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进心灵备学生掌握心理强教学

2024-07-16 来源:独旅网



走进心灵备学生掌握心理强教学

林荣安 【摘要】备课要备学生,备好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学生要走进心灵,了解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差异,只有备好了这些内容,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分层教学 备学生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进入学生心灵,才能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才能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奇、表现欲望强烈,但独立意识、合作能力差,重感性认知,少理性思考。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活动,活动形式以小品、游戏、自我展示为主,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的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借助学生的亲身体验,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如在备《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情绪”这一抽象的概念,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



:第一步,郑重向学生宣布:“由于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班被评为上周的‘文明班集体’。”第二步,请同学们谈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告诉同学们:“由于个别小组值日不认真,我们的‘文明班集体’荣誉称号被取消了。”并趁机让同学们谈谈此时的感受。第三步:与学生一起总结什么是“情绪”,它是怎样产生的,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影响了它的变化。这一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奇、表现欲望强烈、偏重感性认知的特点。

八年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是: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由关注自我慢慢开始关注周围的人,交往范围逐渐扩大,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评价别人,有合作意识。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活动形式应多以小组活动为主,可以是小组讨论、小组竞赛,也可以是演小品、辩论、讲故事等。活动过程要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夹棋子活动:第一步,讲清活动规则。第二步,学生自由结合,组织两个五人小组,推选组长,由组长分配角色。第三步,宣布比赛开始,每组的一号选手用竹筷子从盘中夹起棋子传给二号,二号传给三号由五号选手放入另一只盘子。三分钟后,统计每组传出的棋子数,多者获胜。第四步,由得胜组组长总结获胜经验,失败组组长总结教训。第五步,由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总结出合作的意义。这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八年级学



生的上述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做到了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九年级学生独立意识更强烈,社会交往范围更广,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比较稳定的伙伴群体,表现欲望没有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强烈。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借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及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接着给学生提供几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得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结论。这样做,充分考虑了学生已经具备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找准教学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准确定位教学起点非常重要。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差别很大,而准确定位课堂教学起点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关键。否则,容易造成一些起点低的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愿学;一些起点高的学生常



常骄傲自满,不想学。因此,教学起点要合适,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体验,激发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才肯学。了解学生知识状况对教师来说较为容易,教师一般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考试、提问、座谈等途径来掌握。

要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第三,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已经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哪些方面需要纠正、引导、培养?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需要通过学生活动才能解决,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差异,在备课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各是什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那么,我们是否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是否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是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他们?早就掌握了的学生,我们准备给他什么?怎样发挥他们



的优势帮助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的不是漠视、扼杀这种差异.也不是抹平这种差异,而是要针对这种差异安排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可通过批改作业、课堂提问、问卷调查、课下访谈,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打破传统教学“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可采取“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实践活动分层”“设计作业分层”等形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作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树仁.新基础教育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2(08).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

[3]高俊.新课程备课更需备学生[J].教育文汇,2003(04). [4]段燕琴.试析备学生的学习方法[J].郴州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2(02).
91593495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