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六天的远程研修已经结束,虽然六篇作业只推荐了一篇,但这些作业都是自己写的,都是自己的心血,水平有限,也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可我做到了全程参与,自己撰写,我做到了!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新课程是从20__年起开始实施的,那个时候我才刚刚参加工作,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1个年头。对于经历了这次课程改革整个过程的一名不再年轻的“老”教师来说感想还是挺多的。从一开始的不谙世事,到现如今的渐趋成熟,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如我本人的转变。如今社会在快速发展,课程之外的方方面面都在突飞猛进的变革之中,我们一不留神就要掉队。科技、教育和美术学科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的美术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基础美术课程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不前。
课改十年来,每位一线教师都是积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也为课程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算不上经验。
首先,新课程实施以来,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教材上是这样,我在课堂上也是努力找到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课堂教学的。比如,在七年级《写意花鸟画小品》一课的设计上,我把古典诗词与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联系起来,并且尽量搜集语文课上学习到的诗词或相关文章。例如:欣赏写意梅花时,引入王安石的《梅花》和王冕的《题墨梅》两首诗,通过这两首学生都熟悉的诗歌更能够体会写意梅花的深层意蕴。学画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出。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同学们熟悉的文章,通过此篇散文的引入,同学们更能全方位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还有《校园小伙伴》一课,要联系数学知识中的比例的计算。尤其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可以说是诸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历史题材绘画鉴赏要用到历史知识;不同国家风俗画的欣赏评述要结合地理知识······
另外,新课程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和评价方式的不拘一格。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重要标尺。我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比如,《瓦楞纸动物造型》一课,利用小组合作分工,小组中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设计草稿,手巧的其他同学负责剪贴、插接、组装构件,口才好的同学负责展示评述作品。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还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新课程中的评价方式是改变最大的一个方面,一堂课往往在作品展示之后各种丰富多样的评价活动中结束。所以评价方式的恰到好处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我在课堂上,先让同学自己评价,说出作品的设计意图,或是技巧、技法,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一系列的评价活动实质上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总结,甚至是课堂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点滴汇聚,终成大海。相信大家在课堂中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或是心得体会,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分享。每个人智慧的闪光点终将聚成一束强光,让我们共同期待那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