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后感3000字 篇3

2024-07-17 来源:独旅网

  暑假里,偶然看到了一个书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令我心头一震,一来是因为‚麦田‛二字勾起了我对童年以及家乡的美好回忆,二来是我本身对这个在麦田里的‚守望者‛所守望的东西非常好奇,总觉得它将会是一本充满浪漫回忆与等待的小说,于是怀着无限遐想以及期待的心情看上了这本书,然而书的内容却大大的出于我的意料,它让我在自己的思维还未适应作者的意图时,内心就不自觉的受到了冲击,在彼此意识的相互碰撞中,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以一个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为主人公展开的。他整日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3次被学校开除。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却丝毫不感到难受,不等到退学的那一天,他就离开了学校,然而又不敢回家,于是他就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全文主要抓住他这两昼夜以他的口吻讲述他的见闻,道出他的心声,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反映了二次大战后,美国社会的‚垮掉的一代‛精神面貌。

  看完了这部小说,我百感交集,既没有完全赞同霍尔顿的那种些想法与做法,也没有完全反对,而是在批判中默默的接受。

  在霍尔顿的眼中,现实的世界,充斥着虚伪,欺骗与世态人情,与他所渴望的朴实与真诚有着太大的出入,而他又无力法抗,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也许,从他所接受的教育中,他的经历中,我们能大概了解到他有这种想法的原因。

  ‚他们差不多在一千份杂志上登了广告,总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伙子骑着马在跳篱笆。好象在潘西除了比赛马球就没有事可做似的。其实我在学校附近连一匹马的影子也没见过。在这副跑马图底下,总是这样写着:‘自从一八八八年起,我们就把孩子栽培成优秀的、有脑子的年轻人。’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在潘西也像别的学校一样,根本没栽培什么人才。而且在那里我也没见到任何优秀的、有脑子的人。也

  许有那么一两个。可他们很可能在进学校时候就是那样的人。‛一个传授他知识,提升他思想境界的教育机构都如此虚假做作,他还能够看到什么真实呢?

  他所尊敬的一位老师对他说过:‚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一个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做出这种认识的教育,又让人能对未来抱有什希望呢?却多了份绝望!

  真的,不仅是他,有些事情我们现在也常常遇到,我们也常常反感。比如,当你的家庭比较贫困时,亲戚邻居可能对你是冷冷淡淡不理不睬的,可是一旦你富有了,则可自当别论了;在职场中,靠关系的很快升职,然而,勤勤恳恳劳作的人却迟迟得不到升迁;在人际交往中,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也不乏少数..........这些不好的一面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我们每天都得悲叹现实,为这些虚伪与势力耿耿于怀吗?为这些不公而怨天尤人吗? 或者说随波逐流,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层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社会的阶级性与矛盾不调和性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他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啊!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却常常只注意到阴暗的那一面,总感叹着现实世界的不公,虚伪,势力,做作……总能感觉的自己是受害者,我们的精神世界总是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矛盾百出……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所感受到的爱都是假的吗?我们经历过的美好都是虚的吗?世界中那美好的一面我们真的能视而不见吗?或者,我们站在那些所谓‚做作‛、‚势力‛、‚虚伪‛ 的人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他们本身就喜欢做这些吗?

  成人世界或许比较复杂,但是他们的本质意图还是美好的,只不过是我们怕深入其中来了解并理解他们罢了。或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前与我们怀着同样的想法,觉得大人的世界很丑恶,觉得自己以后才不会像他们这样,可是,当你真正步入了这个年纪,经历了类似的事情,你就会慢慢的明白那些大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当我们拥有了梦想,拥有了家庭,拥有了事业,相应的,肩上就背负了责任,那是永远也不可推卸的,为了它,我们就不得不去做某些事了,尽管我们很不愿意。

  潘西的校长是以一校之主,他的决定关系着学校的未来,也许他做那张海报只是纯粹的为了多吸引几个学生,让自己的学校能继续走下去;霍尔顿的父母让他好好学习,只是为了让他以后能独立自主的生活着,让他们少写担心而已,而不仅仅只是他所认为的‚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老师的那番话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某些不愉快的经历让他的思想麻木了,对生活的激情也消失殆尽了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试问?真正的‚坏人‛能有多少个?更多的是,我们常常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标准,以高于正常生活限度的标准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所以总觉得周围的人、事、物都很黑暗。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更多地,我们只是为了成功的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

  霍尔顿的内心太善良了,相应的,他的认识标准也自然的提高了,因而,他看不得世界上的一点阴暗面,然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不如意的一面,就像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他们既相互对立却又不可分割,总是相伴相生着。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也是一样的,他们不会也不能做到完美。这样,他所追求的美好纯洁永远只能在孩子身上看见,只有孩子,才不会有成人世界的丑恶阴谋,也因此极容易受到成人世界的不良影响!这是他唯一可以看到光明与希望的净土,他要不惜一切去保护这片净土。

  我常常被霍尔顿的梦想迷恋住了,因为它太诱人了,太美丽了,像梦一般 ------------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群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做孩子的守护天使,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看着他们安全的长大!多么奢侈美好的梦想啊!

  看完了这这一段话,我流泪了,不为别的,只为了主人公那稚嫩却又伟大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读书不用功,还怞烟、酗酒,满口粗活,张口就‚他妈的 ‛的‚坏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只因他追求的只是纯粹的美好与真实,当现实满足不了他的时侯,愤世嫉俗思想便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

  处在21世纪的青少年,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形,好多类似的情绪便产生了,愤世嫉俗,特立独行,盛行非主流……..我们正渐渐走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总是渴望别人能理解你,爱你,却不知如何去爱别人;总觉得社会不公平,机会从不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殊不知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与其自怨自艾,倒不如充实自己,加强自己的战斗力!总觉得大人只顾着自己忙,对自己不够重视,而从来不想想大人们正在职场上激烈的拼搏着,身心俱疲,为的也只是自己的孩子。

  我们或许看到了世界上很多的黑暗,可追其根源,绝大多数还是来源于他们的爱或者他们缺失的爱,对自己或是自己所重视的人,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太正确罢了!

  因此,面对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我们既要保持自己内心的本质又要对他们加以理解的接受并加以引导,只要世界多了份包容与理解,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善于发现爱于给与爱,光明的一面迟早会战胜黑暗,我相信,当我们的认识标准达到霍尔顿的那种水平,他所追求的那种纯洁美丽的世界终将会实现!

  何谓真实?何为虚假?他们又能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呢?同样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他们就是矛盾的结合体!只是,谁将会战胜谁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这个结果,却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