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爱与责任 篇21

2024-07-16 来源:独旅网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责任。刚才我就在想,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孜孜不倦奔波于三尺讲台?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年轻的一辈风华正茂却甘为人梯?又是什么力量,让老一辈优秀教师双鬓斑白却仍然兢兢业业地执着于教育?—是爱!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学生深深的爱。只有爱的阳光才能把坚冰融化;只有爱的雨丝才能使枯木逢春;只有爱的神奇才能点石成金!大家都说,爱与责任是做好教育事业的必需,好比左膀右臂,两者缺一不可。而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莫衷一是了。有人说,有了爱才有责任;也有人说,有责任才有爱。而我要说,爱源于责任。也许有些人不认同我的观点。不要急,请听我细细道来,你再作评说不迟。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主体倾向于客体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情感态度。而什么又是责任呢?责任是主体应当为客体承担起的相应职责和任务。我这里讲“爱源于责任”,准确地讲是指责任感。所谓责任感,是指主体对自己应当承担起地相应职责和义务地认同和主动践行的愿望。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首先就得有责任感。如果先就来谈爱,那好比去追天上漂浮不定的云彩,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易见文字激扬却难见行动落实。说半天,一个人还没品尝这桌菜,他能给你回答这桌菜的味道吗?一个人还不会走,他能给你跑吗?离开了责任感的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一座!有人或许会说,20__年,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先进事迹你没学习吗?他们难道不都是因为对教育事业有无尽的热爱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吗?的确,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赞叹不已;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一片赤子之心更让我们钦佩万分!但请问,他们为什么会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无比的热爱呢?难道他们由遗传而来,天生就有?不。不!请仔细聆听他们一句句心声:不能让一个人失学;要用知识去唤醒他们;要实现他们祖祖辈辈翘首企盼的愿望;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试问,这一句句话语里所饱含的不是他们自觉践行教书育人天职的高度责任感吗?再请认真观察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吧:崎岖的山路上早晚接送孩子的身影;帮助后进生的苦口婆心;熬到油尽的灯下备课;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事无巨细的样样关心等等。试问,这里面所饱含的不是他们渴望学生成才的责任感吗?毫无疑问,正是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拥有了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无比热爱。你提出的事实,无可雄辩地证明了我的观点:爱源于责任。谢谢!

  请回过头来反观我们身边的现实。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先进事迹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他会说,我才没有那么高尚呢,我就不热爱教育事业。我们能否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吗?视教书为职业,甚至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的“教书匠”充斥各个角落。这时,我们能给他们谈责任源于爱吗?恐怕换来的只有鄙夷和不屑一顾。怎么办?其实,应当是爱源于责任而不是责任源于爱。说爱,你可以说自己没有那么崇高,主动放弃先进追求,我们也只能从道德上对你谴责。但说责任就不同了。责任是社会赋予一门职业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这项义务,那么这门职业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不能立足。毫无疑义,一个不能教书育人却会误人子弟的教师将会怎样?只能是受到同事的否定,学生的鄙夷和家长的唾弃。再者,教师职业的责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上相关条款就是铁的依据。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法律的规定,你无可辩驳地应当执行,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认为:责任是第一位的,爱是第二位的。责任是内核,爱是外化。有了责任才有爱,爱源于责任。这时的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态度,而更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让我们从拥有责任感开始塑造自己吧。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天职,用爱心来浇灌祖国的花朵,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谢谢大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