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一词最近不管是在新文章还是在报纸上甚至是在街头宣传报上都是很常见的词语,那么你对埃博拉了解多少呢?埃博拉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眼中的埃博拉是什么样的?下面跟着小编的脚步来看看吧。
中医气化析“埃博拉”
人身体里面的阴气主要来源于肾脏,阴气少的话一定会连累肾脏的功能。埃博拉的病情主要引发的是睾丸相关病变,患者症状加重甚至是死亡都有可能。心是五脏六腑的主要门脉,心的功能下降了肾脏都会出现问题,生命健康就没有保证了。
自古,中医在面对大型瘟疫时都有杰出的表现,对于现在医学暂未解决的疾病同样具有完备的病因病机模型。笔者试根据《内经》和《伤寒论》的气化理论分析该病症状及证治思路如下。
发病的运气学要素
今年岁次甲午,岁土太过,少阴君火司天,也就是说五运中“土运”较强,六气中“火”为主导。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患者甚至肌肉痿,足痿不收行。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从五运来看本年份因雨湿因素作用易导致太阴气化受阻而患“腹满溏泄”。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从六气来看今年病人易于患出血症、腹胀满。
甲午年岁运雨湿旺盛,脾胃易受影响,导致患“腹胀”的几率增加,在外感邪气之后易导致太阴气化不利,邪气滞留弥久不愈。而六气中“火”为主导,因此心、肾、血液循环、生殖系统易受影响,同时易引起少阴气化不利而导致太阳、少阴同病。
以上致病特征比较符合埃博拉“发热、恶寒、腹胀、腹泻、出血”等症候特点,因此该病在今年高发是顺理成章的。
六经气化失常及对策
虽然中医学界认为《伤寒论》主要适用于因“寒邪”所致的疾病,但伤寒气化学派认为在整部《伤寒论》中贯穿的人体生理、病理和六经气化路径是一定的,无论邪气为何属性在临证中皆可据人体固有之气化路径灵活变化而遣方论治。
该病第一阶段主要特征: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从症状上看此阶段患者太阳、少阴两经气化失常,“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阳气化失常则不开,不能行其卫外之功,故见“高热、畏寒、头痛、肌痛”等症。“太阳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少阴”,该病邪气暴戾伤及太阳而关联所中见之少阴,更受司天之气影响,故症见“极度乏力、咽痛”等症。
在此阶段应同时开太阳、枢少阴,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麻黄破凝冱太阳之表邪,附子回少阴一线之阳气,细辛走百节而无幽不烛。
第二阶段主要表现: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从症状看,此时问题主要是太阴气化不利,此前邪气未由太阳经气化而解,因岁运雨湿氤氲之气所困而弥散不愈,以致太阴不开精气不能上奉,故见呕吐、腹泻,此时出现之血便仍是太阴精气不能气化所致。
此时治疗应开太阴之气化,以理中汤为主方,热极者可酌情加人尿。
经过前两个阶段,重症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还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此前太阴之邪累及阳明而致神昏、谵语,阳明化燥终累少阴气化,少阴之藏水火寄于其中,命脉所系而主血脉,故可见休克及各类出血之症。
此阶段治疗,凡见神昏、谵语者用调胃承气汤助阳明内阖,各类出血症者用黄连阿胶汤枢少阴气化。
本病危重者见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受损。少阴气化出于心肾,故必累及心肾脏器,该病晚期多引起睾丸相关病变,患者或死于心梗,皆为此力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少阴气化溃败必致多脏腑病变,此阶段最为凶险,属于危候。
本阶段治疗仍应当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方,畅通少阴之气化,滋养营阴以顾护性命。邪气于阳明化燥热,迫灼肺华而患肺炎者用白虎加参汤随证加减。
埃博拉出血热分期辨证治疗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在中医学中也有不少类似病毒性出血热的记载,清代温病学家余师愚的《疫诊一得》所述病症如“头痛如劈”,“遍体发炎”,“骨节烦痛、腰如被杖”,“大便不已、小便短缩如油”等,与本病之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出血热的中医命名论述甚多,如伏气瘟疫、少阴伏气温病、温毒发斑、温毒疫斑、疫毒热斑等,显然这些命名,多从温病角度选取,出血热大抵属于中医外感热病中“瘟疫”、“疫疹”、“疫斑”等范畴。
埃博拉有明显传染性,呈流行性发病特征,与祖国医学中瘟疫致病是一致的。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温热疫毒之邪,由皮毛侵入机体,化火内陷营血所致。其病因主要为“疫毒”,病因属性主要为“热毒”。但至休克期,则多为热邪内闭,气阴欲脱或兼阳气欲脱;恢复期则属于正虚而邪未尽的病证。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根据文献记载,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登革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有相似之处,提出以下中医辨治设想。
一、急性期
卫气同病
主症:发热恶寒,头痛,身骨疼痛,咽红咽痛,面红目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薄白腻,脉浮数。
治则:清热解毒、表里双解。
方药:银翘散加减:石膏、大青叶、连翘、金银花、薄荷、栀子、竹叶、生丹皮、芦根、甘草等。
气分热盛
主症:壮热烦渴,汗出气粗,烦躁口渴,面红如醉,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玄参、板蓝根、竹叶、甘草等。
气营(血)两燔
主症:壮热烦渴,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动风惊厥,肌肤斑疹密布,尿血、咯血、便血等各种出血症,舌绛红苔黄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则:清气凉营、凉血止血。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大黄、黄芩、知母、赤芍、玄参、地榆、茜草、大小蓟、紫珠草、侧柏炭、槐花等。
肾络瘀阻
主症:尿少或尿闭,或尿赤而见尿膜,腰腹刺痛,皮肤瘀斑,舌暗红有瘀斑,苔腐腻,脉涩滞。
治则:化瘀解毒,疏通肾络。
方药:桃仁、大黄、芒硝(后下)、枳实、生地、木通、竹叶、麦冬、丹参、赤芍、茅根、仙鹤草、茜草、白及等。
二、休克期
热毒夹瘀
主症:壮热面赤,瘀斑吐血,心烦肢冷,舌红苔黄,脉沉数。
治则:养阴益气,解毒化瘀。
方药:生脉散加减:西洋参、五味子、麦冬、黄精、栀子、枳实、大黄、石膏、板蓝根、丹参、紫珠草、赤芍等。
阳气衰微
主症:畏寒肢冷,神疲气微,倦卧不渴,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质淡,苔白,脉微细或深伏。
治则:温经通脉、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加减,红参(另煎兑入)、熟附子、干姜、煅龙骨、煅牡蛎、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三、恢复期
余邪未净
主症:低热不退,皮肤发疹,少气多汗,心烦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则:清热生津、解毒透疹。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栀子、法半夏、人参、麦冬、紫草、赤芍等。
肺脾气虚
主症:纳呆便溏,身困乏力,胸脘痞闷,身面浮肿,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治则:补益脾肺。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木香、砂仁、桔梗等。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中医眼中的埃博拉的知识,相信只要仔细阅读完小编的文章,你一定对埃博拉有了很深的了解。中医气化析“埃博拉”效果还是不错的,若果你身边的小伙伴还不知道的话,你抓紧告诉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