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2022-04-11 来源:独旅网

  先说一下以前对经济学的认识。在大一下学期,我选择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在宋宪萍老师的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经济学,就在我们平常的小事中,大到爸妈以及亲朋好友热衷的投资和炒股,小到我们自己平常的记账理财,甚至还有商场里的促销手段,以及生活中的很多细微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可是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也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

  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用方形容器装牛奶便提高了收益。再如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等等等等,全都可以用大众心理学和经济学来解释了。

  但是,宋老师的课我并没有太多的去听,故没有获取太多的经济学知识,只有仅有的一点而已,或许是因为老师讲课的风格问题吧。从刘老师的课上,我觉得给我感触最大的,还应该说是两个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我们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发展问题。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它的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GDP的高速增长,从西方普遍认同的真理尺度来衡量,它确实是发展了;但是用价值尺度来衡量,人的素质素养并不一定跟上了发展的节奏,而且很可能是倒退了。而人的发展,虽然说在短期内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滞后的人的发展必定会带来经济的衰败,而且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结局。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采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发展战略。

  谈到发展问题,就想到老师给我们讲到的从前的ford集团和现在的富士康集团,两个截然不同处境的大企业。前者采用分工的企业管理方式,从生产率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它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出的产值获得了显著提升,使其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高额的利润。不变的工作时间,提高的工作效率,那么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就增大了,因此企业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就极大地提高了。同时,新兴的的分工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超额剩余价值。因此,我们就看到了ford集团因分工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比较而言,富士康集团同样采取了这种模式,但是结果却又是另一番景象:13名员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相继跳楼。这个现象,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这种分工模式导致的。首先,分工正如ford集团一样,也提高了相对剩余价值,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分工的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普及,故企业只能赚取工人创造的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ford集团以前那么高了,再加上富士康集团处在产业链的加工生产环节,所获取的利润是极其低下的,所以企业极大地压低中国员工的工资。

  其次,中国人口众多,大学生普及,如此少的就业岗位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工人们一边要承受就业压力,一边还要承受公司对员工的工资压榨和束缚的人生自由,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我们再从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分工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了竞争力,这在真理尺度的衡量下

  是可取的;但用价值的尺度来衡量,企业的员工自身的发展却受到了束缚,甚至可以说是退化,每个员工被变相的当做了“机器”,重复着简单的机械动作,大脑的思维也基本上停止了。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富士康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出现跳楼事件的根本原因。Ford集团没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是分工模式刚开始,ford集团赚取了巨大的超额剩余价值,因此它提高了工人们的工资,满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形式,也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适应性,因此短期内没有出现富士康这种悲惨的局面。

  这是通过课堂上,刘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来对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我觉得经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及平常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生活当中,经济学一定能帮助我更清楚的来看待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而受益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