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云南面临经济增长挑战重重、开放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内需和消费增长乏力、本地投资和产业供应有效性严重低下等发展困难,消费市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日益减弱。20xx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2.90亿元,然而消费总额中本土商品销售金额占比较低,省内消费市场产品外部输入比重极高,本地产业供应能力缺失;省外乃至周边境外产品输出比例较低,拓展外部消费市场的本地产业支撑力度弱。如何把云南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沿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输入商品本土化生产和拓展“云南制造”国际市场,推进云南产业发展已成为云南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一、云南省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一)消费市场整体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种类日益增多。20xx年云南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2.90亿元,是20xx年的2.2倍,年均增长.4%随着刚性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云南省商品消费都有不同程度增长。20xx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药品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八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448.67亿元、131.69亿元、97.13亿元、130.67亿元、734.20亿元、619.57亿元、93.53亿元和85.88亿元,对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起到支撑作用。图120xx年全省限额以上八大类社会消费品零售结构比例此外,网上购物模式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快速分流了本地消费品市场。以20xx年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首日为例,云南顾客消费23.01亿元,位列全国第19位;全省对外销售3.98亿元,仅占天猫“双十一”首日销售额的0.31%,全省电商贸易顺逆差达到了-19.03亿元;网络交易平台,服装、图书、食品、母婴、家纺、运动户外、鞋、护肤类销售额排名前十均无云南企业、品牌。这意味着,省内购买力的大量外流,对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流十分明显。
(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20xx年云南省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为2195.04亿元、5799.34亿元和6875.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8:45.1调整为.8:39.0:46.2,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多年来,云南省大力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轻工业和重化工业,培育了烟草、冶金、能源等支柱产业。20xx年云南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xx83.50亿元、6.90亿元和1312.54亿元,合计3xx1.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9%,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尽管云南省产业培育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与沿海发达省(市)甚至周边省份相比,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发展活力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仍没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针对本土消费市场以及周边国家消费市场需求的产业配套能力建设较为滞后。图2云南省20xx-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及增长速度
(三)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云南省通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与缅易快速增长。20xx-20xx年云南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0%,高于全国12.3个百分点。20xx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99.9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2亿美元,进口总额84.17亿美元。欧盟、东盟、南亚作为云南省的外贸伙伴,20xx年全年实现进出口交易额分别为.亿美元、xx8.33亿美元和5.72亿美元,占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59.2%和2.9%云南省通过逐步调整进出口扶持政策,取消对有色金属、磷化工产品的出口扶持,加大对农产品、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的出口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出口的附加值,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实现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及多元化发展。(如表1所示)
二、云南省消费市场商品本土化分析
从增强云南本土产业配套能力、周边市场竞争力以及增加本地就业、税收等方面目标出发,云南本土产业支撑本土商品消费市场以及拓展周边国家消费市场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省外生产并在本地销售比重高
通过对299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云南省在汽车、石油及制品、粮油与食品、服装、中西药、日用品、建筑及装潢材料、家用电器以及金银珠宝的消费量较大。然而,粮油食品饮料及烟酒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五金及电料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及汽车类等消费商品“外产地销”率依次为17.9%、56.8%、57.2%、63.5%、64.4%、72.6%、73.9%、75.7%、78.0%、79.9%、89.4%、95.4%,其均值高达68%。据本次专项调查,云南消费市场商品外部输入比例高,本地企业对本地消费商品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链配套不完整,产业结构层级较低且不均衡,不能有效满足本地消费市场的需求,产业供应缺位严重。具体体现在汽车类等消费品几乎全部外部输入,其他消费商品外部输入率达68%。根据调查结构测算,云南整体消费商品外部输入率高达70%-80%。
(二)省内生产外销消费商品比例低
从云南省整体产业结构看。20xx年云南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39.0:46.2,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发展滞后而且不强,特别是工业缺乏支柱性产业、骨干性企业、拳头性产品;第三产业不优,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滞后。从云南百强企业公开公布信息看,本土重点生产企业主要有: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等,主要集中在烟草、钢铁、铜矿、化工产品等领域(见表3所示)。这些本土企业多是资源型企业、国有企业,但20xx年以来普遍出现亏损,仅云白药和云南建工等少数企业盈利,与国际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发展活力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有待提升。因此,从侧面可以看出,云南本土产业产品输出多集中在资源类、原料类和初加工商品,在省内消费商品市场占有率低,且在省外消费商品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也低,进一步针对外部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结构,拓展省外市场的空间仍然很大。
(三)出口商品中本地产品以资源型为主
云南省出口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服装及纺织品为核心的轻工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电力、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宝石及制品、有色金属等,其中除农产品、电力、化工产品、宝石及制品、有色金属基本是由云南本土生产的以外,其他出口商品尤其是机电产品、服装及纺织品为核心的轻工产品基本是省外生产。整体来看,云南出口商品中本土生产的产品以资源型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未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支撑体系。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接壤,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且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云南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未充分发掘,云南本土商品输出潜力未充分开发。云南省对南亚国家主要出口产品为化肥、氧化铝、钢材、铜锍、磷化工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粮油食品等,进口产品主要为铅矿砂、锌矿砂、牛皮革、冻蟹、黄麻、红茶、坚果等农产品;对东南亚国家主要出口产品为小家电等机电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汽车、服装及纺织品、日用百货、宝石、烟草制品、电力、磷化工产品、化肥、塑料制品、家具、精油等,进口产品主要有棕榈油、橡胶、宝石、木材、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电力、活鲜冷冻干盐腌渍的甲壳动物等。云南省出口产品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应结合本土优势继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巩固提升农产品、矿产品、电力、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宝石及制品、有色金属等产业,加大投入,增强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同时结合实际,错位发展小家电等机电产业、汽车产业、服装及纺织品产业等。
三、提高本土消费商品生产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以现代生物产业、能源产业、制造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发展作为支撑,加强消费商品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通过供给侧提升投资效率、精准政策扶持、提品牌效能和创新驱动力。
(一)实施消费商品“云南制造”品牌战略
结合云南农业大省、旅游大省、全国机场最多的省份以及“山、边、民”特点,提升产业品质,走品牌发展之路,努力树立云粮、云菜、云果、云花、云茶、云咖、云牧、云渔、云药等云系列“农业小巨人”云南品牌,积极推进本土优势产业的发展,以现代化的管理和运营理念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打造国际“云品”消费品牌产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开展云南本土产业普查,建立动态和科学监测和预测机制。通过技术改造,培育品牌,对传统产业中的众多优势企业和潜力企业,实现就地转型升级,逐渐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或提升竞争力。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起跨市场、行业、部门的产业升级发展格局。
(二)推动“存量”消费商品产业升级发展
针对本土消费市场和周边市场需求,在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烟草产业、珠宝玉石产业、家具建材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择优培育一批对全省经济具有明显释放、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施本土消费商品产业百家领军培育工程,逐步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的“云南产业百家领军”企业,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和“带头羊”。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推动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发展本土型中小企业。鼓励创办、领办本土型中小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国企合作组建本土型中小企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千户消费商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有条件的本土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结合“云上云”、“云品出彩云”等电子商务+工程,实施本土消费商品电子商务工程,扶持消费市场商品本土产业开展电子商务。重点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延伸高原农产品本土深加工产业链,拓展销售市场区域。推动“云品”全国行网上网下互动,构建覆盖全国的“云品”电子商务销售网络。探索“云品”出国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建设,打造消费商品跨境电商核心服务平台,完善跨境物流和销售网络,构建支撑“云品”走出去并承接国内外的跨境流通渠道。
(三)推进消费商品产业链集群发展
积极研究出台国有平台公司金融资本运作方案,采取国有股权招商甚至跨境吸引外资等形式,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云南国有平台资源,提升市场需求大且有发展优势能力的产业领域开放度。加大对本土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云南国有骨干消费商品企业实力。鼓励优势(领军)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企业做大做强,在全省打造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着力推进消费商品传统产业发展的结构化创新,由分散的中小企业、块状经济转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的分工协作联合体,逐步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联动提升型的产业集群。依托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级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整合园区发展要素,提高要素聚集度和开放度,形成产业园区的特色化和错位发展。
(四)推动消费商品产业“云南智造”创新驱动
合理利用传统企业现有平台、市场、网络等资源优势,找准消费商品产业创新着力点,从本土研发投入、技术专利、人才队伍和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加大创新环节投入,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建立全省消费市场商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市场技术投入资源,分行业、分市场开展创新协同。在省内相关高校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心,针对消费市场商品产业需求,开展资源深加工、装备装配、国际市场开拓等基础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针对商品消费市场及产业特点,不断加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和衔接,逐步形成集群内企业间上下游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的发展模式。
(五)开展消费商品产业链“补短”招商
依托云南资源、区位优势,结合云南产业现状,针对消费商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以及标准化、国际化、证券化等产业链环节,补短填齐延长产业链价值。在家电产业、纺织品及服装产业、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结合产业链缺失环节,进行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在高原农业产业重点引进种苗研发、高深加工、跨界应用、国际品牌营销等环节重点带动企业发展。积极吸引符合云南产业发展导向的大企业总部向云南集聚,设立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的职能性总部,提升产业聚集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一把手总负责、招商部门牵头、各级各部门对口挂点招商机制,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各级各部门招商资源和渠道整合,形成协同招商合力。将重点区域、产业、领域、企业等对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并落实一站式和全程服务体系,实施高位牵头、全体负责的招商扶商制度。对针对消费市场需求引进企业要省内统一布局,各州市合作,发挥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支持以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加强签约项目落地进度的跟踪督促,做到开发储备一批、洽谈推进一批和开工建设一批。
四、深化消费商品产业一体化开放发展格局的建议
以本土产业培育和省外企业招商为路径,提升和完善消费、投资及产业内外一体化开放发展和协同机制,切实推动本土产业供应能力增强、结构优化、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
(一)坚持开放引领和培育消费商品本土产业
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发展机遇,深化开放,以南亚东南亚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开放型产业、园区、口岸和通道网络等建设上,加强对消费市场商品产业的支撑。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完善双边消费市场及产业合作机制,切实推进双方经贸、文化、教育、民族等合作交流,为消费商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外部环境。提升货物进出口的通关及运输服务体系、开展贸易结算的金融服务体系、南亚国家国情和法规法律咨询服务体系、联系双边商务洽谈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专为南亚国家商务人员往来提供的生活服务体系等,构建云南消费商品走向南亚东南亚的良好渠道。
(二)打造消费商品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基地
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有计划地利用政策引导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市场需求,布局生物产品开发基地、中医药制造业基地、农业机械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国家级出口加工基地。大力推动加工食品、服装、家电、农机设备、农业化工产品、保税物流、跨境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综合化。针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基于地缘优势和合作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推进钢材、水泥和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
(三)建立开放型消费商品产业园区带
发挥滇中产业新区引擎作用,立足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突出生物医药、机电装配、农业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聚集区,通过跨境产业承接转移,探索全产业链园区建设,构建重点产业的全链集中发展。针对华南、华北等国内市场,以及老挝、缅甸、孟加拉等区域市场特点,依托边(跨)合区、综保区等探索建立定向市场产业园区,通过优势产业聚集以及跨区域园园合作,搭建要素和市场间产业贯通平台。
五、继续完善云南省省际贸易监测统计平台
继续优化完善现有省际贸易监测统计平台,扩大样本规模,提升样本质量,深挖企业商品流通情况,掌握“地产地销”、“地产外销”、“外产地销”精准数据,从根本上掌握云南省商品流通关系和需求关系。同时,明确工作职责、责任部门、承担机构以及相应保障条件,将消费市场商品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评估,针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政府绩效考核,并将结果作为政府及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消费市场商品本土产业培育和引进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本土化指标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