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龙舟文化的传承与机制研究

2024-07-11 来源:独旅网
龙舟文化的传承与机制研究 陈翔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要]龙舟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层次的剖析与延续龙舟文化,一方面可 以进一步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还能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全面弘扬,显示我国龙舟 文化的优越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带为 研究范围,将温州市龙舟文化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对进一步推动我 国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龙舟文化传承机制 【中图分类号]G129;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5)09—0076—02 多年来,多数学者从文化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龙舟 竟渡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微观方面的探讨,认为无论龙舟文化 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继承了鲜明的民族品格,以及纪念屈 原并使之成为组织社会生活的凝聚力的特点。而从宏观层面 着手进行整体性的龙舟文化传承与机制研究则不是很多,此 文力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浙江温州区域龙舟竞渡作为现 实考证,着重对温州龙舟竞渡文化的历史沿革、受制约的深 层动因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传承的机制进行梳理、分析与论 述。 一、龙舟文化的传承 (一)关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龙舟文化内涵 学者任国瑞认为:龙舟竞渡的起源是泪罗,同时此为 中轴逐渐向周边辐射。而江立中认为:龙舟竞渡的发源时期 是在原始萌生,形成传统,逐渐划入时代,大致的历程经历 了j个阶段。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舟运动随着社会的发 展,以商品性质的龙舟竞波的氛围曰渐浓厚。 (二)关于浙江温州区域文化研究 浙汀温州处于沿海领域,龙舟也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以温州区域文化研究来辐射龙舟在民族文化的整体研究具有 定的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从区域的性质,即在一般文化研 究的基础上来研究,也就是把普遍的、民俗的、民族的有关 文化的原则、观点、规律与理论应用到区域文化中来。区域 文化行政地理与自然、文化地理的关系,与地方文化、地方 情感有关。其中,有学者对温州区域文化现实图景进行过剖 析,呈现H{温州的基本特征为:稀薄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实 利主义、飞奔的运作方式和滞后的思维模式、膨胀的自恋情 结和匮乏的吸纳意识”等,相对这一区域的龙舟研究的记载 则占少数。 一二、龙舟文化传承机制探讨 (一)龙舟竞渡发展状况 1.政府高度重视。温州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 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所确立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有关 政策措施,温州市政府予以积极贯彻和落实,为发展温州体 育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l1月9日,浙江省体 育局起草了《浙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征 求意见),其中淡到工作任务中的运动休闲业指标时明确表 示,要充分利用各省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在杭嘉湖、 宁温舟沿海地区打造以游舰、帆船、高尔夫、海钓、山地户 外运动等项目为片 特色的运动休闲基地,带动地市级运动 休闲产业的发展, 次为温州发展体育产业创造了政策环 责任编辑:张附 境。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发展运动休闲、 体育健身服务、竞技表演为重点,努力打造~ 项品牌赛事、 两个知名品牌、三个特色产业圈”。这充分表明温州市委领 导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对体育赛事的重视程度。 温州市政府在2011年工作总结4 ̄11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 中也明确要大力发展龙舟运动,即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主体 赛事;努力申办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比赛,举办端午节温瑞 塘河龙舟拉力赛等,足以流露出温州市委对温州举办主体赛 事的支持与决心,为后期温州主体赛事的运作创造了具有保 障性的政策环境。 2.参与主体人员情况。温州龙舟运动的参与者主体丰 要为其附近县市的居民,其次才是邀请赛,还有省外、境外 参赛队;从年龄结构分析,参与龙舟竞渡的人群主要为青壮 年;从职业划分上分析,主要是以私人老板为主体,学生、 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公务员为辅助。温州几乎每个村 都有龙舟队,龙舟队中的成员都是本村村民,fH是有些请外 援去参加龙舟比赛。 3.经费消费与来源情况。龙舟运动相对于其他集体运动 项目来说投入成本较多。经济的来源成为阻碍龙舟竞渡长效 发展的内在原因。实际的调查显示,龙舟竞渡的开展除了政 府短暂的支持外,基本上靠的是爱好者的接济,经济收入的 渠道较多,种类繁杂。 龙舟竞渡筹运的资金较多,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 面: (1)造龙舟,在竞渡中,组委会会提供相对应比赛的 龙舟,但是参赛者平时还要训l练等,也得有几艘自己的龙 舟,况且一些沿海地带还有一些延传的龙舟习俗,一些地 还有游船等习俗,这些费用基本上需要龙舟队自理。(2) 修龙舟,赛前、赛中、赛后都要对龙舟进行翻修。 (3)比 赛消耗,包括无形的与有形的实质性的消耗等,这一开销卡 要包括队员的队服、食品以及比赛中锣鼓的消耗等。 (二)2012中华龙舟大赛(温卅I-,idi) 2012中华龙舟赛(温州站)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巾 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龙舟协会、浙江省体育局、 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体育 局、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温州市龙舟协会承办。 次巾 华龙舟人赛温州站的比赛中央五套进行了全程的直播,这也 是温州在近些年举行的比较大的赛事。 温州站比赛为2Ol2中华龙舟大赛的第五站赛事。仃来自 广东、湖南、贵州、福建、江苏、吉林、香港、浙江的16支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温州市社科基金项目“龙舟文化的传承与机制研究”,编号12wsk119。 陈翔(1983),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躲田爨晾 l总第3差 66期■■ ■I圆誓■ll 龙舟队参加比赛,其中12支男队,4支女队,共计432名运动 员。我市参赛的有温州港澳世界华人龙舟俱乐部队、瓯海飞 龙龙舟队和瓯海女子龙舟队3支队伍。 (三)温州龙舟竞渡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斗”的问题。最初体现出来的是在龙舟竞渡前、竞 渡中以及竞渡后的一些管理问题。 2.迷信的原因。龙舟,从我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殉国为 起,龙舟就在百姓生活中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来相传与学 习,相传至今的百姓生活中如摆香案、请“香官神”等代代 相传,不时沾染了一些迷信的色彩,龙舟竞渡前的祭祀就是 个很好的例证。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种祭祀也存在着一 种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强制摊派、事主牟利。沿海区域,较多地方借着造 龙舟之名来大搞摊派,摊派的金额不定,给当地百姓与企业 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武力威逼村民交造船 费、摊派费等。现实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管理机构也经常接 到举报去调查,但出于安全考虑往往是没有人敢出来作证, 因此这种事屡屡发生,也因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而不了了之。 艘龙舟一般造价在1.6万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费用总计要 8万元左右。这些都是要靠当地企业、村民集资以及摊派得 来的,如平阳郑楼有一家企业就曾经被迫出资6000多元“赞 助”过4艘龙舟。 一一渡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可见,龙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 政府正确的指领下,当地政府职责的遵守下,企业、私人爱 好者以及一些民间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在群众生活中有效、 长效、见效地发展。以龙舟为品牌,以龙舟为载体,以龙舟 为产业,综合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为一体,做温州的山 水文章,那么温州的龙舟文化将会前程似锦,更好地得到传 承。 【参考文献】 [1]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 [2]温州自治区博物馆[M】.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 1 988:28. 【5]卢元镇.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兼论从中 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向东方运动会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 2oo3(1 0):1 6-1 9.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0. [5】王国强.岭南龙舟文化[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M].北京:华夏出版社,1 988. 【7】李瑞歧,杨培春.中国龙舟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 出版社,1 991. 三、研究结论 龙舟竞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向着我国体育产业群 中一种朝阳产业的形式发展。龙舟竞渡是龙舟文化深入百姓 生活中一种形态,而赋予龙舟文化的灵魂应该是龙舟文化所 体现出来的龙舟精神。这个赛项在沿海地带拥有了一定的群 众基础,特别是每年端午来临前,当地的百姓都会把龙舟竞 (上接78页) [8]陈丽珠.中国龙舟活动的发展及“龙”文化特征【J】_天 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 [9]林少琴,吴金章.厦门市开发龙舟体育旅游的效益分析 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4. [1 O]张华,沈勇进等.浅谈龙舟运动发展及其社会化[J].湖 北体育科技,2004,23(4). 生的证明。她对新月显得漠不关心,让这个脆弱的生命从小 就留下了遗憾,又因为异族不能通婚的原因,不顾新月的重 病百般阻挠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 (二)梁冰玉的人物命名 冰玉,给人一种寒冷纯净之感,同时更是代表了独立、 超凡脱俗,这恰恰概括了梁冰玉的性格特点。在她的思想 上:她就读最高学府,这塑造了她超前的思想意识,她追求 自由,向往着幸福。她在爱情中受挫,在国家遭难的时候能 够自主,可以不顾一切地前往一个陌生的英国。在她和韩子 奇的爱情不被世人认可的时候,她又决绝地离开这个家。她 的话语也是极有力量的,冰玉说道:“我是一个人,一个独 立的人,既不是附属品,也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要有自己 的人格和尊严。”“在中国,要做个女人,就只能做这样的 女人,愚昧、麻木、自贱、白辱,持家的奴仆,生育的工 具。”这些话无不反映着梁冰玉与当时社会的不同,她有个 性,有智慧,她的身上折射出了现代女性的光芒。 后,他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摧残,在他收藏的玉被洗劫一空 之后,他终于失去了全部。这时的他才真正醒悟,他为之痴 迷了一生、奋斗了一生的玉并不属于他,也不属于任何人, 他只是世世代代中的一位玉的守护者罢了。 玉让韩子奇有了新的生命,有了生活的方向。他的生命 是因为有玉的存在而变得充满色彩,然而又是因为玉,他失 去了很多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亲情、爱情。玉在他的生命 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他的信仰、他的坚持。 然而韩子奇这样的一生,也没有理由被否认,从他一生 为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强大的生命力,经历 很多磨难之后,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从不动摇。就像 作者在后记中说到的: “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 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 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 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所 以,韩子奇的人生高洁而纯净,就像是玉一般。 (三)“玉”文化作品主人公命运安排上的体现 玉文化在文章中的体现又反映在主人公韩子奇的身上, 可以说从他踏入梁亦清家里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为玉而生、 为玉而死的命运。为了玉,他去了解政治,了解生活;为了 玉,他去忍辱偷生,学习外语;为了玉,他甚至隐藏他是汉 人的身份生活一辈子;为了玉,他更抛弃了自己的爱情和承 担自己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经历重重,他终于成为了“玉 王”。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张雪花.欲上青天揽明月——《穆斯林的葬礼》之人 物形象分析.柳州师专学报,2005. 【5】王新惠.论《穆斯林的葬礼》对月象玉象的创造性运 用.河南社会科学,2O1 1. 【4】秦敬.试析《穆斯林的葬札》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然而“玉王”终究也要回归生活的。在他失去了女儿之 囫赛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