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届江苏名校古诗鉴赏题汇编】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本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至德二载(757)李白因参与李璘军事行动系浔阳狱,次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1)请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作用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情感基调(2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关心和思念(1分)。
解析:诗歌开头句的作用往往为下文打下伏笔,奠定感情基础。解答本题,从两个方面去回答,一是从结构上,二是从内容上。
【思路点拨】一首诗作中,诗人往往通过对部分诗句的省略、倒装、意象罗列等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自己的情感。这些诗句便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应当仔细去玩味推敲。
(2)古人评尾联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又有人说:“赠字说得精神,若用予字,则浅矣。”请作简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用“予”用“吊”只写出同情(2分),用“赠”才能写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解析:“予”给予,感情平淡; “吊”安慰,与原诗情感不符;“赠”这里有对屈原的赞美,同时也有对屈原冤情的控诉。
【思路点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从诗歌的整体去看,或结合背景,或逐联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倾向。后根据分析逐条整理概括。
(3)“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为何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富有情感的议论,(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2分)
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②明确手法。③点明作用。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②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④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诗词鉴赏】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 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
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2.(启东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响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③点明作用。每点1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②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
容)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④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漂泊之苦②岁末之痛③迁谪之恨④思乡之切⑤旷达之怀。 解析:找出诗中意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每点1分)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赏析】
欧阳修的这首诗作于1037年(于景元年),为《夷陵九咏》之六,曾被收入《零陵县志》。黄溪,水名,源出双牌阳明山摩天岭西麓,由南向北流经永州市零陵区东北至祁阳白水入湘江,流域面积100余平方公里。该诗写作者夜泊黄溪的愁思和感慨。
欧阳修谪居夷陵,曾经过黄溪,登山临水之际,抚今伤古,感慨良多,遂有此诗。首联的“恨”和“愁”二字,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中间两联即事抒怀,情与景合:以苍茫暮色和月夜猿啼,渲染了寂寞的气氛。而异乡残岁和举杯销愁,表现出作者落泊的处境。前面这六句,句句为沉痛语,“恨”、“愁”、“哀”、“暗”、“惊”,字字血泪,将谪居山城之苦、忠而被贬之痛完全表现了出来。
古代诗人遭遇困厄奄蹇之时,向来善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胸襟开阔 ,善于苦中作乐的欧阳修更是如此:《戏答元珍》中有“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自慰之语,而这首诗的末两句亦笔锋一转,不再作伤心语,而是故作旷达语,极尽沉郁顿挫之致。这两句诗与元稹谪越州时作的《以州宅夸乐天》中的“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品格相似,都体现出了旷达豪迈之气。 全篇精确老到,寄意深婉曲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惆怅之情。
3.(盐城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 简要赏析。(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①“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忆京城相聚之乐,一抒别后相思之苦,形成对比;(2分)②“一杯酒”与“十年灯”,一言欢会极其短促,一说飘泊极其漫长,形成对比;(2分)③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
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
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为官清廉、怀才不遇、好学不倦。(每点1分)
【思路点拨】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①运用想象,②描写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凄凉,③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不平和惋惜。(每点1分)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②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③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④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宋诗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寄雁传书谢不能”,“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王直方诗话》云:“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
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持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