够连续作业,相邻的专业工作队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搭接;为现场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创造了条件。
组织流水施工的准备工作:划分施工段;划分施工过程;组织专业工作队;主要施工过程必须连续、均衡地施工;不同施工过程尽可能组织平行搭接施工。
3、流水施工的表达方式:横道图和网络图。 4、工艺参数: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开展顺序及其特性的参数,包括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
1)施工过程:根据施工组织及计划安排需要而将整个工程划分成的子项或子任务。施工过程包含的施工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数目:指参与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数目,施工过程数目以n表示。
2)流水强度:某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量。一般用Vi表示。
5、空间参数: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空间布置上所处状态的参数。空间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面、施工段和施工层
1)工作面:某专业工种的工人在从事建筑产品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
2)施工段:为了能够有效地组织流水施工,通常把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这些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施工段的数目以m表示。
3)施工层:在组织流施工时,为满足专业工种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在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操作层,这些操作层称为施工层。
6、时间参数: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时间上所处状态的参数。时间参数主要有: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流水施工工期等。
1)流水节拍:指每个专业施工队在各个施工段上进行施工作业的持续时间。通常用t表示。影响流水节拍数值大小的因素有:施工段工程量的多少,流水施工采用的施工方案,施工段投入的工人数或施工机械台数以及工作班次。
2)流水步距:两个相邻的专业施工队相继开始进入流水施工的时间间隔。通常用K表示。
3)技术间歇时间;4)组织间歇时间;5)平行搭接时间。
7、固定节拍流水: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彼此相等。
特点:各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彼此相等,为一固定值;各相邻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彼此相等,并且等于流水节拍;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每个专业工作队能够连续施工,施工段没有空闲。
工期计算:在没有技术间歇、组织间歇和插入时间的情况下,流水施工工期可按下式计算:
Trmn1K, r — 施工层数目,无施工层时,r =
1
有技术间歇、组织间歇和插入时间的情况下,流水施工工期可按下式计算:
Trmn1KGZC G — 技术间歇
时间总和;Z — 组织间歇时间总和;C — 提
前插入时间总和。
8、成倍节拍流水:如果同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彼此不相等而互为倍数的流水施工组织方式。
1)一般成倍节拍流水步距的确定:Ki,i+1=ti,当ti≤ti+1;Ki,i+1=mti-(m-1)ti+1,当ti≥ti+1。
工期T=∑Ki,i+1+Tn
2)加快成倍节拍流水步距的确定:K=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
每个施工过程参与流水的施工队数目可按下式计算: bi=ti/K,B=∑bi,
计算工期:T=(F×B-1)K+Tn’
9、分别流水:各专业工作队能连续作业,但施工段可能有空闲;专业工作队数与施工过程数相等;同一施工过程流水节拍不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流水节拍也不完全相同;各个施工过程流水步距不完全相等。
确定流水步距:采用累加斜减取最大值。 1、工作计算法
1)最早开始时间: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
2)最早完成时间:各紧前工作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3)最迟完成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
4)最迟开始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开始的最迟时刻。
5)工作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6)工作自由时差: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施工组织总设计:以整个建设项目或群体工程为对象,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及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编制的,是建设项目或建设群施工的全局性战略部署,用以指导全工地各项施工准备和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编制依据:设计文件;计划文件;合同文件;施工条件;现行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参考资料。
2、施工部署: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确定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项目的施工
方案;制定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3、施工总进度计划:首先应满足目标工期的要求,还应考虑交工顺序能最迅速地发挥投资效益,并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与均衡性,节约施工费用。应形成总进度计划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流水施工进度计划。
步骤:列出工程项目一览表,计算工程量,确定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确定单位工程的施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安排施工进度,进行总进度计划的调整与修正。
4、资源需求量计划:综合劳动力和主要工种劳动力计划;材料构件及半成品需要量计划和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
5、全场性暂设工程:1)工地加工厂组织;2)工地仓库组织:(类型:运转仓库;中心仓库;现场仓库;加工厂仓库)3)工地运输组织:铁路、公路、特种运输。4)办公及福利设施组织;5)工地供水组织;6)工地供电组织。原则:经济实用,型式合理,符合安全防火要求。
6、施工总平面图设计:采用比例一般是1:1000或1:2000.
设计原则:1)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或不占农田,不挤占交通道路,并使平面紧凑合理,便于施工管理;2)合理组织运
输,尽量避免二次搬运,降低运输费用;3)尽量利用已有房屋和各种管线或拟拆除的原有建筑物,以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4)临时设施的布置要便于生产及生活;5)满足专业工种及各施工流程对施工区域划分及场地大小的要求,避免互相干扰;6)满足防火要求、生产安全及环保要求。
设计依据:设计资料、通过调查得到的建设地区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各种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工地加工厂,仓库及其它临时设施的数量,面积、其它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
设计步骤:1)场外交通道路的引入;2)工地仓库的布置;3)加工厂的布置;4)场内运输道路的布置;5)行政与生活用临时房屋的布置;6)临时水电管网和其它动力设施的布置。
1、编制依据:工程承包合同;单位工程的全部施工图纸及配套标准图集;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等的供应情况;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目标要求;承包单位年度施工计划对本工程开竣工时间要求;有关国家方针、政策、现行规范、规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总结。
2、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资源需要量计划
3、施工方案设计: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1)确定施工程序: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护围,先结构后装饰。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确定单位工程在平面上和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进展方向。
3)确定施工顺序:指施工过程或分项工程之间施工的先后顺序。
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A、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即当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完后,室内或室外装饰从顶层到底层依次向下进行,优点是交叉作业少,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容易保证,且自上而下清理现场方便。B、自下而上施工顺序:在主体结构工程安装第三层楼板后,室内装饰工程提前插入,由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C、先自中而下后自顶而中施工顺序:在主体结构进行到一半时,主体继续向上施工,室内装饰由向下施工,使得抹灰工序离主体结构的工作面越来越远。该施工顺序常用于层数较多而工期较紧得工程施工。
4)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5)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4、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1)确定施工过程;2)计算工程量;3)计算劳动量;4)确定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天数;5)安排施工进度。
5、资源需要量计划: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