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安全治风湿 如何治疗风湿

2023-07-17 来源:独旅网

提到类风湿,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大家对风湿的了解有多少呢,类风湿和风湿是一回事吗?今天,小编就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来跟大家讲讲风湿。

目录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类风湿中药方

3、如何治疗风湿4、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5、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6、艾叶泡脚能治风湿吗

7、风湿性关节炎吃什么药 8、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多关节的关节炎,可引起严重的畸形。

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骨痹”范畴。

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起病隐匿、迟缓 在关节症状出现前,先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肌肉酸痛,手足麻木,不明原因低热等前驱症状。

其次是关节疼痛,早上僵硬,肿胀,局部高温等局部症状。同时伴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脉搏加快、贫血等全身症状。

2、多关节受累 开始时可能一、二个关节受累,往往是呈游走性的。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关节的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近节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呈梭状肿大,依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髓关节。晨僵(即晨间的关节强直)是本病的又一重要症状。

3、发病缓慢而渐进病变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最后关节活动极度受限,甚至发生畸形。

膝、肘、腕和手指被固定在前屈,手指掌指关节向外侧半脱位,形成尺偏畸形的特点。这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吃饭、站立等都有影响。

诊断和鉴别

1、诊断

有晨僵病史。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疼痛,常左右对称,有反复发作。掌指和近节指间关节肿大成梭形。有贫血,血沉增快。

2、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伴高热,主要累及大关节,发作后不遗留关节畸形,但可损害心脏。

(2)结核性关节炎

可伴有其他结核病变,多属单关节、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

(3)增生性骨关节炎

发病慢,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见于负重关节,如膝、髋关节和脊柱等,无游走性关节痛,无全身症状、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

类风湿中药方

单方验方

①雷公藤煎

组成:雷公藤根(去皮之木质部分)1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滤出药液,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

前后二汁混合为1日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3-4天继续治疗。

②玄驹丸

组成:蚂蚁(以广西产大黑蚂蚁为佳)。

用法:将蚂蚁焙干研成粉末加蜂蜜制成丸,1天3次,每次服5克,白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月。

1、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

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类风湿因子已恢复正常,且停药后可维持3个月以上。

显效

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或已恢复正常,但关节肿胀尚未消失。

有效

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转。

无效

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以上,受累关节肿痛无好转。

2、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技10克,独活10克。桑技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

用法:每月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已黄茂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茂20克,当归15克,获等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胱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茂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处方:生黄茂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已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大便塘薄加扁豆。夜尿频数加补骨脂、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真武汤、人参健脾丸、独活寄生汤等。

(5)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处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料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头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青娥丸、五虎蠲痹散加减。

(6)痰瘀交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处方:桃仁12克,红花6克,川芎9克,地龙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2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加减:头昏、面色晦暗酌加炙黄茂、赤芍。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关节疼痛甚加虎杖、鹿衔草。皮下有结节可酌加王不留行。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身痛还瘀汤、补阳逐五汤、桃红四物汤等。

3、专方治疗

(1)益肾弱痹丸

组成:熟地黄、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当归、蜂房、蕲蛇、地鳖虫、僵蚕、蜣螂、炮山甲、全蝎、蜈蚣、地龙、甘草等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1日2次,饭后服。

(2)蚂蚁丸

组成:蚂蚁50克,人参1克,黄茂75克,当归4克,鸡血藤7.5克,淫羊藿5克,巴戟天5克,薏苡仁5克,丹参7.5克,制川乌2.5克,威灵仙5克,蜈蚣2.5克,牛膝2.5克。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炼蜜调和为丸,每丸重12克。每日服1丸。服药时将核桃1个去皮壳,大枣1故去核,药1丸切极碎,盛碗中,打人鸡蛋1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或小米粥空腹送服,3个月为一疗程。

(3)雷公藤合剂

组成:雷公藤2500克,制川、草乌各320克,红花、炒杜仲各180克,当归、生黄茂各180克。

用法:上药加水7500毫升,煎取药汁3咖毫升,药渣再加水7500毫升,煎取药汁5000毫升。药渣第3次加水4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

三次共取药汁10000毫升,冷却后加入刃-60度白酒1000毫升,混匀分装入洗净白盐水瓶中,有效期1年,毋需加防腐剂。临服时每瓶合剂加白(冰)糖100克,溶化后分服。

如何治疗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如果您身边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人或朋友,相信您对该病的危害能有较深的认识。可是对该病了解较少的人而言,他们往往会对疾病的危害有所轻视或夸大。

1、关节疼痛

可发生在全身任何滑膜关节,但最常出现在双手及双足小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趾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或跖趾关节。病变累及硕下颌关节时出现咀嚼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张口困难。

2、关节活动受限

晨僵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且持续至少一个小时以上,这和骨性关节炎的晨僵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不同。晨僵的时间长短和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关节肿帐和畸形在慢性患者中导致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3、关节畸形强直

炎症期关节腔积液导致关节肿胀,长时间的关节炎导致关节骨软骨破坏,肌腱韧带损伤,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

4、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疼痛引起肌肉活动减少,造成废用性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炎症反应直接侵袭肌肉组织也会导致肌肉疼痛、异常感觉和肌肉萎缩。晚期出现肌硬化和挛缩。

5、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和心理障碍

因为关节疼痛和畸形,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不大如从前,在心理上容易形成压力,从而加重疼痛症状。

类风关届中医的“痹症”范踌,其临床特征则与“历节病”、“白虎历节风”较为相似。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历节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已有较系统的论述。

其中所载桂枝芍药汤、乌头汤、越婢加术场等方因其疗效显著,至今仍被沿用。

继后,在唐代《千金方》、明代《普济方》、清代《张氏医通》等著作中,对本病关节晚期变形的特点均有形象的描述,并收载了治疗历节病的各类药物处方及针灸、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对类风关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自前比较倾向于外邪、正虚、瘀加三个方面。

外邦由于久居严寒之地,或常在野外、露天住宿或居住潮湿,冒雨涉水等等,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塞经络,凝滞关节,久而为痹。若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熏蒸津液,饮酒积聚形成湿火而成风湿热痹。

正虚由于禀赋不足或调摄不当,遂使气血虚弱,腹理疏豁,寒湿之邪乘虚而人,阻遏营卫留连于筋骨血脉而致病。

病变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不用”。

肝主筋,肾主骨,若房室不节,喜怒失调致肝肾精气亏损,则无以儒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三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以致关节、筋脉、肌骨变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瘀血由于病久屡发不愈,经脉违和,导致气血周流不畅而壅踞经隧,加之督脉空虚,寒湿侵袭筋骨,凝滞于脉络,如此寒湿、痰浊、瘀血与贼风互相胶结,凝聚不散,深入骨骷而致关节僵硬,并出现皮下结节等症。

一般说来,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病位深入筋骨脏腑。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人络而致血瘀。

邪、虚、瘀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为因果。

因此根据病机人手,分别从祛邪、补虚、化瘀为主进行论治,是近年来中医药诊治类风关的特点。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起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通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塘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2、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德数。

3、气血两虚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紧阳虚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细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质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喑有瘀斑,脉来濡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体针

取穴:大椎、身往、神道、至阳、筋缩、脾俞、肾俞、小肠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

配穴:上肢受累加天宗,下肢受累加秩边。

操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小肠俞、委中等穴均用徐疾泻法。脾俞、肾俞、大溪等穴均用浅刺轻捻补法。

足三里用徐疾补法,阳陵泉、丘墟等穴用平补乎泻法,天宗用“合谷刺”,使感应向肩部放射。

秩边穴用“输刺”,便感应向下肢放射。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蜂针

取穴:上肢肩髁、濡俞、肩并、曲池,少海、外关、中清等。

下肢:风市、阳关、犊鼻、委中、阳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

腰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联俞等。

操作:上午先予一只蜜蜂螫刺病人腰椎二侧皮肤,10秒钟后拔出,若无明显反应,下午在另尸侧皮肤上再用一只蜜蜂螯刺,1分钟后拔出。

若半小时内仅有轻度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5毫米以内),体温、血压、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者,为阴性。

若呈中度局部反应,须进行脱敏后,再行治疗。

具体方法:局部常现消毒,用摄于轻轻夹住蜜蜂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蜜蜂即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人。30分钟后用镊子拔出螫针,再行局部消毒,每日1次,蜜蜂只数可逐渐增多,最多一次用20余只。

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销灸

取穴:督脉(大椎穴腰俞穴)。

敷药制备:斑席粉(50%麝香,20%斑螫粉,15%丁香粉,肉桂15%)1-1.8克,去皮大蒜500克捣烂成泥,陈艾绒200克。

病人俯卧裸露背部,在脊柱上作常规消毒,涂上蒜计,在脊柱正中线瞰上斑麝粉,并在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处铺敷2寸宽、5分厚的蒜泥一条。

然后在蒜泥上铺成长蛇形艾注一条,点燃艾注头、身、尾三点,让其自然烧灼。

燃尽后再继续铺艾注施灸(一般以2-3壮为宜)。灸毕移去蒜泥,用湿毛巾轻轻揩干。时间在夏暑三伏天,以白天为宜。灸后起泡可田消毒外挑破,用药棉指干,再涂上龙胆紫。

软位注射

取穴:上肢肩骼、曲地、外关、阳地、合谷,以曲池、外关穴为主。

下肢:鹤顶、阳陵泉、犊鼻、绝骨、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主。

腰背:大椎、身往、大杼、至阳、命门,以大抒穴为主。

药物:迫风速注射液(由风仙、透骨草、骨碎补等药制成)。每次穴位注射时选用3-6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5--0.8毫升,10次为一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1、取新鲜的桑叶,用水洗净,放笼内蒸熟,晾干,平时用开水冲 泡当茶饮。

2、桑树枝、杨树枝、松树枝、柳树枝、国槐枝各100克,加适量水煎煮,即成“五枝汤”。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剂。

3、鸡屎白、麦麸各250克,共入锅内慢火炒热,加入适量白酒,混匀后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热散后取下。次日可再炒热后加酒使用,连用4~5次后弃之。每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4、将青蒿籽放在锅里炒热,装在袋内敷于患处,每日1次,直至 痊愈。

5、苍术50克,黄柏40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用于关节炎红肿疼痛,或膝关节滑囊炎。

6、生姜60克,柳树根1000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1次。主治慢性关节炎。

7、虎杖根茎300克,捣烂,泡于1000毫升白酒中,放臵15天后 可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

8、桂枝、透骨草、伸筋草、苏木各30克,加适量醋、水,煎汤趁 热洗患部。

9、凤仙花根120克(捣烂),投入150毫升白酒中,将酒点燃,热 后涂抹患部。数次后有效。

10、土豆适量,去皮捣烂,加等量面粉,再加入浓度为10%的生姜汁,共拌匀,纱布包敷患处。每6小时更换1次,数日见效。

第一方:三汁酊

用料:生姜250克,葱白250克,醋250毫升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碎,榨成姜汁,葱白压成葱汁,然后姜汁、葱汁与醋一块放入容器中,调成酊剂备用。

用法:外敷关节处,两天换一次。

最适合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该方有辛散、温通经络的作用。

第二方:老姜豆腐泥

用料:老姜、豆腐、面粉各等量。

做法:取捣碎的老姜加上等量的豆腐和面粉混合成泥状。

用法:外贴患处,干后再换新的,一般用4—5次。

最适合的疾病: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致的肌肉僵硬感。但是对皮肤过敏者慎用。

第三方:生姜皮粉

用料:生姜皮、酒各适量。

做法:将生姜皮晒干研细成粉,装瓶内储存备用。

用法:每次取姜皮粉半茶匙冲酒饮服 最适合的疾病: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可以缓解症状,但对酒精过敏者不宜食用。

第四方:老姜葱籽外敷泥

用料:老姜、葱籽各适量。

做法:将以上物品捣烂如泥,敷于患处,盖上纱布,然后外边用胶布固定。

用法:外敷关节处,两天换一次。

最适合的疾病: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在患处加热则效果更好。

治疗关节炎的偏方

取红糖150克,鲜生姜250克。将鲜姜切成小块,捣碎,取其汁(用消毒纱布包裹把姜汁挤出),与红糖、老黄酒搅拌均匀,臵锅中烧沸,约2大碗,分2次在晚上睡前喝下,令发汗,待汗止,再换好衣服睡觉。病轻者一次可愈,病重者需服2次以上。

1、蚂蚁丸

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功效: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功效。

2、乌头通痹汤

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具有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功效。

3、牛蒡二羌汤

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g,白汤下。

功效: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 便秘。

4、活经活络汤

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间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黄芪加减汤

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1)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

(2)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

(3)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

(4)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

(5)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6、乳香制没汤

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化淤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1)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薢、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

(2)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

(3)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广义上应该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临床表现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肌肉疼痛

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战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still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皮肤黏膜症状

皮肌炎、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5、雷诺征

指端会遇冷或情绪变化时会发白,然后转变成紫色,最后转变成红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严重的皮肤溃疡,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

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