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注意加强营养,合理的给予维生素和蛋白质,体质较差并伴有贫血者,可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抗结核药物化疗 一般可应用Sm 20~30mg/kg(总量<0.75g/d)+异烟肼(INH)10~15mg/kg(总量<0.4g/d)+利福平(RFP)10~15mg/kg(总量<0.45g/d)+吡嗪酰胺(PZA) 20~30mg/kg(总量<0.75g/d),3个月后继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9个月。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改善一般状况及减轻中毒症状,促进病变的吸收。可应用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30mg/d,4周后逐渐减量,疗程8~12周。
4.合并脑膜炎时 应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二、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护理是怎样的
饮食要富于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忌食辛辣。尽量少吃或不吃海鲜,因为抗痨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鲜会加剧血尿酸增高作用,而且抗结核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过敏。
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三、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症状是怎样的
多数起病较急,中毒症状重,一般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稽留热),少数起病缓慢。有的病儿除高热外兼有头痛、嗜睡,很快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等,即脑膜型,多见于婴幼儿,约占53.9%;有的病儿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以咳嗽、发憋、发绀等为特征,特别是肺部听诊出现湿性?音时易误诊为肺炎,即肺型约占31.5%;有的病儿有高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皮肤可见瘀点样粟粒疹,酷似玫瑰疹,脉细弱,很像伤寒,即伤寒型,多见于儿童,约占5.5%;有的病儿以消化不良、腹泻、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即消化不良型,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约占5.5%。此外,还有以弛张热、严重中毒症状、紫癜或出血等表现为主,酷似败血症,即败血症型,约占3.6%。
体格检查:往往缺乏明显的肺部体征,与X线片检查所见不一致是本病特点。当病变融合时或合并心力衰竭时,肺部可听到湿性?音。部分病儿皮肤可见粟粒疹。眼底检查脉络膜可见粟粒结节。
典型的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特点可做出诊断,早期应密切随诊。
四、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发病的原因
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小儿机体过敏状态较高,尤其是血管系统的高度过敏状态,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当机体免疫力减弱时,主要是原发灶或气管支气管旁的干酪性淋巴结侵入血管,大量结核菌侵入血循环,随着其入侵的途径、数量、次数及间隔时间长短产生菌血症,并通过血管壁和血管内膜侵入肺间质和肺实质形成粟粒结节。由于结核菌入侵血流的途径的不同,其发生的部位及类型也不一样。当结核菌侵入肺动脉、支气管动脉经右心入小循环则引起粟粒型肺结核。当结核菌侵入肺静脉,经左心进入大循环播散到周身器官,如肺、脑、肝、脾、肾肠以及脑膜、胸膜、腹膜及心包膜等则引起全身性粟粒结核。此外在急性传染病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或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后,使结核病灶恶化、进展,促进病变侵蚀血管而增加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流的机会,均可导致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