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员工离职可能是合同解除的情形,也可能是合同终止的情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员工离职的原因来作出判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同的终止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了合同的解除。另外,合同的终止还包括了合同的履行期已经届满,双方的劳动债务已经履行完毕等其他情形。如果是用人单位和员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除劳动合同的话,这时候就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而且是协议解除的情形。其次,如果是用人单位出现了法定的过错行为,员工依照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法的规定,依法单方面地解除合同,这时候也属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3种观点: 员工离职可能是合同解除的情形,也可能是合同终止的情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员工离职的原因来作出判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同的终止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了合同的解除。另外,合同的终止还包括了合同的履行期已经届满,双方的劳动债务已经履行完毕等其他情形。如果是用人单位和员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除劳动合同的话,这时候就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而且是协议解除的情形。其次,如果是用人单位出现了法定的过错行为,员工依照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法的规定,依法单方面地解除合同,这时候也属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情形。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注意什么问题?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是应注意解除劳动合同要有协议,同时要明确解除合同的类型,必须明确是哪一方提出的,对于解除协议中要明确双方的义务。1、谨防“协商解除无协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双方协商同意的,如果协商解除无协议,那么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非常大的法律隐患。口说无凭,立字为证。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不能图省事,一定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有关权利义务,将协商的成弟尽固定下来,防止发生劳动争议后很难举证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协议中明确劳动合同解除的类型。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两种类型。企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在签订解除此协议时,协议中必须写明解除劳动合同是经企业与员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解除的。这样,可以防止员工把协商解除说成是企业单方解除,要求企业承担相关的责任。3、协议中明确解除合同的提出方。对于协商解除合同而言,由于协商解除合同的提出万不同,解除合同的相关法律后果就不同。因此,解除协议中明确解除劳动合同是企业提出还是员工提出的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企业是否须支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的问题。4、协议中明确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的义务。这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员工两方。用人单位应当给员工办理好离职手续以及与员工结清工资和相关补偿金。员工方面的义务有:(1)工作交接;(2)工作终止;(3)财物返还;(4)债务清偿;(5)应支付的工资和补偿金;(6)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竞业禁止。二、违法辞退员工有哪几种情形?辞退员工中经常出问题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违法的辞退。比如,试用期可以随便辞退员工;员工违纪,可以辞退;只要公司给经济补偿金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可以辞退员工。这些观点都是很危险的,实践中发生的大量案例已经证明,持有这些观点的企业往往都是劳动争议不断并且屡屡败诉的企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由于劳动合同解除事关重大,因此劳动法对其条件和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条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说辞就可以辞。不正确的辞退有很多的情形,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违法的辞退。违法的辞退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情形:1、辞退员工事实依据不充分;2、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不准确;3、辞退员工操作程序不合法。上述三种违法的辞退,往往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公司在合同期限内无理由的辞退员工是需要对员工按照劳动法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经济补偿的,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到员工的,还需要支付一个月的代通知金。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的条款,用人单位必须要严格执行否则员工有权申请劳动仲裁进行解决。【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