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范围。这种正常合范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合。
理想正常合 ideal normal occlusion 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
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正常颌的六项标准
牙关系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位于下颌牙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内。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位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合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
牙近远中倾斜 牙临床冠长轴龈端向远中倾斜时,冠角为正值,反之为负。正常的冠角大多为正值。 唇舌向倾斜 牙临床冠长轴的唇(颊)舌向倾斜度为冠倾斜或冠冠转矩,不同牙有不同的冠转矩,上切牙冠向唇侧倾斜,冠转矩为正。下切牙冠接近直立,从尖牙起,上,下后牙牙冠都向舌侧倾斜,冠转矩为负。磨牙比前磨牙更明显,下颌比上颌更甚。 旋转 正常颌应该没有不适当的牙旋转
间隙 正常颌牙弓中牙都保持相互接触 无牙间隙
牙颌曲线 正常颌的纵颌曲线较为平直,或稍有Spee曲线,Spee曲线深度在0-2mm .错颌畸形的危害
局部危害 (1)影响牙颌面的发育 (2)影响口腔的健康 (3)影响口腔功能
全身危害 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因颜面畸形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颅面部骨骼的发育方式
(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 (2)骨缝的间质增生 (3)骨的表面增生 颅面骨生长发育特征
(1)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以确定。(2)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个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4)由蝶安中心通过上颌第一恒磨牙到颏部所画的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5)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较面部其他部分变异较少而 恒定。(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 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特征
上颌骨:上颌骨是第一腮弓的上颌突、侧鼻突、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两者骨缝在1岁融合。 前颌骨容纳4颗上切牙。上颌骨大部分由上颌突发育而成,小部分由球状突发育而成。新生儿上颌骨主要由含有牙滤泡的牙槽骨组成。上颌窦18岁是发育完全,发育后把乳磨牙、第一恒磨牙与眶底分开。上颌骨为膜内化骨,生长方式主要是移位,同时也有骨表面增生吸收。
下颌骨: 同时发生骨的改建和骨位移过程。髁突生长导致高度和长度增长,下颌支后缘增生新骨以增加其长度,牙槽突牙龈缘增生新骨,以增加其高度,下颌前部表面少量增生新骨而增加其宽度。生长方向为后上。
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特征
乳牙合特征:1、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合。2、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3、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对恒牙和建立正常的合关系有影响。 4、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替牙合特征:1、牙列中乳牙与恒牙并存。2、恒牙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3、存在替牙间隙。4、存在暂时性错合现象。
恒牙合特征:1、下颌中切牙切缘咬于上颌切牙腭侧面的切1/3与中1/3交接处。2、上颌尖牙咬于下颌尖牙远中及第一前磨牙近中。3、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近中舌尖咬于下颌中央窝4、除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中切牙只与一个对颌牙接触外,其余均与2个对颌牙相接触。
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
上颌:6124537或6124357 下颌:6123457或6124357
暂时性错合表现及机制
1、上中切牙在萌出早期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萌出挤压中切牙牙根所致,应排除多生牙及唇系带过低等因素。 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上颌尖牙位置较高,萌出是、时压迫侧切牙牙根所致,应密切观察。 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恒切牙较乳切牙打,随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可自行调整。 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调整为中性关系。
5、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he:当第二恒磨牙生长季恒前磨牙建合是,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增加,可能自行解除。
Angle错合分类法
安氏I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磨牙为中性关系自牙列中存在错位牙者
安氏II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 二类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
错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二类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安氏III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部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 亚类,一侧磨牙为近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为中性错牙合关系
拥挤度 牙冠宽度的总和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差
分3度:I度拥挤 0-4mm II度4-8mm III度大于8mm
深覆牙合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舌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
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或超过切1/3而不足1/2者 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 I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劲1/3者
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大于3mm者
I度:3-5mm II度:5-8mm III度:大于8mm
开牙合open bite: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呈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
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I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 II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模型测量常见方法
1、拥挤度分析:包括牙弓应有长度和牙弓现有长度,是对牙列拥挤程度的定量评价。
2、替牙期拥挤度分析:包括牙弓应有长度预测和牙弓现有长度预测。牙弓应有长度预测方法包括牙片预测法、Moyers预测法、Tanaka-Johnston预测法。 3、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 指数分析法
4、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包括合曲线的曲度、牙弓对称性测量分析、牙弓长度测量、牙弓宽度测量 5、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包括: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
头影测量常用的标志点及平面
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S):蝶鞍影像中心。
鼻根点(N):鼻额缝最前点,前颅部标志点。 耳点(P):外耳道之最上点。
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常作后颅底标志。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基准平面 常用的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和Bolton平面。 SNA角 反映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正常82.8±4 SNB角 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正常83.1±3.9 ANB角 反映上下颌骨相对颅部的相应位置关系 NP-FH 反映下颌突缩程度。
不同牙龄期错颌畸形矫治的适应症
乳牙期(3~6岁) a.前牙反HE,下颌前突 b.后牙反HE c.严重深覆HE,远中HE d. 凡妨碍颌、面正常发育及正常功能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开HE、下颌前突等错HE畸形。
替牙期(7~12岁) a.前牙反HE b.后牙锁HE,反HE c.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d.个别牙严重错位(包括因多生牙而引起的) e.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f.不良习惯未破除造成的各类错HE g.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者
恒牙期(12~18岁) 第二恒磨牙若于12岁左右萌出为矫治的最好时期
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
①颌骨的可塑性 颌骨的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二者不断调整,达到新的平衡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②牙骨质的抗压性 ③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
牙周组织、牙体组织对矫治力的反应
一 牙周膜变化:压力侧紧缩,牙周间隙变窄;张力侧拉伸变长,牙周间隙增宽。 二 牙槽骨变化:压力侧吸收,蚕蚀状吸收陷窝;张力侧新骨沉积。
牙体组织变化:牙骨质不吸收或少量吸收,牙根吸收,牙髓组织轻度充血,,矫治完后可恢复。
矫治力的来源与分类
来源:弹性金属丝、橡皮圈、永磁体、肌收缩力
分类:按强度划分:轻度力 60g~100g 中度力 100~300 重力>300g 按产生方式划分: a.机械力 b.肌力 c.磁力 按部位划分为:内力、颌间力、颌外力 按力作用时间分为:间歇力、持续力
不同牙齿移动方式的组织反应
倾斜移动:单根牙,牙周有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自唇侧对前牙加力时,唇侧支点以上(冠方)的牙周膜纤维受到牵拉,牙周膜间隙增宽,新骨形成。支点以下(根方)牙周膜纤维被压缩,牙周间隙减小,骨吸收。舌侧支点以上为吸收区,以下增生区变化。牙槽骨外侧发生补偿性改建,以保持牙槽骨原有的厚度。 整体移动:外力所在的一侧为张力侧,外力所向的一侧为压力侧,分别发生骨增生与吸收。
伸长或压低移动:伸长时,牙槽窝底部与周边的牙周膜纤维均受到牵拉,牙槽窝底部可形成与牙长轴平行并朝向根尖的骨小梁,牙槽骨向冠方增生,牙齿逐渐向冠方移动。压低时,根尖区牙周纤维受到压力,牙槽窝表面呈较为广泛的骨吸收活动,直至根尖区牙槽骨也被吸收之后,牙齿才得以向窝底压入。
旋转移动:牙周膜纤维基本都被牵拉扭绞,牙周膜之间的毛细血管被严重挤压,血液循环受阻,牙槽骨的增生和吸收较为缓慢,牙齿移动缓慢。
转矩移动:在牙齿两侧施加方向相反的力偶,限制牙冠的移动,根尖区压力最大,移动最多,易发生牙根吸收和牙髓坏死。
不同矫治器的优缺点
活动矫治器:优点:1、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 2、避免损伤牙周组织 3、不影响美观 4、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颌畸形 缺点:1、支抗不足 2、作用力单一 3、影响发音 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 5、剩余间隙处理麻烦
固定矫治器: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 2、能使多数牙移动 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 4、 能矫治较复杂的错颌畸形 5、 体积小 ,较舒适 6、不影响发音 7、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 8、疗程短 缺点:1、易引起龋齿、牙龈炎 2、技术相对复杂 3、易引起牙体、牙周组织的损害
支抗的概念及分类
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加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的结构为支抗。
分类:颌内支抗:支抗牙和矫治牙在同一牙弓内
颌间支抗:以上颌牙或下颌牙作为支抗来矫治对颌牙或以上下颌间的交互支抗来调整颌位关系 颌外支抗:支抗部位在口外
功能矫治器的原理及适应症
功能性矫治器:促进口颌系统功能状态为牙合及颅面的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
适应症:a病因学:主要适应于口面肌肉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颌畸形。b生长发育:功能性矫治器最适用于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开始,并持续整个迸发期。C错合类型:主要用于矫治长度不调,既用于安氏Ⅱ类错合,也用于安氏Ⅲ类错合。
常用的功能矫治器结构及原理
1.肌激动器:主要用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安氏II类错合,或安氏III类错合及开合 结构:基托+诱导丝
原理:矫治力来源于咀嚼肌。 2.双颌垫矫治器:
结构:颌垫+固位装置+上唇弓+附件 原理:同肌激动器
3.Herbst矫治器:为固定式功能矫治器,且能与固定矫治器联用,不必过多依赖患者的合作,矫治效率较高,疗程较短
结构:机械部分+支抗部分
方丝弓矫治器及Begg细丝弓矫治器的原理与特点
方丝弓矫治器原理:①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 ②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 特点:①能有效的控制矫治牙各方向的移动
②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关系的矫治
Begg细丝弓矫治器的原理:⑴合的生理磨耗 (2) 差动力(differential force)和牙齿倾斜移动 特点:(1)采用轻微而持续的矫治力量 (2)通过倾斜移动实现矫正错牙合
(3)对支抗的设计:主张不用口外支抗,而采用差动力、拔牙部位和支抗弯曲原理来控制支抗。为了防止复发,主张过度矫正,要求过度矫正牙颌错位畸形。
(4)矫治牙列拥挤:主张拔牙或减径来获得间隙,以便排齐牙齿。 (5)病人复诊间隔时间长:病人4~8周复诊1次,而不会延误诊治。
乳牙早失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1.因严重的龋并牙髓病及根尖周病变而被拔除;2.恒牙异位萌出,造成乳牙牙根过早吸收脱落;3.牙齿因外伤脱落。4、先天性的牙齿缺失
危害:1 、造成前牙反合或深覆he 2、乳尖牙早失,恒切牙倾斜或移位,可致恒尖牙萌出障碍,下乳尖牙早失可致前牙深覆盖,单侧乳尖牙早失,可致中线向缺牙侧移位。3.第二乳磨牙早失,可致牙弓长度缩短,造成后牙咬合关系紊乱以及第二前磨牙萌出障碍。 4、多数乳磨牙早失可致颌骨发育不足
缺隙保持的适应症
(1)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上覆盖有较厚的骨组织(2)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的趋势,影响下一步常规矫治(3)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咀嚼功能
要求:1、能保持牙弓长度 2、 不妨碍牙及牙槽骨高度、宽度的发育 3、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
乳牙滞留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危害:乳牙滞留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位置,可导致继替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上下乳切牙滞留,可使恒牙舌侧或唇侧萌出,形成双重牙列,甚至形成反合、深覆合、深覆盖等
处理:X线检查,若果继替恒牙存在,应于恒牙牙根发育至超过1/2时候将滞留牙拔除,弱继替恒牙先天缺失,滞留牙根部吸收不多,牙周组织健康,能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保留。
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形成机理及矫治原则、方法 早期乳、恒牙反合的矫治原则与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