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拘留期限是多久?

2024-07-02 来源:独旅网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拘留期限一般为十天,最长可达37天。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可能判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期根据伤亡人数和责任程度而定。量刑结果受到自首、立功、主从犯、犯罪人年龄和精神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肇事后积极施救等行为可以减轻刑罚。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罪可能被拘留并接受刑事审判,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拘留期限是多久?

一般是十天,最长可达37天。

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因此车祸致人死亡已经涉及刑事犯罪,一般是拘留到判决结束,刑事拘留一般为10天,最长可到37天。有相应延长一般两三个月内都可以结案。

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有可能怎样判刑?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2)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45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三到七年有期徒刑

(1)逃逸。

(2)死亡二人或者重伤五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

(3)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七年以上

(1)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增加三年至五年刑期;

(2)重伤人数每重伤一人,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3)其他可以增加刑罚量的情形。

三、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怎样可以减少量刑?

1、交通肇事后积极施救的;

2、其他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

3、案件事实是量刑的基础,在上述基础上,犯罪过程中的自首、立功、主从犯、即遂,未遂中止等完成形态、犯罪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也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结果。

如果当事人是在开车的过程中导致了别人死亡,这时候就极其有可能涉嫌到交通肇事罪,所以当事人会被刑事拘留十天到37天左右。当事人如果是有确切的犯罪事实,这时候就可能在拘留结束,会对当事人进行刑事审判,通常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结语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涉及刑事犯罪,拘留期一般为10天,最长可达37天。刑期判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也可能为三到七年有期徒刑,甚至七年以上。量刑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救援行为、犯罪过程中的自首、立功、主从犯、即遂等,以及犯罪人的年龄和精神状况等。当事人应当意识到交通肇事罪的严重性,并配合司法程序,以减少可能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