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一个人应该去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一个人时,应选择合适的人民法院。通常情况下,应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则选择其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特殊情况下,如侵权案件,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地起诉;民间借贷纠纷可以在出借人所在地提起诉讼。当涉及多个被告,且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时,起诉人可选择任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起诉的法律效果:
1、启动司法程序,使争议双方的纠纷得到法院的审理;
2、中止诉讼时效,防止因时效期满而丧失诉讼权利;
3、可能导致被告财产的保全措施,以防被告转移财产规避执行;
4、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案件,起诉还可能触发行政机关的介入或调查;
5、在某些情况下,起诉可以作为和解或调解的契机,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解决争议。
综上所述,起诉一个人时,应优先考虑被告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但在特殊情况如侵权案件或民间借贷纠纷中,可选择侵权发生地或出借人所在地法院,而面对多个被告分布在不同法院辖区时,可选择任一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