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炮制的目的与药物成分
1、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例:草乌/制草乌;生柏子仁/柏子仁霜。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例:生甘草:性味甘凉,长于清热解毒、清肺化痰;
炙甘草:性味甘温,善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
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
秘制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后人常用蜜炙、炒制等炮制方法来缓和性味,并总结出“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
3)增强药物疗效
多数种子类药物炒制,使种皮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逢子必炒”。 |
辅料(主要是液体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款冬花,蜜炙后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4)便于调剂和制剂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盐制入肾”—黄柏增强对肾经疾病治疗
“醋制入肝”—柴胡更有效治疗肝经疾病。
例: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
2、炮制与药物成分:
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以提高疗效,如醋炙延胡索。A:生物碱是有效成分,性质稳定,则通过炮制,尽量增加成分溶出。常用酒、醋炮制,
黄连(麻黄?)
草、山豆根。 D:生物碱是有毒成分,可根据生物碱的性质,采用适当方法降低或转化该类成分,使毒
性降低,如乌头、马钱子等。
E: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不同,应分别入药,如麻黄等。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A: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
B: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
C: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D:常用炒、蒸、烘或暴晒方法破环酶的活性。如苦杏仁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抢水洗”。A:所含挥发油是有效成分,应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
B:有些挥发油是非有效成分,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达到医疗的需要。如苍术。C: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也使其发生质的变化。如荆芥是发散解表药,但荆芥炭炒后,挥发油中检出9种生
荆芥友所没有的成分,并且具有止血作用。
第二节炮制的辅料及饮片的质量D: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没药。
1、炮制常用辅料及作用:
炮制辅料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少副作用,或影响主要的理化性质。
款 |
|
|
| 去米,放凉。 米上炒法:锅烧热,撒上浸炒至米冒烟投入药物,轻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注意事项: |
| 土 | 常用灶心土(伏龙肝),也有用黄土或赤石脂。 灶心土味辛,性温。 作用:温中和胃、止呕止血、涩肠止泻。 目的:降低刺激性,增强补脾安胃、止呕、止泻的疗效。 | 常用土炮制的药物白术、 |
| 滑石粉 | 滑石粉味甘、性寒。 作用:利尿、清热、解暑。 目的:使亚欧为受热均匀,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 常用滑石粉烫炒的药物有 |
| 蛤粉 | 蛤粉味咸,性寒。 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目的:去除药物的腥味,增强疗效。 | 主要用于烫制阿胶。 |
2、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
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
A:杂质(含药屑、杂质要求在1%-3%。) B:水分(一般宜控制7%-13%,蜜炙品不得过15%,烫制后醋淬制品不得过10%); 不溶性灰分” |
4)限第三节 炒法(加火候:药文火(小焦多用中炒法目的增强疗效缓和或改降低毒性矫臭矫味步骤:炒炒黄: | 量标准 火):炒黄多用文火;武火(大火):炒炭多用武火;中火:介于文武火之间,炒火。 : 步骤:炒热、投药、翻炒、出锅。 一般文火,王不留行、苍耳子中火 |
例子: 1)牛蒡子文火 炮制作用:A.生品(长于疏风散热,解毒散结,可用风湿初起,痈肿疮毒) |
B.炒牛蒡子(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烟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麻疹不透,咽喉
肿痛,风热咳喘,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2)芥子文火
炮制作用:A.生芥子(力猛,辛散作用强)
B.炒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
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3)王不留行
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放凉,完全爆白花者占80%以上。 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炒后体泡,易于煎出,且走散力较强。
4)莱菔子文火
炮制作用: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莱菔子的炮制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改变了涌吐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
苍耳子
炮制方法:A.苍耳子B.炒苍耳子(中火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炮制作用:A.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病)
B.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炒焦出锅,摊开晾凉。 :一般中火或武火,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逸出时,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山楂
B.炒山楂(中火,颜色加深。消食化积)例子:
C.焦山楂(武火,外表焦褐色。消食止泄);
D.山楂炭(武火,表面焦褐色。止血、止泻)。
2)栀子
A.栀子(苦寒降泄,易伤中气); B.炒栀子(文火,深黄色。缓和了苦寒之性,避免伤胃); C.焦栀子(武火,焦黄色。缓和了苦寒之性,避免伤胃); D.栀子炭(武火,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止血作用)。 |
炒炭: |
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开晾凉)
目的:主要是使其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等作用。
注意事项:
炭炒时要控制火力。一般质地坚实的根、根茎类药物,宜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
全草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黄色。炭炒存性(应保持其原形)
喷淋清水灭火星
炭药出锅后必须摊开冷透,或置于密闭的容器中隔氧冷却,充分冷却后再入库收贮,以免复燃。
例:
大蓟:1)生大蓟(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
2)大蓟炭(凉血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蒲黄:1)蒲黄:
2)蒲黄炭: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荆芥:1)荆芥:抢水洗(因含挥发油)。解表散风,用于感冒,风疹,咽喉不利等。
2)炒荆芥:文火。祛风理血,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
3)荆芥炭:武火。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