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蒙山大佛导游词

2021-07-15 来源:独旅网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20xx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xx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20xx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修建过程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公元559年(北齐天保二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增加建造

  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保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公元620xx年(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曾来此礼佛,并将寺名改回开化寺。另一说李渊礼佛是在称帝之前,礼佛回去后当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登基后李渊将寺名改为开化寺。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巡幸并州,与皇后武则天同游童子寺、开化寺,童子寺佛像高一百七十多尺,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李治与皇后、妃嫔、宫人施舍了很多珠宝、财物、衣服。

  毁灭破坏

  公元844年(唐会昌四年),开化寺佛阁在唐武宗灭佛中废毁,蒙山大佛遂暴露在风雨中。公元895年(唐乾宁二年),盘踞并州的河东节度使、后来追封后唐武皇帝的晋王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命人重建开化寺佛阁。历经五年,佛阁终于建成。公元945年(后晋开运二年),镇守太原的北平王、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到开化寺焚香礼佛后,出资重修佛像和佛阁,留有苏禹圭所撰《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

  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开化寺中新修二座高二丈释迦牟尼舍利塔(即今开化寺连理塔)。元朝末年,开化寺毁废,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通常认为,蒙山大佛在这时一齐被毁。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晋恭王朱棡重建开化寺,开化寺改名为法华寺。

  重新发现

  1983年,参加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因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现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奇怪。实地调查时,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198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的简讯中报道了这一消息。20xx年9月21日蒙山大佛被列入太原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9月,新修佛头工程开工,20xx年1月,佛头安放完毕,10月7日,完成修复的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近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平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