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为什么会得湿疹呢

2023-07-20 来源:独旅网

一、湿疹的致病的因素

环境因素(30%):

很多研究证实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光亮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化学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制造汽车,舟船,飞机的材料,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现代交通的环境性变应原。

5、洗涤剂工厂中制造洗涤剂所有的酶制剂,塑料工厂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橡胶工厂的乳胶,制药厂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原料等现代职业的环境变应原。

6、某些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环境性变应原,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当人体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下时,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造成对环境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感染因素(25%):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某些湿疹患者的皮损微生物检出率较高。

2、皮肤微生物对某些湿疹有致病作用,国内有学者报道在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中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6%,总的细菌检出率为70.6%,在金黄色葡萄球以外的细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62.7%,溶血型链球菌占1.7,其他球菌占19.6,杆菌占5.1%,在临床上无可疑细菌感染的湿疹患者中,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6.1%,76.9%;均高于慢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皮炎患者,盘状湿疹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总细菌阳性最高,分别为52.9%,100%;均高于其他类型的湿疹,在脂溢性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81.3%;花斑癣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96.3%;湿疹皮炎皮损中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9.7%;而急性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56.3%;手部湿疹皮损马拉色菌检出率为47.6%,某些皮肤微生物对湿疹有致病作用,Fujisanva等用交链孢霉,杂色曲霉,枸橼青霉等气源性真菌的浸出液抗原,在夏季复发或加重的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速发反应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特应性皮炎患者最高,为68.2%,而皮内试验迟发型反应(72小时观察)阳性率在湿疹样皮炎及特应性皮炎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湿疹样皮炎最高为40%,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也在一部分患者中获阳性,结果说明,湿疹性皮炎与气源性真菌有关,真菌局部接触也可致皮炎,吸入真菌也可致皮炎的产生。

3、抗微生物治疗对某些湿疹皮炎有效,有广泛渗出皮损的特应性皮炎系统使用抗生素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患处局部产生了细菌感染,现已明确,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有关;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盘状湿疹有关,感染皮炎是发生在原发皮肤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损害,皮损常继发于原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疹患者有肯定的原发性皮肤癣菌感染,在新发皮损处查不到真菌,皮损随原发皮肤皮肤癣菌感染灶的消退而消退。

饮食因素(15%):

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湿疹的产生,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药物因素(15%):

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尤其是湿疹型药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任何药物均有引起湿疹性药疹的可能性,但常见者主要为:

1、乙二胺类抗组胺剂如氨茶碱,哌嗪;安息香酊吸入剂;普鲁卡因,醋磺已脲;对氨基水杨酸;食物和药物中偶氮染料;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水合氯醛,氯碘羟,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X线造影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硝酸甘油片,氨茶碱栓剂和盐酸乙二胺,氨基汞,秘鲁香脂,苯左卡因和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遮光剂,三氯叔丁醇,卤化羟喹啉霜,碘,硫酸新霉素,硝酸甘油软膏等,主要引起系统性接触型药物性皮炎。

2、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镍,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综合征。

3、青霉素,甲基多巴。

遗传因素(10%):

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二、湿疹按照症状的分类

(1)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

(2)儿童湿疹:是一种儿童过敏性皮肤病,儿童皮肤发育尚不健全,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很薄,毛细血管网丰富,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丰富,故容易发生过敏湿疹反应。

(3)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乳晕湿润,糜烂,结痂,时间稍久可增厚,发生皲裂,喂奶时疼痛,长期不愈,皮下有硬结者,应考虑并发湿疹样癌的可能,所以,对乳房湿疹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4)阴囊湿疹:急性者有肿胀,流水,结痂,慢性者则增厚,苔癣化,甚痒并易复发,常与局部多汗,外阴刺激,神经内分泌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有关。

(5)女阴湿疹:多见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及慢性增厚,甚痒,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6)肛门湿疹:肛门周围湿疹急性期红肿,糜烂,慢性期呈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且痛,特别是在便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搔抓,皮肤可变厚或变薄,萎缩发亮,儿童肛门湿疹多与蛲虫有关,成人多与痔疮,多汗有关。

(7)手部湿疹:发生于手掌部易浸润增厚,过度角化形成皲裂,手指端湿疹常反复发生水疱,结痂,增厚,脱屑,累及甲床部可影响指甲发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触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湿疹加重。

(8)腿部脚部湿疹:好发胫前及踝部,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外伤引起,结痴,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烂,流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顽固难治。

(9)皲裂性湿疹:与过敏有关,由日常生活中接触清洁剂,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在疾病过程中,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三、日常预防湿疹的措施

湿疹日常预防

1、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尽量避免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健康教育

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水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虾,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四、湿疹的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一)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及斑贴过筛试验等,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二)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一)急性湿疹:无渗出时,炉甘石洗剂,每日4-6次外用。瘙痒明显时酌加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霜(商品名艾洛松)等,每日1-2次外用。有渗出时,首先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等作冷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2-4次湿敷或持续湿敷,湿敷间歇或晚间可用40%氧化锌油外涂,渗出减少后改用氧化锌糊膏。

(二)亚急性湿疹:可选用糊剂,如氧化锌糊膏或5%糠馏油糊膏,糖皮质激素乳膏剂,每日2-3次外用。

(三)慢性湿疹: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剂、软膏或硬膏、氧化锌软膏剂焦油类软膏。

1.糖皮质激素类:多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0.05%倍氯米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奥能皮肤膏)或复方卤米松霜(商品名新适确得)、 0.02丙酸氯倍他索霜(商品名恩肤霜)等,选择其中1-2种,每日2-3次外用;15%氧化锌软膏,每日2-3次外用;焦油类,如5%-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10%糠馏油软膏等,选择其中1种,每日2-3次外用。也可选用非糖皮质激素类抗过敏外用制剂,如5%乙氧苯柳软膏(商品名艾迪特)、5%-10%色甘酸钠乳膏或软膏,每日2-3次外用,2-4周为一个疗程。

2.对肥厚顽固皮损,可用去炎松尿素软膏、0.1%去炎松二甲基亚砜溶液;也可将上述药膏加塑料薄膜或玻璃纸封包,每晚1次;还可用含有糖皮质激素激素的硬膏贴于小片肥厚皮损处。

(四)湿疹继发感染:如继发细菌感染,除选用有抗感染作用的湿敷液如0.05%黄连素溶液湿敷外,可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混合制剂,如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外用,或加用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或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或1%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每日2-3次;如继发真菌感染,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市售有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和抗生素混合外用制剂,如皮康乳膏、派瑞松软膏、复方康纳乐乳膏等,可酌情选用。

(五)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用于小片肥厚而顽固性损害及钱币形湿疹,如2.5%-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或曲安奈德混悬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 5mg,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加等量1%-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损害内或真皮浅层局部封闭注射,宜采用多点注射,用量根据皮损大小而定,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每1-2周注射1次,后两种药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应注意局部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发生。

系统治疗

(一)抗组胺类药物:传统抗组胺药多有中枢镇静作用,如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羟嗪,25mg,每日3次口服;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亦可选用。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对小儿较安全的药物是0.2%苯海拉明糖浆,剂量每日1ml/kg,分3次口服;或氯苯那敏,2mg,每日3次口服。

(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l 或硫代硫酸钠,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2.0-3.0g,每日1次静脉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

(三)糖皮质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应用。

1.只有在急性湿疹严重,皮疹广泛或湿疹性红皮病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而又无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时可酌情选用,如成人用泼尼松,30-40mg/d,分2-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肌注或静脉小壶给药,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也可用倍他米松注射液,每次1ml肌内注射,每3-4周注射1次,视病情注射2-3次。

2.注意不宜减、停药过快,以免出现反跳现象使病情反复。

(四)雷公藤制剂 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4次口服。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