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首先,我要代表我的母亲、我的哥哥和三位姐姐,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父亲的告别仪式。
在我父亲病重期间,克昌叔叔和锡南婶婶、秦渤堂兄和秦妮堂妹分别从美国远道而来泰州看望;蔚城表叔从中国台湾前来探望和问候;克宁叔叔和王平婶婶携秦朗堂弟、克中姑妈和国栋姑父携子女、克平姑妈委派子女多次从南京来泰州探视;克静姑妈、克亮姑妈等也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秦统堂兄去年在纽约也委托我从美国带来慰问和祝福。你们的手足之情和亲情令人感动,也给我们兄妹五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代表我母亲和全家,最真诚地感谢诸位至亲至爱、父亲的老友故交,谢谢你们给予我父亲的各种关爱以及对我全家的关心和慰问。
在过去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父亲饱受病痛的折磨,虽积极治疗,但病情每况愈下,身体日益衰竭。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病痛斗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父亲的离别,留给母亲和我们子女的是无尽的哀思和永远的悲痛。站在父亲的灵前,凝望父亲的遗像,深切缅怀他与我们的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五个子女成长的历程,内心的悲痛无以言表。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父亲在家乡安徽天长县秦西庄度过了童年岁月,亲眼目睹兵荒马乱、亲人离散。四十年末辗转中国台湾教书。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师从傅抱石、陈之佛诸教授。父亲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载,发表文艺性文章百余篇以及美术、书法作品,1988年首批获评高级职称,20xx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秦克成作品精选》(书法)。父亲一生充满艰辛,追求心灵解放与自由,毕生豁达乐观,性情刚直不阿,为人宽厚正派。他智慧博学,勤于知闻;他勤俭惜物,疏于享受;他待人挚诚,极重亲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以顽强的意志渡过了无数政治风暴,历尽艰辛,九死一生,走过了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走过的一条十分坎坷的人生道路。他以无限的关爱倾注于教育工作和晚辈们的成长,付出了他生命中最灿烂的岁月。在他病情发展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整理长辈们的书信、诗词、楹联、照片等,编写完成了《亲人手泽》。他在“前言”中写道:“我之所以决心要将此册编纂完毕,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母辈,都是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是一群极具才能而又高尚的人,是一群永远值得追思和仰慕的前辈。……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的血管里正流淌着他们的血脉,传承着他们生命的基因。”在“后记”中,父亲写道:“一两年来,我几乎朝朝暮暮,为它辛苦为它忙,真有点心力交瘁之感!”就在最后住院前,父亲又在修编家谱,也许已经意识到他可能无法最后完成,于是多次与我讨论内容,把他的愿望和期许交付于我。父亲带着至深的孝义,给子孙们留下了最后宝贵的亲情。
父亲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为师敬业流芳千古,他为子孝敬表率当先,他为父慈爱典范犹存。父亲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离开我们的,砚池里还蓄着他新研的一泓墨;书案上还有他翻开的《宋石鼓文》;新沏的'绿茶尚留微微的余热……。我们对父亲的怀念,在越来越浓的春色里滋生。
亲爱的爸爸,我是您子女中年纪最小的,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这么多年来,也许是所谓亲不言谢,也许是缘于骨肉亲情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我从来没有在您面前说过我爱您爸爸。但语言无法表达我内心哪怕是千分之一对您培养、教育和关爱的感激。今天,我要对您说:爸爸,我真的爱您。对我们子女来说,您永远是我们人生中温暖而坚定的航标,是永远有威严的规则,是永远的包容和爱护。您就是一位高尚的人,你的才华、你的人品、你的智慧、你的亲情永远值得你的子女和后代追思、仰慕和学习。您虽然走了,但我们血管里流淌着您的血脉,我们兄弟姐妹就是您生命的延续,您的恩泽和关怀我们将永铭于心。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教诲,照顾好母亲,培养好子女,踏实做人,勤恳工作。
敬爱的父亲,您去天堂见爷爷奶奶了。让我们再一次祈祷:您安息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