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丞相制度 D.内阁制度 2.下列说法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3.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可能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
A.徐骧或刘永福的部队 B.左宗棠的部队 C.邓世昌的舰队 D.唐景崧的部队 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农村包围城市 C.取得抗战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5.下图历史事件集中反映的时期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C.它们都属于建国初期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8.“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10.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三权分立的
1
共和政体
11.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段材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A.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12.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D.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13.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商业 B.农商并重 C.农业 D.重农抑商
14.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5.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运动 16.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绘图新中国》,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整整100年后,他的预言已经成功实现。小说中的百年梦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成就显著
③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⑤上海自身的综合实力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D.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18.以下四幅图片的作物原产美洲,15、16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西班牙人的传播 D.新航路的开辟 19.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20.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
2
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1.“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多种所有制并存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2.2014年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20周年,自成立以来三国贸易翻了3倍,2008年达到9490亿美元。这说明( )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快了三国贸易的发展 C.美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D.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23.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对雨果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指出中国落后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C.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了保护作用 D.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25.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这场运动相符合的一组信息是( ) A.鲁迅、反封建、蓄辫子 B.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C.1912、上海、《新青年》 D.巴黎、山东、北京 26.“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B.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7.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在他70岁的时候,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妥协,他的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和人格尊严。他是( ) A.普罗塔戈拉 B.莎士比亚 C.苏格拉底 D.孔子
28.2010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建交60周年,瑞士驻华使馆和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特别举办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览。爱因斯坦于1899年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居住至1914年。爱因斯坦留居瑞士期间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
A.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提出太阳中心说 C.提出相对论 D.提出力学三定律
29.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3
A.牛顿 B.达迦马 C.达尔文 D.达芬奇 30.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C.电影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雷莱爵士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的侵略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摘自萨拉等主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三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四 英国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海洋有什么利用的价值?(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海防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近代中英在发展海军方面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那些认识?(6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
4
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
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6分) 33.(14分)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赴浙江海宁观潮后有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6分)
5
考场: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芒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A卷)
答 题 卡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100分 注意事项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填涂样例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正确填涂 准考证号 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错误填涂 择题必须使用 缺考 条形码粘贴区(居中) 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违纪 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题计60分) 1 abcd 6 abcd 11 abcd 16 abc 2 abcd 7 abcd 12 abcd 17 abc 3 abcd 8 abcd 13 abcd 18 abc 4 abcd 9 abcd 14 abcd 19 abc 5 abcd 10 abcd 15 abcd 20 abc 21 abcd 26 abcd 22 abcd 27 abcd 23 abcd 28 abcd 24 abcd 29 abcd 25 abcd 30 abcd
二. 材料解析题
ddddd 31、(1) (2分) (2) (4分) (3) (6分) 32、(1) (4分) (2) (4分) (3) (6分) 33、(1) (4分) (2) 6
(4分) (3) (6分)
7
芒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AAA 6—10:BBBBB 11—15:CCCCC 16—20:DDDDD 21—25:BBBBB 26—30:CCCCC
二、材料解析题: 31、【答案】(1)价值:贸易通道,自然资源,军事战场 (2)1)问题:(1)军人结构不合理,军备落后;(2)缺乏坚固有战斗力的铁甲战舰。 2)结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3)1)差距:(1)英国有发展海军的政策支持—“炮舰政策”;(2)英国发展海军以自由贸易为后盾;(3)英国政治制度先进,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广阔。 2)启示:(1)要有强大的海军维护国家利益(2)要把发展经济同强军结合起来(3)发展海军要有政策支持,形成全民共识。 32、【答案】(1)1)君主立宪制;2)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2)2)经济总量大;2)成为“世界工厂”;3)实现工业化。(任答两点即可) (3)1)美国;2)表现(1)电力应用;(2)机器发明(2)制度创新 33、【答案】
(1)1 )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2)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2)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1)社会主义的本质;(2)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检验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优良品质:(1)与时俱进,积极进取;(2)顺应潮流,不断超越;(3)克难奋进,无私奉献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