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是指胸腹
腔内之组织充 实致密,并能 贮存、分泌或 制造精气的脏 器。《素问· 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 ,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 不能实。”《 灵枢·本脏》 :“五脏者, 所以藏精神血 气魂魄者也。 ”根据脏象学 说,五脏是人 体生命活动的 中心,精神意 识活动分属于 五脏,加上六 腑的配合,把 人体表里的组 织器官联系起 来,构成一个 统一的整体。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身体是以五脏为核心,脏腑互为表里,那我们养好五脏,六腑才能随之而安。我们古语有云“君主之官”,指的是心在五脏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为大家分享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尤其还有味中药酸枣仁,养心安神特别好。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呼(h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阿胶、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玫瑰花、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青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咝(si)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咝(si)”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良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艾灸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身体是以五脏为核心,脏腑互为表里,那我们养好五脏,六腑才能随之而安。我们古语有云“君主之官”,指的是心在五脏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为大家分享五脏六腑中医养生知识。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饮食上应多吃*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
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尤其还有味中药酸枣仁,养心安神特别好。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呼(h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阿胶、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玫瑰花、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青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咝(si)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咝(si)”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良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艾灸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1、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
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肾左右各一,与膀胱构成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