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1-02-16 来源:独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作者:李沁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大数据孕育而生,并开始走进各行各业,走进人们的生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面对这样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未来的要求会变得越来越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够系统化、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少、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培养上缺乏一定的分析、逻辑、判断等思维能力,无法真正应对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需求和日益更新、快速变化的社会浪潮。基于此,本文结合社会背景变化,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期望能为本专业未来的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数据”一词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通讯还是物理、生物等等领域行业都有着较高频率的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社会已逐渐演变成为了高科技云时代社会,共享经济、智力资本、科技发达、信息流通等现象的出现,使得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交通变得越来越快捷,大数据这个概念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等特征。这样的特征为企业和管理者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技术,信息能够得到更精确的量化,管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企业各类标准的制定会更加客观和科学。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据的存在将变成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核心资产,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数字世界,人类的生活已离不开海量的数据。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企业如果要创造价值,掌握庞大的信息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之一,但如果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价值若要实现增值,还必须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换句话说,必须要拥有这种对数据的“加工能力”,才能激活数据本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挖掘和处理又是企业、政府以及各层管理者为提升各自价值和意义所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下,各行企业不仅需要收集海量的数据信息,还要对这些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加工和处理,参与到这项工作的主体之一是拥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无论是何种专业背景、在何种职业岗位工作,若要做到在职位上创造价值并使其不断增值,必然要对这样的能力有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企业价值链组成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逐渐转变为现在的职能管理、战略管理,随着它作用的一步步突显,在未来,会更加强调它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对企业整体战略的贡献和影响。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需要培养自身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学会运用这些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重要参考,而不再是传统简单的人事管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会进一步加速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自我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个部分,该专业相应的课程也是围绕着这六个板块进行设置的,通过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特别是在应用型高校,更加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访谈,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发现该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几大主要的现状和问题。 (一)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为了实现专业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许多专业课程都从原来的传统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近几年也开始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系统化的设计,使得学生在接收知识时不能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知识记忆的混淆。 (二)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

尽管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在教学上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基于该专业与理工科类专业的不同,理工科专业课程在讲授的同时可以辅助做实验、设计、画图等方式进行搭配教学,相比之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本身更偏向于理论,实践操作更多的是在校外利用进入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因此在课堂上能有让学生真正进行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少,而一些知识又是需要亲自体验过后才能够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学生对知识乃至本专业的理解难度。 (三)教学目标设置缺乏层次性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有各自预期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的开展也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围绕专业知识点展开,例如将知识点划分为掌握、理解、了解几个等级,通过专业教学达到对知识点相对应的等级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把握,但另一方面,应当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深刻的培养目标是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体现在学习能力上,还体现在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目标外,还应该有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设置只看重基本目标,缺乏层次性,导致的最直接结果便是根据目标开展教学,学生的能力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培养和提升。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开展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进而阻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具备管理、分析、战略能力于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而如果继续沿袭以上提到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也不能充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模式改革应注意的重点

教学模式的设置因课、因人的差异而有不同方式的呈现,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时,首先,应当注意教材的选用,一本合适的教材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因此在使用课程教材时,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情况和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材。第二,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应当明确,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时,可以从原来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学完课程之后能够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思考专业问题。因此,课程除了培养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培养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能力与情感价值观,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和学生结构情况,教学内容上主要以情景模拟法、讨论法、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线上教学软件为辅助,结合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在每章节开篇时都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中加入讨论,再开展理论知识讲授,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为课堂知识的讲授奠定基础,达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本文根据课程内容筛选了其中六个主要的模块进行具体描述。 应当看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摒弃从前的教学成果,而应是通过重新设计解决之前的问题,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在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时不可能通过一次探索企图解决所有问题,从设计——开展——反馈,能够让学生比从前收获更多、课堂互动更多、课程吸引力比从前更强,已是取得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元民.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南方論刊,2017,(12):101-103

[2]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3):135-137

[3]张齐斌.论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新特征及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88 [4]任华亮.基于情景模拟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4):179-180

[5]和云 安星 薛竞.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63):26-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