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生命新状态——浅谈时间管理

2024-07-16 来源:独旅网

解读生命新状态——浅谈时间管理

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这句话涵盖了人类[下载自www.glzy8.com存起来软件]的所有智慧,让他高兴的时候不会忘乎所以,忧伤的时候能够自拔,始终保持勤勉,兢兢业业。但是,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话来,于是,他召来最有智慧的几位大臣,向他们说了那个梦,要他们把那句话想出来。并拿出一颗钻戒,说:

  “如果想出那句话来,就把他镌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颗钻石天天戴在手上。”

一个星期后,几位大臣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简单的话:

              “这也会过去。”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时间是一去不返的,不管你是高兴还是忧伤。

莎士比亚说:“时间是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

 

 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匆匆》里也曾写到: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便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过。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心你的时间是怎么花掉的,因为你的整个未来都要生活在时间里面。人的一生是有点点滴滴的时间组建而成的,当然,“时间待人是公平的,但是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这里所要谈的就是时间管理。

 

时间不可以缺少,

时间不可以替代,

时间不可以存储,

时间不可以增减,

但时间可以管理。

www.372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达尔文的捍卫者,英国博物学家赫婿黎说得很形象:

  “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时间是生命,时间大于金钱。在此有一点须作个说明,长此以往,许多人都认为,时间等于金钱,用此来说明时间的重要性。但是我却认为,时间大于金钱,金钱只是一种符号,没有了可以再通过努力赚回来,当时间流失后却不会再回来。这也许对于心里只能装下钱的人来说,这是不可以理解的,这点我们不用去奢望。我们应该都明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同时也是真实的,可没有人在临死前满口说的是钱,大多说的是照顾好女儿、老人等与爱有关的亲情。

 

  对于我们而言,现在已经知道时间可以管理,我们该如何来操作呢?如何让时间产生价值呢?如何让时间来为我们工作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体会时间的价值,珍惜时间的价值:

有人这么分享着:

  想要体会「一年」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失败重修的学生﹔

  想要体会「一月」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不幸早产的母亲﹔

  想要体会「一周」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定期周刊的编辑﹔

  想要体会「一小时」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对等待相距的恋人﹔

  想要体会「一分钟」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过火车的旅人﹔

  想要体会「一秒钟」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死里逃生的幸运人﹔

  想要体会「一毫秒」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失金牌的运动员。

 

二、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与表现:

1、主观原因:

①缺乏明确的目标。

②拖延。

③缺乏优先顺序。

④想做的事情太多,而且做事有头无尾。

⑤缺乏条理与整洁。

⑥不懂授权。

⑦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⑧仓促决策。

⑨懒惰与心理消极。

⑩行动缓慢。

2、客观原因。

①上级领导浪费时间(开会、电话、不懂授权)。

②工作系统浪费时间(访客、官样文件、审批程序等)。

③生活条件浪费时间(通讯、环境、交通、朋友闲聊、家住郊区等)。

3、浪费时间的表现。

浪费时间有两种表现,一是因为对生命没有紧迫感,对时间不够重视,没有养成遇事马上做,日清日新的好习惯,总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以至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间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殊不知,昨天是期票,明天是支票,今天才是现金,万事等明天就形成懒惰、拖沓,虚度年华,闲白了少年头;第二种表现是没有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与技巧,低效率重复劳动,最终成效浅薄,甚至就“累死磨旁”。

时间的流逝是一分钟一分钟进行的,而不是整个钟头浪费的,若是这样,能看到的人会多一些。我们把时间用水桶来盛,如果水桶底下有一个小洞,水是很快就会流光,结果与有意将水倒掉一样,但是他是不宜察觉的。

有人曾统计过,一个活到72岁的美国人一生的时间分配:

睡觉     21年

工作     14年

个人卫生   7年

吃饭     6年

旅游     6年

排队     5年

学习     4年

开会     3年

打电话    2年

找东西    1年

其他     3年

我们无法使时间停留、倒流,但我们可以控制时间的“流向”,这就是通过有效地时间管理,这样让时光流向有意义的地方。

 

三、有效地时间管理理论

 

1. 2/8法则法:

  这是经济学的理论,意思是说,在工作或生活上可能有一现象,就是少数的几桩事却成就了大部分的价值,如果我们能管理这少数的事,就掌握了大部分的效益。反之,如果不善管理,忙着处理百分之八十的事情,到头来可能发现这些效益不过只百分之二十而已。

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之所以成为大智大巧者,在于能够扬其长而避其短,所谓的重强避弱。德国很多企业做的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质量一流,这是无可非议的。二是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世界冠军,这里说明操作自己擅长的方面,不需要面面俱到。企业用人也一样,作为领导不要奢求员工是全能,重点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地方,这些都说明做事需要重点。

         【所以,做事做重点,成为重要的时间管理要诀。】

  怎样才是重点?你整理一下工作或学业资料,可能发现公司百分之八十的业务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百分之八十可以用的资料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档案中,百分之八十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去那百分之二十的餐厅,百分之八十的电话来自认识的百分之二十的人。因此,掌握这些百分之二十就是掌握关键。

  例如你的工作可能十几项或二十项,但关键的工作可能只有三、四项。

时间的管理就是掌握关键工作,掌握关键人物,与关键活动,会让你「花少时间得大功效」。

 

2。集中处理法:

  把类似的事情或顺道可以完成的事情集中处理。把同类别的档案资料集中放在一起方便集中阅读或存取。可以省掉许多来来回回的过度时间或找资料找东西的时间。

 

3.角色平衡法:

   我们自己身上可能会有好几个角色,让这些角色和时间保持动态的平衡。有一种迷思认为角色越多,时间越不够分配,一益则一损,这是因为你把角色之间看成是冲突的、竞赛的、分割的,其实各种角色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面,就好象一个活的生态系统,生活的均衡不是靠穿梭在各角色之间,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动态的花不同比例的时间在不同的角色上,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双赢的,彼此共同组合成紧密的整体,一个角色的成功无补于另一角色的失败,事业成功不能弥补家庭的失败。

 

4.一周观点法:

把时间从每天观点改为一周观点,这样时间变多,调配的弹性加大,可以同时兼顾急迫性和长期性。有些事无法每天做但可以一星期做一次或两次,长期下来会累积出相当好的成果,不会有好几天没做就有借口不做的理由,尤其是重要的事情。

 

5。象限法:

  这是我们要重点时间管理办法,也称第四代时间管理,在此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代到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这一理论的最大缺点,是没有“优先”概念。虽然每作完备忘录上的一件事,会带给人成就感,可是这种成就不一定符合人生的大目标。所以,所完成的事必要而非重要的事。它是积极的,但却是被动的;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但未必是科学的方法。

 

  第二代理论强调的是计划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这一代理论使人的自制力和效率有所提高,能够未雨绸缪,不只是随波逐流,但是对事情仍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第三代理论是目前最流行的,讲究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部标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这一代理论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讲究价值观与目标,但也有人提出疑义,认为过分强调效率,把时间崩的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副作用,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及享受意外的机会;拘泥于逐日规划行事,视野不够广阔,纠缠于急务之中,难免因小失大,像是拾到芝麻丢了西瓜。

第四代理论是前三代理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推出陈新,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使命的认知。将事情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当事情进来,先归类判断是属于哪一类,就知道要不要花时间或花多少时间是合宜的。

  重要紧急的事马上做,例如考试、赶三点半和急病求医等,做完之后检讨是不是能预防以后不要发生的这么突然,因为太常发生,压力太大,对健康很伤。

*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一类的事情影响深远,例如做身体健康检查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这类事情的效益是中长期的,如果一再拖延,会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所以应该拟定具体目标和化整为零的计划,按时完成。

*第三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例如没有事先约的访客或打来闲聊的电话,则长话短说,或每天留一些空白时间来处理这类的事,或由替代方 式处理。

  • 最后一类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例如闲逛街或闲聊或无目的的看电视等等,偶一为之,但限时间就结束;或者提升层次,逛街提升为对流行的观察或人的观察,闲聊提升为讨论或主题交流,看电视提升为有目的的新信息的接收。
  • 四、时间管理法则
  •  
  • 1、克服拖延的的习惯
  • ( 1 )要有良好的组织;
  • ( 2 )由重要的事情开始着手工作;
  • ( 3 )建立一个报酬时间表;
  • ( 4 )培养紧急的意识;
  • ( 5 )以快节奏工作;
  • ( 6 )一旦开始,不要停止;
  • ( 7 )订出一段特定的时间工作;
  • ( 8 )从最糟的事情开始;
  • ( 9 )详细的计划;
  • ( 10 )不可找借口;
  • ( 11)设定截止期限;
  •  
  • 2、授权与沟通
  • ( 1 )工作时间中有75% 的时间是花在与人沟通上;
  • ( 2 )在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
  • ( 3 )在职业生活中您是否成功,百分之84决定于您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
  • ( 4 )每一次沟通的破裂,都发生于意见表达不明确;
  • ( 5 )不良授权是浪费时间的主要因素;
  • ( 6 )您与上司的沟通,要弄清楚您要去沟通什么 ?
  • ( 7 )要使自己成为解决方法导向的人;
  • ( 8 )要将可能交办出去的工作授权出来;
  • ( 9 )要教导您的部属,如何做您所交办的工作;
  • ( 10 )要向外界争取资源协助您。
  •  
  • 3、提高生产力
  • (1)一般人只用50%的能力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牢记播种与收割定律;
  • (2)养成环境及桌面整洁的习惯;专注工作的焦点,专心工作;
  • (3)用一整段的时间工作,找出至少30分钟或1小时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
  • (4)要有坚忍的毅力,一气呵成;一次处理完成,才不会浪费时间;
  • (5)工作中断时,要有“ 回去工作 ”的驱动力;
  • (6)要有完成工作、结束工作的强制力:不要每件事都只作一半而无结果;
  • (7)维持高生产力的肢体语言:坐正挺胸,做出很有精神的样子,如此生产力自然会提高;
  • (8)集中能力于自己的优点上,发挥自己的专长;
  • (9)设定完成工作的期限;
  • (10)达成对别人的承诺。
  •  
  • 4、有效的项目管理
  • (一)当在工作上和时间管理上愈来愈有绩效时,可能会被指派更多的工作,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和执行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其内容包括:
  • ( 1 )多重的工作计划:若您越能做多重的工作计划,即代表您的能力越强;
  • ( 2 )规划和组织:事先一定要有很好的规划及组织;
  • ( 3 )定义理想的结果:譬如您希望届时会有署长、处长等人之莅临及热闹场面等的理想成果;
  • ( 4 )设定完成期限:任何事情一定要设定一个期限来完成它;
  • ( 5 )列出完整的工作清单;
  • ( 6 )判定限制的步骤:看看那些事情会影响结果,想办法解决;
  • ( 7 ) 多重工作计画的管理可依循序法或并行法进行;
  • ( 8 )指派和授权:事情实在太多,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完全承担,有些事情一定要指派给别人;
  • ( 9 ) 检核:当事情指派给别人时,一定要记得做检核的动作,检视对方是否有依照自己的理想去做;
  • ( 10 )风险预估和替代方案:要评估风险,若失败的话是否有其它方案可以替代。
  •  
  • (二)墨非定律:
  • ( 1 ) 凡是可能出错的都会出错;
  • ( 2 ) 每次出错的时候, 总是在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
  • ( 3 )不论您估算多少时间,计划的完成都会超出期限;
  • ( 4 )不论您估算多少的开销,计划的花费都会超出预算;
  • ( 5 )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先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  
  • (三)崔西定律:
  • ( 1 )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工作的困难度是25,所以必须要简化工作流程;
  • ( 2 )简化工作是所有成功主管的共同特质,工作愈简化,愈不会出问题。
  •  
  • 5、习惯管理
  • 时间管理的习惯
  •   1. 守时守约的习惯
  •   2. 随时记下「灵感」与点子的习惯
  •   3. 专心的习惯
  •   4. 整洁与归档的习惯
  •   5. 承认不足和不能的习惯
  •   6. 按部就班有规划的习惯
  •   7. 累积资源的习惯
  •   8. 正向积极思考的习惯
  •  
  • 6、猴子管理
  •   时间管理中著名的“猴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肯尼•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威廉•奥肯(William Oncken)、豪尔•伯罗斯(Hal Burrows)在其名著《一分钟经理碰上猴子》(The One Minute Manager Meets the M&#111nkey)一书中提出的。它已经成了“接手他人的当然责任”的代名词。
  •   以下简单引述,以飨读者:
  •   为什么有些经理人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他们的下属却老是没有工作做?
  •   这些经理人也许会辩称:
  • “也许我不应该抱怨别人总是少不了我,也许是我想让自己变成不可或缺,来获得工作上的安全感。”
  • “一分钟经理“大不以为然。他解释说,不可或缺的经理人会对组织构成伤害,而不是组织内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当他们阻碍到别人的工作时,自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人,通常都会因为他们对组织所造成的伤害,而丢掉官位。此外,高级经理人不能够冒风险提升在其目前工作岗位上不可或缺的人,因为他们并未培育接班人……你的问题就是猴子。
  • 谁托着“猴子“?
  • 一分钟经理以一个极其生动、充分反映生活的例子,来解说这个定义——
  • 经过走道时,我碰到底下的一个人,他说:
  • “老板,早安!我能不能和你谈一下?我碰到一个问题。”
  • 我必须去了解属下的问题,于是我站在走道上听他详细叙述问题的来龙去脉。替人解决问题一向是我的最爱,我专心地听他述说。当最后我举起手来看手表时,原以为短短的五分钟时间,竟然是三十分钟。走道上的讨论,耽误了我到达目的的时间。我对这个问题所了解,只能让我决定,我必须介入这件事,但我所获得的资讯并不足以作成任何决策。
  • 于是我说:
  •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现在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你讨论,让我先考虑一下,回头再找你谈。”
  • 然后,我们俩各自离开公司。
  • 作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身在其中,要看清楚真相就比较困难了。在我们俩在走道见面之前,猴子是在我属下的背上。就在我们谈话的时候,由于彼此的互相考虑,此时,猴子的两只脚分别搭在我们俩个人的背上。但是当我表示“让我考虑一下,回头再找你“时,猴子的脚便由我属下的背上,转移到我的背上,而我的部属则减轻了三十磅的负担,轻松地走开了。因为,这时候,猴子的两只脚都搭在我的背上。
  • 现在,让我们假使,当时所考虑的事情归我属下工作的一部分,让我们再进一步假使,他有能力对他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当我允许那只猴子跳到我背上的时候,我等于自告奋勇去做属下应该做的两件事:(1)我把问题的责任由对方手上移过来(2)我答应对方要向他提出进度报告。
  • 每一只猴子都需要有人照料、监督。
  • 在我刚才所描述的状况下,你可以看到,我接下了员工的角色,而我的部属则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而且为了让我弄清楚谁是新的老板,第二天,他到我的办公室好几次,提醒我:
  • “老板,事情办的怎样了?”
  • 如果我的解决方法不能让他满意,他会强迫我去做这件原本该他做的事。
  • 为此,管好猴子要注意一下几点:
  • (1)猴子生病了,要找出治病的办法。
  • (2)这是谁家的猴子,猴子由执行者喂养。
  • (3)替猴子保险,给予建议,立即行动。
  • 定期检查猴子的身体。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