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篇13

2024-07-16 来源:独旅网

  亲爱的各位团友: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25公里。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从北魏开始,一直走着上升的道路,到唐初已经有一千多个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下,这时正值黄昏,太阳就要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他又饥又渴,茫然四顾,在向东方远望时,忽然看见三危山高耸的峰顶在夕阳的映照之下,金光闪闪,好似有千佛在其中显现。和尚一下子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欢喜万分,立即顶礼膜拜,并许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随即化缘,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莫高窟在民间称作“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而是比喻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数量均超过千个,因此才形象地称之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洞窟491个(编号有492个,其中485与486为同窟重号),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方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进入寺区,各位游客朋友可以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它在第16号洞窟市道的北侧。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守护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秘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经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经卷、文书、织绣、图画等大量无比珍贵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之后,不少文物又被偷、损坏或遗失。藏经洞的发现是中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文献发现,也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献,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以研究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叫做敦煌学。它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也是三大显学之一。

  莫高窟壁画,前期以说法图、本生故事和神怪画为主,如428窟北周时期的《萨埵那饲虎本生》和《须达拿人海求珠本生》为莫高窟面积最大、画面最多、时代最早的横卷连环画本生故事。画面充满了痛苦、悲观、绝望、消极的色彩,宣扬无原则的牺牲,体现了键陀罗风格,是在继承汉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风格。

  来莫高窟途中看到的赤红色极醒目的建筑物,就是96号窟,即莫高窟的象征性建筑——“九层楼”。莫高窟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覆斗顶窟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槃窟。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融化。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