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关于子宫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都约有二十万女性丧生于此癌症,占了妇科恶性肿瘤的七成至九成之多,可见多么危险,是威胁我们女性最主要的问题。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明确子宫颈癌前兆症状的了解,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如何预防子宫颈癌呢?下面本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子宫颈癌的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在生活中想要预防子宫颈癌的生活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宫颈疾病有哪些症状?
1、白带增多
白带增多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白带可以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
2、外阴痒痛
外阴阴道由于白带增多刺激可继发外阴炎或阴道炎而引起外阴阴道瘙痒疼痛。
3、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炎症较重时可沿子宫骶韧带,主韧带扩散而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引起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并伴有下坠感。
4、尿频或排尿困难
当炎症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可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
5、不孕
黏稠的白带不利于精子穿透,故严重的宫颈炎可引起不孕。
宫颈炎癌变前有什么征兆?
1、阴道流血
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较早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出血量多;内生型较晚出现该症状。
2、阴道排液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
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如何治疗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关于宫颈癌(即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及放射治疗。尤其是鳞癌对放射治疗较敏感。近年来抗癌化学药物的迅猛发展,过去认为对宫颈癌无效的化疗,现已成为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法,尤其在晚期或复发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先用化疗,化疗后待癌灶萎缩或部分萎缩后再行手术或放疗,或者手术或化疗后再加用化疗,便可提高疗效。
如何预防子宫颈癌?
(1) 提倡晚婚和少生、优生。推迟性生活的开始年龄 , 减少生育次数 , 均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机会。
(2) 积极预防并治疗宫颈康烂和慢性子宫颈炎等症。分娩时注意避免宫颈裂伤如有裂伤 , 应及时修补。
(3) 注意性卫生和经期卫生。适当节制性生活 , 月经期和产 褥期不宜性交 , 注意双方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 性交时最好配戴 安全套 , 减少并杜绝多个性伴侣。
(4) 男方有包茎或包皮过长者 , 应注意局部清洗 , 最好做包皮环切术,这样不仅能减少妻子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 也能预防自身阴茎癌的发生。
(5) 对宫颈癌高危人群 , 包括性生活过早、过多 , 及生育过早、过多、过密的妇女 , 有乱交、滥交 , 多个性伴侣和不洁性生 活史的妇女 , 卫生条件落后 , 性保健知识缺乏地区的妇女 , 有宫颈康烂、撕裂、慢性炎症及阴道感染等症的妇女 , 配偶有包皮过 长或包茎的妇女应特别重视定期普查。有条件者可试用宫颈癌栓 进行预防性治疗。
子宫颈癌注意事项
1、年龄日趋下降
根据数据目前全球每年子宫颈癌发现病例已经突破四十万,而通常好发年龄是四十至五十岁,但在最近几年中发现30多岁的患者增加了,而20几岁的区段也有一些些成长的趋向。
2、乳突病毒相关
子宫颈癌很大的原因是在于HPV也就是乳突病毒,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伴随HPV,而这个病毒是经由皮肤接触传染,尤其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所以性生活较丰富的人,感染的机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3、不会迅速病发
但子宫颈癌不像其他较常见透过性行为传播的性病一样迅速发作,而是要比较久的时间,可能到达数年,所以我们可以做好例行性的检查,来预防癌化或是及早治疗。
4、出血注意当心
有接触性出血,通常在性行为或妇科内诊后,私密处在非月经期间不寻常出血,都不可以掉以轻心,最好是尽快到妇科检查询问清楚。
5、定期筛检必要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定期至医院做抹片检查,绝对是最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无论你有无性生活都一样,以及发现子宫颈问题,真的都还来得及医治,千万不要贪图方便懒惰,忽略掉这项简单的检查。
6、番茄红素有益
番茄对女生来说是非常棒的水果,里面有类胡萝卜素的蕃茄红素,有对抗自由基、抗氧化的功效,也可以预防子宫颈癌,因番茄红素可以抑制磷脂质代谢,有效调节降低癌变机会。
温馨小贴士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饮食上也没特别注意的,已有性生活的女性要注意定期随访做细胞学筛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