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林觉民《与妻书》,林觉民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2023-05-04 来源:独旅网

林觉民简介

林觉民是清朝末年的人物,参加过辛亥革命,最后英勇就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后人对林觉民充满了敬仰,佩服他的英勇就义,抵抗旧势力的精神。

 

林觉民简介:林觉民是光绪年间人,在日本留学过,在少年时期就接受认可了民主革命思想,还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林觉民的一生极其的短暂,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牺牲者,他的牺牲换来了更多人的警醒,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众逐渐接受认可民主革命思想。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走上了和之前不同的道路。林觉民的牺牲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了解历史人物仅仅靠简单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想要了解林觉民,不仅仅要看林觉民简介,还要深入到生活中去看去了解。林觉民在革命中是一名烈士,在生活中还是好丈夫。

林觉民在18岁的时候和陈意映结婚,婚后一直住在福州闹市区一座二层小楼中,为双栖楼。婚后的林觉民与妻子十分相爱,感情和谐,在林觉民留学期间,经常回家探亲,可见二人感情非常好,直到林觉民英勇就义之后,陈意映顾及到林觉民的骨肉,在忧郁中诞下孩子,一年之后撒手人寰。

如今众人眼中林觉民是一位大英雄,还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但是殊不知英雄也有血,也有泪,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人都受到牵连,妻子也抑郁而死,革命虽然失败,但林觉民付出了是自己的全部!

林觉民妻子

林觉民妻子是陈意映,螺江陈氏第十九世孙女,字芳佩。陈意映小的时候就接受父母的教诲,喜爱吟诵诗书。1905年与林觉民结婚,林觉民英勇就义后,由于悲伤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林觉民妻子陈意映深受林觉民思想影响,在林觉民思想的影响下,带头放弃了缠小脚的封建习俗,并在早期进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并成为该校的毕业生。在革命事业上,陈意映支持林觉民,并经常说到:以后你远行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与你一起完成革命事业。

1911年3月,林觉民从日本回来,召集有志之士前往广州起义,在西禅寺制成炸弹并装在棺木中,以此种方式将炸弹运送给革命党人,陈意映当时就想扮作贵妇随行掩护,但是因为怀孕没有去成。在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林觉民壮烈牺牲,在临死之前写给陈意映最著名的《与妻书》,可见二人感情之深,最后悲伤度日,生下次子便撒手人寰。

林觉民妻子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是在书香门第中成长的孩子,和林觉民是门当户对。长相非常甜美,封建文化下对于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的人们更不会讲究自由平等,虽然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的婚姻绝对是门当户对,但是两个人却非常的相爱,陈意映在19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林觉民,二人生活和谐,美满幸福。

林觉民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爱情在人们的心中是圣洁美好的,古往今来,爱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有细水长流的爱情……但是有一种爱情叫做林觉民陈意映的爱情,他们的爱情超越了自我,更加伟大,在林觉民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林觉民为国家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感,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爱妻陈意映。

 

林觉民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最催人泪下的就是那句话,如果要死的话,我希望你先死,我比你晚死,这样你就不会感受到太多的伤痛,你单薄瘦弱的身体经不起太多的伤心,所以我希望你先死。这是平日间林觉民对妻子说的话,妻子听后虽然很生气,但是过后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可见夫妻二人是如此恩爱。但是真到林觉民要死的时候,说这样的话,未免太过伤感,让人鼻子酸了起来。

有句古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林觉民的死是为了国家而死,为了民族的兴亡而死,是大意之举。在林觉民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觉民对妻子深厚热烈的感情,还有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能有如此抱负,是民族之大幸!只是无奈乎清朝的统治者,守旧思想严重,不肯接受新的思想,让有为青年英勇就义。

即使我死了,我的灵魂依然会陪伴在你身边,我从不相信世上有鬼,但我真的希望有鬼,这样或许我们会有感应,这就是林觉民的爱,在民族大义之上的爱。

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显示全文