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

来源:独旅网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思维理念被大多数人接受,但基于授课模式依然以课堂为主,所以,教师依赖文本,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相对灵活的教学模式,让更加多样的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行为成为课堂的主导。本文从地理活动设计这个角度出发,以专题讨论、热点分析、小组活动和校本活动为内容,详细阐述活动设计的方法和作用,从而达到应用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教学效果。

标签:专题讨论;热点;关注学生;校本;小组活动

一、专题讨论,关注更广泛学生。对于地理教学内容而言,专题性很突出,教材的章节设置就是若干专题,比如初中地理课程中,大气、水分、气候类型,植被等类为章,而以水分为例又列为水的运动、水的循环等。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专题设计活动,而作为课堂主导,就要将所有学生涵盖进去,所以专题讨论是最好的选择。讨论等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引导,提出渐进性问题,逐步深入,引入正题,也可以是教师给学生留下讨论内容,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设计应该是大致方向性的,而不是细致到讨论的具体步骤和环节,更不要将发言内容过分禁锢,而是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整合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例如,在大洲和大洋一章中,可以以将板块运动作为讨论主题进行讨论学习,对板块的运动的科学探究和合理猜想进行深入探究,让学习内容的科探究性更广阔,学生兴趣大,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效果自然会理想。

二、热点分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具有时效意义的学科,常伴随着社会热点,而这些热点往往是大家关注,或耳熟能详,或当前熟知,或引发分歧等,因此,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围绕文本内容,结合现实热点展开教学研究活动,教学效果非常好。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我们就可以在讲述地貌单元中以这样的新闻事例为研究点展开教学。如讲述黄土高原,高原的土壤特点、植被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性质等这样的地理概念就在地质灾害的陈述中分析阐述开来,学生既可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更快理解地质灾害发生原理,以及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同样,在不断升级的中东问题成为国际热点时,教师也可以进行热点借用转移,将石油资源世界分布展开讲解,一边分析国际形势变化原因,一边将石油资源的分布这样的地理知识点很自然的传达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热点分析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及时抓到,更要抓的准确,抓得清晰,杜绝刻意对接,无病呻吟。

三、小组活动,形成学习层次拔高。当前的教育教学既要关注全体学生,也不能忘记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学生的基础素质、学习目标和学习效率都是不一样的,人才的阶段选拔必不可少,组建地理学习小组是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首先小组的组建不是成绩分档,更不是形成学生歧视的单元,要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小组性质协调起来。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依照课本内容推进地理知识学习,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同学则愿意脱离教材,将地

理科学作为问题研究内容。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即做到照顾更多学生的需求,又能不完全脱离基础教学,防止学生观点的偏离和学习习惯的不良形成。比如,可以组建基础知识攻关小组、专题章节学习小组,也可以组建如地球探秘兴趣小组、气候变迁与人类生活探究小组等,前者能让学生互通有无,学习动力强,学习效果好等,后者则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专门地理问题的研究能力,从而从不同角度达到地理教学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

四、校本活动,增强地理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有效利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因为它可以将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在更熟悉的事物中得到贯彻,并让学习者能轻松接受,同时也达到热爱乡土,提升非智力能力的目标。地理教学的校本素材非常丰富,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特征,都存在与地理文本相对应的地理素材。在设计校本活动中,教师要紧密围绕课堂中的教材内容,发散性的截取本土的地理特征,形成乡土教材和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比如高原地区的教学设计就可以将地貌作为主打方向,让学生纪录当地的地貌特征,然后结合课本分析形成原因,沿海地区的教学设计就可以将气候变化作为研究方向,如季风的特征和形成,季风的类型等,通过感受当地的气候,来形成季风的概念,了解季風的成因。

教学活动设计是基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中,设计设计主导是教师,活动实施者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遵照地理学科纲要和学习特点,利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开阔视野,不断创新,就能找到适合广大学生,有利于学生兴趣能力和基本素养提高的模式,为完成整个地理教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如何培养学生地理自我学习能力》,广州花都出版社,2015.6

[2]、李芳雪,《初中地理新课程下教学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5

[3]、焦玉峰,《地理课堂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