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担任低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坚持用心、用情,带着“踏实”与“努力”和孩子们一路成长。曾获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撰写的十几篇论文、个案市县级获奖,主持3个市县级课题。
我的教育故事
我是一个与一年级有缘的老师,有4年教学一年级的经历,从刚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坦然,我也越发喜欢一年级了。去年9月,我迎来了我的第四届一年级,他们稚嫩、可爱的脸庞上写满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开学初,一个名叫小羽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性格敏感,情绪容易激动,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缺乏与同学交际的能力。更让我苦恼的是每天的午餐时间,总有小朋友报告说他的饭菜没怎么吃就要倒,餐桶管理员和其他小朋友常常会一起制止他。有一次,小羽愤怒地喊道:“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很惊讶,把孩子叫过来问道:“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的,你因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呢?”小羽说:“我不喜欢吃肉,也吃不下这么多。可是小朋友们非要我吃完,他们肯定是讨厌我。”虽然我跟孩子讲了挑食不吃肉对身体有什么坏处,但我知道他一下子改不了,便允许他少盛一些肉。借着这次机会,
“认识”—了解了孩子:和妈妈沟通后,知道上小学前孩子都在老家与爷爷奶奶生活,交际圈简单,爷爷奶奶很溺爱,交际能力欠缺。所以爸爸妈妈总想弥补这份迟到的爱,会纵容孩子的某些不良习惯,尤其是饮食上爸爸会想着法的为孩子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认可”—感化孩子:慢慢地我更加关注他,课堂上请他多回答问题、作业认真时总少不了表扬、课间摸摸他的头、和他聊聊天……我知道孩子也想展示自己,得到老师的认可,小朋友的喜欢。
“认领”—肯定孩子:我还聘请他为包干区的负责人,整理小桌子,帮大家发作业本……完成一项项任务后给予不断的表扬与鼓励,他的闪光点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欣赏。
一年多的陪伴与帮助,孩子课堂上端正了坐姿,收起了矛盾的小拳头;下课时爱和我聊天,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愿意听取小朋友们的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偶尔还会露出甜甜的微笑;虽然有时候会顶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是这成长中的一点一滴成为感化孩子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