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家公司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不管召开任何会议都坚持一个惯例,正式开会之前主持人必须说:“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那家公司还规定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里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如此“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看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安全心理和行为,使得这家大公司一直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记录,并造就了“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神话。这就是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美誉的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在安全管理上,从每一个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把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当成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命脉之穴,因而,他们能够实现较好的安全业绩。
安全管理是激发每一个的自觉行为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他方式或手段而言的,并是在与之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每一个,每一个行为,都要注重细节。美国的一个航天飞机因为在设计时,多加了一个小数点,结果造成航天飞机不能按照预定的轨道返回地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抓好安全管理上的细节,是“安全第一”原则的体现,这个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强度的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安全的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核工作;当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之一就是,抓好安全管理上的每一个细节。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细节,因而给安全工作的偏差和隐患许多可乘之机。可见,管理不善的企业并不是被大事打倒,而是输在一些不显眼的细节上,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纵观企业的安全管理,正是由方方面面的细节组成。
目前,一些企业虽然在安全管理上有远大的目标,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缺乏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事事以为“差不多”便可,结果是:由于执行的偏差,导致许多“差不多的计划”到最后一个环节就已变得事与愿违,差强人意,甚而酿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损失。
若说管理的一般法则是科学,那么对细节的管理就是艺术,企业处理安全细节的能力就形成企业有效管理的能力。当前全国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倡“简单管理”,但其“简单管理”绝不是粗糙管理,更不是“不要管理”,而是每一个细节都已经成为企业安全规范和行动的一部分,无须刻意将其管理。“简单管理”的前提是“找出规律”,构建一个有效的安全机制,将所有的细节都置于真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中。可以说,企业生产推行“简单管理”的目的正在于将安全细节管理扩展到极致。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中的蒋氏,其祖父死于捕蛇,其父亲死于捕蛇,而他本人也几次由于被蛇咬差点死去。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这种毒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因而捕这种蛇是十分危险的吗?当然不是。如果说其祖父缺少这个意识,那还勉强可以说得通,他毕竟是蒋氏中第一代的捕蛇人。而说他本人也缺少这个意识那就完全说不通了。有祖父、父亲血的教训,有自己几次差点被蛇咬的亲身经历,他岂会还没有这个安全意识?可是,他仍然不愿意放弃捕蛇这个可怕的职业。原因是什么呢?他对柳宗元说,他宁愿捕蛇,也不愿意恢复给官府缴赋税。在他的心理中,与其给官府缴税,宁可被蛇咬死,所以,他才有了捕蛇的行为;因为他知道危险,所以,警惕性自然就高了,也就减少了蛇对自己的伤害。
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事故究其根源,都是由于员工平时不注重细节,不把某些细节当回事造成的。比如工作中随意摘下安全帽的细小环节,却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如果长期引不起重视,一旦条件形成必将酿成大祸。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位瞎子提着灯笼走在街上,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瞎子回答说:“我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到我”。
从这个故事并不是笑话,其实这给我们企业安全管理的各个管理层有很大的启示。安全生产管理中微不足道的“细节”正是安全生产的命脉之穴。安全生产管理过程控制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进一步巩牢了“安全质量终生制”理念。二是进一步突出安全质量标准的理念。将标准系统化纳入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之中,体现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件件有标准,人人懂标准,一切按照标准干,一切按制度办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为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质量标准动态管理。通过监督制约和考核机制把各项工作标准落实到现场。严把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成果,提高了标准,提升了境界,为实现矿井的精细化管理严把过程控制关。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有些人为什么总是违章,其实,就是几种心理在作怪:一是少数安全管理者注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抓安全工作时务虚不务实,有的人认为安全工作是“软任务”,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待安全工作麻痹大意,能糊弄就糊弄,能省事则省事。只有当上级单位来检查时才临时抱佛脚,做做样子,敷衍了事。而有少数检查人员对待检查也是招呼在前,来时坐坐车子,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对待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上下“敷声一片”,以致安全管理漏洞百出,酿成大害。管理者和操作者有侥幸心理。绝大多是事故的发生皆因事故责任者抱有强烈的侥幸心理,在工作中安全意识淡薄,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还有一种是习惯性
违章心理,安全工作中常见的“病症”,皆因人为惯性思维造成的,认为大家都是这样干的,而一如既往违章,如此恶性循环,其产生不良后果,可想而知。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心理与行为。因此,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意义。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了这样认识,对于人为事故原因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行为”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那么具体到每一次事故,无一不是没有抓好基础工作、抓好细节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是安全生产的基石。
安全是一种挑战。每一次重大事故都会促使人反省自身行为,总结教训,研究对策,发明新技术,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也许事故永远不会杜绝,于是挑战永远存在,人的奋斗永远不会停止。事故是对人类能力的考验,人类应当经受得住这种考验。安全是一笔财富。我们讲安全,就是要提高人的生存价值,就是在积累财富。
在安全行为的养成方面,我们要警惕四个“不等于”。 一是要警惕建立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不等于充分发挥了职能。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相对容易,但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则要下一番工夫,要增强全体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要以全部精力抓好安全工作,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要相互配合。二是要警惕无事故不等于没隐患,关键要在要在防微杜渐上下工夫。对待安全问题要敢于揭露,不能以成绩掩盖任何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安全奖罚和责任追究。其次要营造浓厚的安全管理氛围,构筑多种渠道和“全天候”安全保障平台,畅通发现问题的渠道,完善汇报、信息反馈、外举内查、外奖内罚等制度。管理人员对所负责的安全工作经常研究其规律,对潜在的问题能够有准确遇见性,从抓早、抓小入手,防微杜渐,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警惕有了高技术不等于有了高保险,关键要在执行力上下工夫。四是要警惕安全工作抓过了不等于抓好了,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有的人抓安全没少做工作,为什么还发生事故?这就是工作抓了,但没有抓到位。对于安全检查,有时就是到现场看一看,不深入调查研究,对上级的文件有时只是转发文件精神,下发一下通知,并没有真正落实文件精神,没有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没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律性或散漫性;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表现有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懦弱。说千道万,无论企业也好,员工也好,无论有怎样宏伟的目标,而若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到位,都可能使安全生产的计划和理想被搁浅,而导致最终的失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各个细节上认真落实,才能达到安全生产有效管理的最佳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