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元帝与石显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西汉衰败源于汉元帝

2023-05-05 来源:独旅网

刘奭相当走运,他是宣帝还在民间的时候,和许平君生下的长子,宣帝进宫当了皇帝,他也就被立为太子。因为过于崇儒,刘奭遭到宣帝的疏远,宣帝曾一度想改立张婕妤之子淮阳王刘钦为太子,但终于顾念糟糠之妻的情谊,没有真正施行。黄龙元年(前49)十二月,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孝元皇帝。

元帝非常尊重儒生,继位之初,即下诏征召名儒王吉、贡禹,拜贡禹为谏议大夫,此外,他还一度重用以经术闻名的萧望之、刘向等人。儒家讲究减刑宽政,不与民争利,元帝时代这些主张得到了贯彻。元帝曾多次减免赋税,减轻刑罚,救济灾民,赏赐民间鳏寡老人衣食。

汉元帝 像

然而宣帝大力整顿吏治的作风,在元帝时代却见不到了,豪强横行,官吏欺上瞒下,即便皇帝颁发了更多“善政”,百姓们却依旧见不到一点好处。元帝治国,可谓是毫无用处的纸上谈兵。

比如关于盐、铁官卖的问题,初元五年(前44)四月,元帝接受臣子的建议,罢设所有盐、铁官。然而仅隔3年多的时间,到永光三年(前41)十一月,因为国库收入不足,被迫又将官卖制度恢复了,重设盐、铁官。此事充分说明,汉朝的国家税收又回到了武帝中期的状况,不靠刻剥商贾、争利于民,几将无以维持了。

尤其元帝耳根软,做事优柔寡断,经常受到大臣和宦官们的欺瞒。他宠用宣帝留下的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使得这些人权势熏天,间接掌握了朝政。名儒萧望之就是被弘恭和石显巧计陷害致死的。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元帝为太子时,他是教授儒学的老师。宣帝病重,命萧望之、史高、周堪辅佐太子,拜望之为光禄大夫。元帝也一向很尊重萧望之,继位后即拜他为前将军,推倚甚重。

萧望之上奏请求削弱外戚史氏和田氏的权力,同时疏远宦官,不使他们干预朝政,这一来就得罪了很多人。弘恭、石显趁机对元帝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结为朋党,多次诬陷大臣,离间陛下的亲戚,分明想要揽权。他们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派人召致廷尉。

石显 像

”所谓“召致廷尉”,就是指下廷尉狱审判,元帝继位不久,没听明白是什么意思,糊里糊涂就点头应允了。过了几天,他想召见周堪和刘更生,左右回答说:“已经下狱了。”元帝大惊,问:“不是只叫前往廷尉处问话吗?”元帝责备弘恭、石显,两人磕头如同捣蒜。元帝喝令:“放他们出来!”他们这才释放了萧望之。

过了几个月,元帝下诏说:“国家要想兴盛,必须尊师重道。所以前将军萧望之教导朕8年,功劳很大,应该赐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加给事中职,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座位仅次于将军。”并且想让萧望之当丞相。正巧萧望之的儿子散骑常侍萧伋上书,请求查明前次把父亲逮入狱中的事情,弘恭、石显就又有话说了。

他们禀奏元帝说:“萧望之教唆儿子上书,责怪陛下,大失做臣子的体统。他分明自恃做过您的老师,想把责任都归到您的头上。最好再逮他一回,杀杀他的威风。”元帝问:“萧太傅性格刚烈,怎么肯被逮捕呢?不会想不开自杀吧?”石显等人回答说:“人命最重,不过是小小惩戒他一下,他怎么会寻死呢?”元帝竟然就答应了。

石显等人急忙命令太常派执金吾包围了萧望之的府邸,萧望之仰天长叹道:“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不愿受辱,服毒自杀了。元帝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吃不下饭去,哭道:“我就说他不肯被捉吧,果然害死了我的好老师呀!”责怪弘恭、石显,两人再次磕头谢罪,也竟然再次得到了原谅。

后来弘恭去世,石显一人专擅朝纲。太中大夫张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陈咸、待诏贾捐之等人在元帝面前揭发石显的罪恶,遭到石显打击报复,京房、贾捐之斩首示众,张猛被逼自杀,陈咸被罚做苦役。此后再没人敢在元帝面前说石显的坏话了。

石显还怕元帝哪天明白过来,会揭穿自己的真面目,于是设了一个圈套。他对元帝说,自己经常要出宫去各处官署,恐怕回来太晚,宫门关闭,请求允许他自称有天子诏书,叫开宫门,元帝答应了。于是某日石显故意晚归,称诏叫开宫门而入,果然有人上书请治他矫诏之罪。

元帝笑着把那封上书给石显看,石显假装哭泣着说,因为皇帝信任他,交付他很多重要职责,所以大臣们都嫉妒他,想要陷害他,此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还说:“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臣愿归枢机职,受后宫扫除之役,死无所恨,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假意恐惧,想要辞职。

元帝好言抚慰石显,还赐他大量金银,从此对他更加信任了。而“任天下之怨”一句话,就是后来成语“任劳任怨”的来源。

史书上说元帝:“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他重用贤臣,就像转动石头一样,不定哪天就转错了方向,把贤良抛弃了;他想要拔除奸佞,其势却如同拔山,艰难无比。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朝政怎能不紊乱,国家怎能不江河日下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