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2022-02-05 来源:独旅网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严重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且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深入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标签:会计信息 失真原因 治理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作好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会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然而,近年来,作好确认、计量,记录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重要会计信息却发生了失真,极大影响了投资者利益,严重干扰了社会的经济活动,使我国经济运行处恶性循环中。为此,我国必须下决心根治这一社会顽疾。只有认真分析造成社会会计失真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治理。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1 利益驱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多个利益主体的经营者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他们都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行核算,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即使是国有企业,也都划小的核算单位,实行层层承包经营,利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如完不成承包指标和相关利润,不但承包者的利益受到很大影响,就是员工的工资也会因绩效问题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即使是实行自主经营的非公企业,业主也会因利益驱动拼死保全自身利益,至少不能使自身亏本。而他们的经营业绩均要通过会计信息反应出来。在他们的经营来景气,经营亏损或微利时,为增加个人收入,保全企业或个人利益时,就会指使会计人员修饰会计报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1.2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技术性失真和故意性失真两种。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所进行的估计、判断和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实际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造成技术性失真;有的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职业道德差、法制道德差、法制观念不强,只担心个人前途和个人利益受损,一味迎合领导,不敢坚持原则,当“好好先生”。

1.3 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我国为了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颁布了新《会计法》,并明确规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反《会计法》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内容不够全面,法律责任主体模糊,对一些会计违法行为以

罚为主,往往导致由单位支付一笔罚金,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另一方面由于执法不严,使造假者所承担的违法成本(损失)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较低,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造假的行为,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

1.4 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1.4.1 会计监督乏力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客观上存在着利益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及激励不相容三大矛盾,使得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监督职能丧失,会计控制弱化,失真信息由此产生。

1.4.2 社会会计审计中介机构监督乏力 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是审下不审上,查个别不查全面,有的只是摆设。其次,社会会计审计中介机构有失公允和正直,一些中介机构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动,在客户的压力下,丧失其独立性和诚实信用原则,未能对被审计对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1.4.3 综合监督乏力 各监督部门本应共同监督有关财务单位,形成一种监督合力,但事实上它们往往都各自为阵,并没有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1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革的过程。它能防范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为此,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职位,明确职责权限,实行财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真实做到不同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范会计行业行为,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同时,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2.2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所以,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当前,造假行为,会计人员除受领导强令、胁迫、指使和授意下做假账外,自身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不高也是主要因素。为此,应加强对不同岗位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每年对不同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把一些问题扼杀在事故的萌芽状态中。树立模范执行会计法规,不搞假账的典型,要大胆支持会计人员敢顶歪风邪气的正义作风。

2.3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经济成份的兴起,多种经营方式格局的形成,出现的新问题,建设经济、适用、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法规制度,使其既适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又不违反会计操作原则,不能适应不同经济类型经济主体发展的需要和核算要求。不能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会计核算和结算方法,并建立、健全不同类型企业的监督制度,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的外部监督,也就是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同时,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会计监督的外部力度。要追究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出具虚假、错误审计报告的违法责任。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界责任人和会计人员违法追究的力度。要从法规上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在财务管理中承担的具体责任。如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时,要分清责任,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4 建立以道德舆论为主导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企业会计诚信优良记录录入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供广大用户查询。诚信企业进行广泛宣传,市场知名度将大幅度提高,融资能力及政策享受均会受到优惠,对于失信与企业和个人的,将其不良的失信记录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披露和公示。迫使违法企业为失信付出惨重的代价,使之无利可图,并对潜在的失信者形成一定的威震力,有助于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

总之,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通弊。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所暴露的问题也比较严重。针对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主要原因及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单纯靠一般的方法难以根治,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本文试图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背景分析,并且尝试找出有效的治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贾继荣.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2]董刚.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孙晓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