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龙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县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5亿元,年均增长18.9%;财政收入达到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1亿元,年均增长32.5%和3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9.1亿元和1.3亿元,年均增长31.9%和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9亿元,年均增长12%。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6.2亿元,年均增长43.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272万美元,年均增长59%。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县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大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五年来,引进、建设大项目1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中粮玉米深加工、江源铸造、北疆扩产改造、元盛熟食、国能发电、龙腾新型墙材6个项目竣工投产,飞鹤乳业、元茂养殖场、中航燃机风电、江源机加和镍铁合金5个项目开工建设,杏山铜矿和中广核风电项目正在办理开工手续。上述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税金8.3亿元,为未来发展积攒了后劲。
(三)农业基础更加夯实。五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7亿元,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农田水利、牧区水利重点县建设圆满完成,黑岗现代农业项目区顺利启动,花园水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16个,大中型机械达到1530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3%;粮豆薯总产达到60.4亿斤,成为全省产粮第一县。肉牛、生猪和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41.5万头、180万头和1900万只,年均增长9.3%、10%和17.9%,奶牛存栏8.5万头,是20xx年的5倍。完成植树造林2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9%。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撤并学校78所,6个乡镇完成集中办学,新招聘教师520名,投资1.2亿元建成了二中新校区。改造乡镇卫生院14所,县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用,门诊大楼即将全面竣工。新建乡镇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123个,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体育先进县。科技、计生、广电工作全面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均呈现勃勃生机。
(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计到年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70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530元,年均增长12.8%和3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4.8%。城市建设总投资达到93亿元,完成楼房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2.1万户;污水处理厂年末竣工。完成县级公路硬化110公里、乡级公路硬化991公里、村级公路硬化588公里,通乡率、通村率均实现100%。累计新增就业3.6万人次,下岗失业再就业3.7万人次,发放小额贷款9258万元。城镇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万人、2.9万人、4.2万人和39.3万人,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低收入家庭补贴1.32亿元和1620万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六)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四个往前排”标准,配齐配强了乡镇领导班子。深入推进村级干部星级化公职化管理,选派后备干部到薄弱村任职,推行村级发展党员乡镇下管一级办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安定稳定。支持人大、政协实施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落实党的统战、民族和武装政策,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县的基础全面夯实,后劲更加充足,潜力加速释放,为未来发展创造了巨大优势。在此,我代表十四届县委向为龙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届县委班子,向投身于发展实践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有四条经验值得总结并加以坚持:第一,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引擎。五年来,县委坚持把主要的精力、优秀的人才、最大的财力都配置在大项目上,咬住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推进,一批立县型大项目先后落户,对财政的贡献、对产业的拉动将在未来几年充分显现。正是由于我们牢牢抓住了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才使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第二,必须把实事求是作为发展的基石。五年来,县委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积极偿还历史债务,妥善化解遗留矛盾,“普九”债务、公费医疗陈欠、碾北公路集资款全面解决,最大限度落实了干部职工待遇,为未来发展扫清了障碍、凝聚了人心;加大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建设,充足预留工业用地,拓展了发展空间,积攒了发展后劲。第三,必须把抢抓政策机遇作为发展的动力。五年来,县委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一大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相继实施,财政支出由20xx年的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0亿元,为发展增添了动力,为事业提供了保障。第四,必须把创新突破作为发展的关键。五年来,县委坚持开拓创新,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破解了诸多症结问题,通过土地资本运营,完成了二中新校区建设;创新土地使用权抵押新机制,破解了奶牛发展的资金瓶颈。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勇于创新突破,就一定能够破解发展难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立县型龙头企业不多,产业覆盖面不广,猪禽等加工还是空白;龙头、基地联结不紧,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中粮、元盛的需要,飞鹤对基地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规模经营推进缓慢,土地流转难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最大瓶颈;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乡建设规划不到位,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部分干部视野不宽、方法不多、作风不实,与形势发展和承担的任务还不相适应。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定位和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的拼搏,我县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跨越发展之势已经形成。主要体现在:基础已经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粮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大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资源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县乡换届后,广大干部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厚。条件已经具备,国家重视粮食安全,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必将为我县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加快我县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齐市城市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为我县承接项目、融入齐市经济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时机已经成熟,我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园区谋划已具雏形,项目入驻空间广阔;我县处于黑吉蒙三省经济交流的重要节点,区位优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历史形成的商贸中心和物流集散地,发展现代商贸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必将拉动一产、二产升级,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只要我们顺势而谋,乘势而上,未来五年必将成为我县提速发展的五年、跨越赶超的五年、全面进步的五年。
未来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强县富民为目标,深化“五个大县”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经济跨越战略、城乡升级战略、商贸引领战略、文化助力战略),推进“十大工程”(园区培育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现代商贸工程、生态经济工程、旅游开发工程、城乡建设工程、教育提升工程、文化繁荣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实现“两个率先”(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市率先跻身全省二十强),把我县打造成我省西部的工业大县、文化名城、商贸重镇和旅游新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到20xx年,通过实施经济跨越战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分别递增16%、23%、15%和11%,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通过实施城乡升级战略,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5.2平方公里发展到21.6平方公里,建设一批超3万人的中心小镇和超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城乡基础设施更加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商贸引领战略,全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着力构建现代商贸体系,推动一产、二产战略升级,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实施文化助力战略,繁荣龙江文化,塑造龙江精神,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提高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通过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构建富裕龙江、生态龙江、文明龙江、和谐龙江。
三、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现代商贸的拉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战略升级,全面推进经济跨越发展。
(一)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园区培育工程,以资源利用为主导,以“集群、集约、集聚”为方向,通过电子商务引领和现代物流支撑,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实施大园区承载策略。坚持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全力打造中粮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园。要搞好政策对接,提高配套标准,增强园区吸引力。对落户园区的项目,合理分配利益,统一公共服务,均等优惠政策。实行税收返还政策,鼓励乡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二是实施大项目支撑策略。突出招商重点,紧紧围绕资源、现有产业、民生需求、生态环境、区位优势和农民增收,着力引进低碳环保、劳动密集、高新科技、高附加值项目。改进招商方式,按照“全民招商、专业谈判、一家承办、跟踪服务”的方式,盯住大企业,锁定大集团,实施定位定向定点招商。未来五年要在做大做强玉米产业、肉牛肉羊产业、奶牛产业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家禽、生猪、杂粮、水稻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全覆盖。三是实施大企业引领策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优势和引领作用,依托现有企业裂变一批、配套一批、升级一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最大支撑点和增长极。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通过扎实推进“五化”建设,加速现代农业进程,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65亿斤,力争达到70亿斤。一是推进规模化。研究探索适宜我县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到20xx年,30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60%以上。推进规模化养殖,大力辟建各类养殖小区,推广家庭牧场,建设养殖专业村屯,探索“工厂化”养殖。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乳品龙头企业建设,坚定奶业发展信心,做到力度不减,目标不变。到20xx年,肉牛和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头和22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集中向种植、养殖规模经营户投放。二是推进农机化。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大型机械购进步伐。坚持因地制宜,东部平原区要积极组建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西部山区发展机械动力适中的农机装备,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到20xx年,80马力以上大型机械达到20xx台以上。三是推进水利化。加快建设以花园水库为主体的水利枢纽工程,力争花园水库早日开工,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推进灌区节水改造、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在西部贫水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项目,实现坡耕地稳产高产,稳固提升粮食产能。到20xx年,力争水利投资达到30亿元。四是推进标准化。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品种。引导农民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作物统一耕作、统一品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畜牧业统一饲养、统一供料、统一改良、统一防疫,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大力推广山泉镇农业合作社、农资服务公司、农民联合生产、统筹发展的模式,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五是推进市场化。完善龙头与基地、产品与市场的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发展企业需要、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重点发展“有机、绿色、特色”农业,在高效益、高产出上做文章。加强农产品营销,整合农产品品牌,探索开展粮食期货,建设“粮食银行”,使农民分享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
(三)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以电子商务为牵动,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全力推进现代商贸工程。一是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按照“先总部、后企业,先商贸、后实体”的原则,加快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建设,尽快搭建框架,开展网上交易。要加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升吸纳、承载项目和客商的能力。二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搭建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着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网络。三是强化市场功能。推进现有各类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建设,加快建立新兴市场,适应现代商贸需要。四是壮大流通队伍。坚持放手发展、放开搞活,培育壮大流通队伍。推行各种形式的流通中介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流通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水平。
(四)开发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实施旅游开发工程,建立承启哈大齐、依托大东北的生态旅游文化强县。重点打造三类精品游,发挥毗邻内蒙优势,突出特色餐饮,塑造田园风光,发展农家休闲游;依托花园水库、朝阳山、哈拉海湿地、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发展生态观光游;挖掘金长城遗址、龙兴张公馆等历史文化,整理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宗教文化,发展龙江文化游。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鼓励社会融资,形成多元投资渠道,加快景点的设计和开发。以2小时旅游经济圈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叫响“鹤乡第一高峰、航天英雄故乡、生态休闲家园、历史文化名城”等旅游口号,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五)发展生态经济。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充分利用防沙治沙重点县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残次林更新,推进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加强森林、草原和湿地保护,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加快城镇集中供热步伐,推广新型燃料,有效治理低空大气污染,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林建设,扩大山杏嫁接甜仁杏、寒地果树、樟子松改造红松经济林规模,推广柠条、榛子等经济林种,研究林菌、林草和林药间作,实施立体式开发,推进林果产业大发展。积极引进果品精深加工项目,走产业化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四、推进民生工程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快城乡建设。按照“文化、生态、宜居、现代”的原则,深入实施城乡建设工程。城市以“东移北扩南延”为方向,以未来20xx年建设容纳30万人的城市为目标,加快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乡镇要立足区位优势,突出产业支撑,着力打造一批超3万人的中心小镇和超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一是高标准规划。要高标准、高起点搞好“东移北扩南延”的各项规划,沿党政办公中心向东至碾北公路建设新城,以北郊渔村和北山水库为中心建设宜居新区,沿龙湾河两岸建设滨水新区。要突出城市特色,将生态和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公园、绿地和休闲广场一并规划到位。强化功能分区,统筹规划新城住宅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和休闲娱乐区,住宅区和商业区要严格分开。乡镇要统筹考虑资源、人口等因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做好布局规划。二是高质量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将电力、通信、给排水、天然气等各类基础设施一次性建设或改造到位,避免重复建设。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加大普通商品房建设力度,保障弱势群体和工薪阶层利益。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高档住宅,满足群众住房差异化需求。研究制定新型农村社区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建设步伐。严格建筑市场准入条件,实施全程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三是高效能管理。成立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探索实施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增加公交车、出租车数量,取缔违法经营电瓶车,创建优良的交通秩序。加强小城镇规范化管理,提升档次和水平。四是高效益经营。增强土地经营意识,研究土地资本运营方式,破解城乡建设资金瓶颈,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按照适度、宽松、超前的原则,加大土地供给,增加开发面积,保证供需平衡,使我县房价维持在科学合理区间。
(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实施布局调整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集中办学步伐,规划实施新城区“学城”建设。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名师、名校培养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学校内涵,形成特色群体。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完善开放办学和联合办学新机制,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巩固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加快构建乡村一体化卫生体制,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公立卫生所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药品供应和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医疗用药安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推进广电事业健康发展,发挥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加快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开辟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形成多元就业格局。鼓励全民创业,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加快全民创业步伐。按照“提标扩面”的原则,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全面启动城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落实好低保、五保、救灾减灾等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文化繁荣工程,着力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共同理想信念,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深入挖掘和弘扬龙江精神,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全县各行各业要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特点,研究确定本行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引领行业及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文化场所,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龙江人物”、“十佳之星”、“道德模范”等评选、宣传和推介活动,扎实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户创建活动,引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提档升级,完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活动室和休闲广场配套设施,加快博物馆、数字影院、文体休闲中心、文化广场建设步伐,在重要遗址、遗迹建设纪念馆和展览馆。强化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和作用发挥,推动各类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搭建各类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加强文化创作和开发。坚持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挖掘各类文化人才,为文化建设提供人力保障。鼓励文化创作,制定出台奖励政策,激发文化馆、艺术团等专业文化团体的创作热情,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加快文化产业开发,大力繁荣剪纸、雕塑等传统民间艺术,探索发展广告、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加大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航天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着力打造“龙”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的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加强民主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支持人大、政协充分履行职能。引导群众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积极主动行使民主权利。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干部在监督下工作。
(二)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坚持依法决策,规范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跟踪评价和失误问责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深化村民自治,引导农民建立村规民约和乡规公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推进政府资源进社区,完善社区功能,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运行机制,增强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承接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完善信访调处机制,积极化解矛盾,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保持社会安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定期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进行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实施干部队伍素质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思想,时时以全局为重,事事以大局为先,确保政令畅通。增强创新意识,坚决摒弃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弘扬敢想、敢干、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顺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创新中贯彻上级部署,在创新中推动事业发展。增强进取意识,凡事都要争上游、站排头,敢与高的比,敢与强的争,确保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抢占先机。增强机遇意识,善于捕捉信息,找准政策对接点,精心储备项目,跑省进京,敢争会抢,使更多的资金、项目落户龙江,带动和促进龙江的整体发展。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适应形势需要,探索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和整合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村级离职干部、困难老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和农村发展党员乡镇下管一级办法,全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和教育管理作用。坚持“四个往前排”,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化、长效化和规范化机制,全面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继续完善干部管理考核体系,科学制定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推进目标考核系统化和科学化。
(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做决定、办事情,要顺应民心,集中民智。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经常深入群众,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接待日等制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兴真抓实干之风,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提效能、求实效,建立重点工作专题推进机制,促进工作有效落实。大兴廉洁从政之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筑牢思想防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持有案必查,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用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前进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团结带领全县62万人民,以更加开放的眼界,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十足的干劲,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奋勇争先,为实现龙江经济社会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