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个人发展计划高中语文 篇21

2024-07-16 来源:独旅网

  一、设疑

  课文预习提示对《红楼梦》的基本内容作过交待。假如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一路学将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习,并没有摆脱满堂灌的嫌疑,也不能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说,不利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无形中被常规教学所忽视了。于是我想何不就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发展作为讲课的一个切入点进行带点创新意识的教学呢?打定主意,便着手进行。

  先设定本课的讲习目的:

  “通过对课文人物描写的理解分析,提高学生获取,提高学生获取、感受、品味语言的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对《红楼梦》的构思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式教学。”然后设定教学的过程,在预读《红楼梦》的情况下,请同学谈他对《红楼梦》的初步认识。如全书的内容,艺术价值等,都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话。其目的是,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待学生完成后,教师提示并肯定: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品。自从它行世以来,就不知迷恋了多少读者。课文所选的第三回就初步展示了《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技巧,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方位加以确认。

  二、激疑

  在设疑的基础上,请同学读课文的预习提示。读完后,引导学生注意本段的叙述顺序,发现问题:原来,《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中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原来是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

  本篇课文虽然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但也重点交待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相会二人细腻而微妙的感情关系。

  可以说,整个《红梦楼》中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发展能否一帆风顺,从这一回里就看出来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那么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感描写来感受《红楼梦》高超的艺术这一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三、析疑

  问题摆出来了,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梯性问题:

  提问一:林黛玉与贾宝玉未见面以前,她了解到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

  提示:王夫人的介绍,贾敏的介绍都不是什么好印象:她们都是从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出发来判定贾宝玉的。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一切行为都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更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个特殊人物。(学生从课文中找材料并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对他的表哥并不持什么先入为主的看法,当她舅母数落贾玉玉时,她只是“一一的都答应着”。这里一方面看出林黛玉的小心,另一方面也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好新之人。这就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还有,在林黛玉的心里,贾宝玉无疑是聪明,灵动,有着不拘小节的作风,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能体会女孩心中的一份隐秘的情感(与女孩关系不错),估计能与她心有屡犀一点通。这样,贾宝玉的一切所作为就都为她所理解了。无论王夫人怎么说贾宝玉的坏话,林黛玉并不发表她的任何看法,都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包容他。这里既说明林黛玉处事之精,更说明林黛玉对贾宝玉有一定的好感。也正是这份感情,使林黛玉和贾宝玉有了心心相应的可能。

  提问二: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这时的林黛玉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那就是,先疑而后惊。

  当听说“宝玉来了!”时,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点拨:还没见着,怎么又想见了呢?矛盾的心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地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点拨:真是见过吗?没有见过而说见过,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很深的好感)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点拨:何以如此快速,他想给黛玉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师小结:当贾宝玉出现在林黛玉面前之时,林黛玉得到一个意外惊喜:他就是林黛玉心目中的偶像。这个偶像既是形象上的又是气质上的。虽然说他他并没有见面,但是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已经俨然是彼此相知的一对了。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个字,正是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林黛玉心中对贾宝玉的默默情怀。

  提问三: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

  提示: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己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心有灵犀吗?)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教师小结:这一串描写都是十分见精神的。一者贾宝玉心中有着偶像的影子。不然他就不公大胆猜她是谁。二者,贾宝玉也有相当的判断力。从情态上和气质上,他感到林黛玉无疑就是他心中的另一半。所以,文章借贾母的问话道出了贾宝玉心中秘密。从贾宝玉换衣服一事来看,这既是他展现自己的表现,也是他尊重林黛玉的表现。上文说,林黛玉见了贾宝玉,觉得“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写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好感,而这里又用贾宝玉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写出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一片真诚。真可谓两情相悦。也正是这处真诚,写出了作者的高超技巧。

  提问4: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贾宝玉是怎样表达他对林黛玉的好感的?

  提示:(学生朗读此段,并注意细节描写,重点)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教师小结: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文字。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但是我们也能从二人的对话中体会到,贾宝玉对林黛玉喜之深,爱之切。而这一段又主要是贾宝玉通过表达自己的见解来获得林黛玉的好感。林黛玉对此也表示了默认。

  提问五: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描写是通过什么途径表达出来的?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提示:分别通过对方的观察写出来。加深印象。使其“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故事发展有了根源。这是文章中最为精彩的一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已经大半天了,为何到此时才与她的相貌?这正是为让贾宝玉来观察林黛玉作准备的。

  提问六:从每个性格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爱情能取得成功吗?(重点讨论文语言信息)?

  从上文中,至少有三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青春少年的两颗跳动的心就要碰到一切了,一是形象上,他们彼此是相容的。二是情感上他们是彼此是相容的。三是见解上他们是相容的。总之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他们两情相悦的基础。

  但是这种真情,在他们之间能不能走到一起呢?有没有可能遇到更大的波折呢?

  从他们二人的性格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应的。他们最终的结局绝非那么理想。他们二人绝不可能走到一起。只不过我们不会轻而易举地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教师引导:请从文中找出相应材料证明:

  林黛玉听得多,听得细。想得多,想得细。行动小心,谨慎。过于多虑,自尊心太强。(对他人不会太关心)

  贾宝玉过于顽劣,独立不羁。(对他人也不会太真心)(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社会原因。)

  正是由于二人之间的这种若即若离的情感写,增加了小说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也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四、解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我们对小说的艺术构思已经初步掌握了。接着提问:这样构思的艺术价值是什么?(重点分析讨论)

  教师小结: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与合之间,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多变,生动诱人,构思精巧。

  出示材料,深入理解: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笔墨技巧(哈斯宝):

  文章有拉来推去之法,已用在本回。所谓拉来推去之法,好比一个姑娘想捉一只蝴蝶作耍,走进花园却不见一蝶,等了好久,好不容易看见一只蝴蝶飞来,巴望它落在花上以便捉住,在蝶儿却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地飞舞,就是不落在花儿上。忍住性子等到蝶儿落在花上,慌忙去捉,不料蝴蝶又高飞而去。折腾好久才捉住,因为费尽了力气,便分外高兴,心满意足。为看宝黛二人的姻缘而展开此书,又何异于为捉蝴蝶走进花园?一直读至本回,何异于等待蝶儿飞来?

  (林黛玉)进了荣国府,想这次可要见到宝玉出场了,不料又从贾母说起,写了邢王二夫人、李纨、凤姐、迎春三姊妹,还有贾赦、贾政,宝玉仍不出场,这又何异于巴望蝶儿落在花上,蝴蝶偏偏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地飞来飞去,就是不落在花儿上?忍性等到宝玉出场,急着要看宝黛相会,不料宝玉却转身而去,这与忍性等到蝶落花上,慌忙去捉,不料蝶儿高飞而去,又有何异?使读者急不可耐,然后再出场,才能使他们高兴非常,心花怒放。呵,作者的笔是神是鬼?为何如此细腻工巧?

  (摘自《〈新译红楼梦〉回批》)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附记:

  这一创新设计的考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在保持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打破教学的程式化常规,通过逆向切入,给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模式训练。

  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从来就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把这个话题交给有一定理智和判断力的高二学生来讨论,可以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强化主动学习意识。

  本文的爱情描写无疑是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的,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能增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把教师要教习的整个内容包容在学生的阅读与讲座活动中之中。这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好办法。

  注意事项:完成本课的前提必须保证两条,一是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书多少有一些了解。二是预习工作要做得细一些。

  这一教案引导学生逆向深入课文,捕捉语言文字信息,进而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认知能力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增强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强化了语文能力的训练。

  附板书:

  宝细心、谨慎、多虑、自尊:独立(爱己而非爱人)  分魅

  黛林黛玉园中捉蝶 合力

  形象相容情感相容其他相容 分

  初贾宝玉欲捉不能 合无

  会混世魔王、顽劣异常惫懒人物:独立(爱己而非爱人)分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