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音乐评课稿

2023-12-14 来源:独旅网

  上周听了苏老师的音乐公开课。我认为整堂课是在“敲鼓小鼓,学唱小鼓手的歌,表现小鼓手”的教学环节下一一开展的。首先我来讲讲这节课中,黄老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这节课一开始黄老师就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接着让学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节奏,不仅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歌曲,而且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了歌曲结尾句演唱力度从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难点解决。

  2、整个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的设计很清晰,并且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在整堂课中,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聆听歌曲的习惯。这堂课中苏老师一共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了4次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课中让学生多次完整地聆听歌曲,是学生快速学会歌曲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师的语言很亲切、生动。在本堂课中,苏老师表现出了一位音乐老师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那甜美、很纯的、象天籁一样的歌喉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和孩子们。

  4、把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介绍换气记号时,苏老师运用了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儿歌来诠释,使学生很快地领会了换气记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当然,一节再完美的课总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一下几点不同的看法。

  1、在导入环节,教师在拍打二分音符节奏时不够准确。应该这样拍。学生就不会出现结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况了。另外,这句节奏既然是从弱到强的要求去拍打了,黄老师也想到了用色块去区分了,何不用同种颜色但深浅由浅到深的色块去体现是不是会更明显?然后休止符用红颜色表现,告诉学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红灯要停下来。我本人认为这样可能会使学生看得更一目了然。

  2、既然是歌唱课,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应该是一届教唱课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核心。我认为处理本首歌情感关键是要表现出小鼓手的神气和自豪,所以要求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应该是圆润、明亮的。也许可能是第一节课上唱歌课,学生的喉咙不易打开。三五班的很多学生是“小银铃”合唱团的成员,好像在这节课中没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三五班学生的歌声不够明亮,嗓门有点紧,声音的位置偏低。学生的情绪也不够Hi。我觉得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如引导学生要应该用形象的、浅显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导学生该用怎样的嘴形去唱歌。特别是演唱一首歌时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学生如何“起声”?要马上做好气息的准备,找到发音位置的高低了。这首歌应该是属于“软起声”的歌曲。歌曲的起声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激起声,软起声和舒起声。所谓的“软起声”就是指声带再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发出的声音比较舒展、平缓。正因为处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因为这首歌头尾的歌词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复之处,所以,最后老师再适时地处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说歌曲的起始部分声音比较轻快,情绪比较欢快。尾部力度要加强,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发挥地淋漓尽致。教师也不会出现教学时间有多余,而在那拖延教学的嫌疑了。

  3、最后在拓展环节中,黄老师让学生进行声势节奏伴奏。在讲解要求时,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确,所以出现了学生没有马上明白。这个环节中,黄老师本意是想让小组敲打方式进行,但最后却是每组请四个学生上来敲打,四个人的声势显得太单薄,教学的效果也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我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这么处理,就是让学生敲打音乐凳,然后让一小组两小节后逐渐加入敲打的队伍,这样声势显得会更强大。而以小组渐渐加入的过程也正好体现了力度的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