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报酬违反了同工同酬原则时,有权向仲裁或启发部门申请裁断,如果某劳动者的具体报酬与当地同类岗位大体一致,相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也不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欺诈胁迫,就可以认为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同工同酬的约束只代表立法态度,没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出台相应的条例或解释,使得同工同酬条款约束性具有操作性。
一、同工不同酬最常见的几种情形
(一)由于很多私有企业,对各自的工资没有公开化,那就会出现一样的岗位做一样的工作,在不同时期进来的人,工作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时期同批进来的人员,由于各自要价不同,也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二)同一样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资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性别歧视现象。
(三)同性别、同工作、同级别、同一个工作地点,但是后到几个月的员工待遇与先到几个月的员工工资又不同。
二、同工不同酬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一)立法上提高针对性。
虽然目前我国涉及同工同酬原则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是普遍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立法上要提高针对性,也可以用案例的形式推动同工同酬原则的贯彻。
(二)从技术层面推动职位评价。
企业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证内部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薪酬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职位评价,即把公司内部不同职能的职位放在相同的评价标准下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确定不同职位的薪酬标准,从而保证同工同酬。
(三)加强执法监督。
虽然在同工同酬问题上,法律存在针对性不够的缺陷,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力。
同工不同酬是不公平的,它会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利益,如果你此时正处于同工不同酬的纠纷中,可以通过劳动仲裁以此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